第八章 殊榮奇憂 四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原來,曾國荃在掌心上劃出的是一個「趙」字。毫無疑問,這指的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沅甫,你瘋了!」曾國藩冷冷地看著因情緒激昂而紅了臉的弟弟,生氣地說。

「大哥。」曾國荃壓低聲音,焦急地說,「這樁事,打下安慶後我就想過了。我也曉得潤芝、雪琴以及左宗棠都旁敲側擊試探過你,大哥那時不同意是對的,因為時機不到,而現在時機到了。吉字大營攻下長毛盤踞十多年的老巢,軍威無敵於天下,所有八旗、綠營都不是我們的對手。現在朝廷要追查金銀下落,吉字營上下怨聲載道,正是我們利用的好時候。吉字大營五萬,雪琴、厚庵水師兩萬,還有鮑春霆的兩萬,張運蘭、蕭啟江的三萬,這十二萬人是大哥的心腹力量,再加上李少荃的淮軍,只要大哥登台一呼,大家都會死心塌地跟著幹。左宗棠要是不從,就幹掉他!大哥,你把這支人馬交給我,不出兩年,我保證叫天下所有的人都向大哥拱手稱臣。」曾國荃越說越得意忘形,曾國藩越聽臉色越陰沉。曾國荃心想,大哥素來謹慎,這樣的大事,他怎麼會輕易作出決定,不做聲,便是在心中盤算。他進一步撩撥,「大哥,大清立國以來,只有吳三桂、耿精忠幾個漢人手裏有過軍隊,這些軍隊一直是朝廷的眼中釘。後人都說吳三桂不安分造反,其實他們哪裏知道,那是朝廷逼出來的。」

曾國藩心裡猛一驚,覺得弟弟的話有道理,過去自己也是指責吳三桂的。也可能事實真的如沅甫所言,吳三桂造反是逼出來的。

「朝廷也在逼我們了。」曾國荃氣得咬牙切齒,「走了一千多號人,與打下金陵相比算得了什麼?如此聲色俱厲地訓斥,居心何在?口口聲聲追查長毛金銀的下落,無非是說我們私吞了,好為將來抄家張本。大哥,這十二萬湘軍在你的手裏,朝廷是食不甘味、寢不安神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想不到今日輪到我們兄弟了。」曾國荃長歎一聲粗氣後,惡狠狠地對著曾國藩說,「大哥,我們這是何苦來!百戰沙場,九死一生,難道就是要做別人砧板上的魚肉嗎?盛四昨日對我講,家裏起新屋上大梁時,木匠們都唱:兩江總督太細哩,要到北京做皇帝。又說當年太公夢的不是蟒蛇,而是一條龍,因怕官府追查,才謊說是蟒蛇。大哥。」曾國荃扯著曾國藩的衣袖口,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好一會才慢慢地吐出,「滿人氣數已盡,你才是真正的真龍天子呀!」

曾國藩坐在對面,聽著弟弟這一番令人毛骨悚然的心裡話,彷彿覺得陰風陣陣,渾身發冷。他突然意識到不能讓他無休止地說下去,這裡面只要有一句話被人告發,就可能立即招來滅族慘禍。此時自己已被攪得心煩意亂,難以說服他。

辦法只有一個,便是馬上離開。

「老九,你今天情緒有點失常,可能是濕毒引起心裡煩躁的緣故。你靜下心來,好好躺著,我叫人來給你看看病。」說罷,不等曾國荃回答,便匆匆地走了。

回到房裏,第一件事就是要荊七把盛四叫來。「盛四。」問明屬實後,曾國藩氣極了,「你也是三十多歲的人了,怎麼這樣蠢;這種話也是隨便能說的?假若你不是我的親外甥,我今天就一刀殺了你!」盛四一聽,嚇得忙跪在大舅的腳下叩頭不止。「你明天一早就回荷葉塘去,警告那些胡說八道的人,若哪個敢再說半句做皇帝、真龍天子的話,就要四爺割他的舌頭,聽明白了嗎?」

打發了盛四後,曾國藩才略為定了定神。他燃起一枝安魂香,盤腿坐在床上,將這兩天來發生的一切細細地深深地思考著。老九的分析,很大部分都是對的,但要自己做趙匡胤,卻萬萬不能接受。這種話,曾國藩已經是第五次聽到了。

第一次出自王闓運之口,他為之心跳血湧。第二次是彭胡左等人的勸說試探,他置之不理。第三次是王闓運為肅順當說客,他視之為狂妄。第四次是王韜的無知妄言,他不客氣地加以訓斥。難道這一次就如沅甫所說的時機成熟了嗎?曾國藩嘴角邊露出一絲冷笑。時機,對於他來說,這一輩子都沒有成熟的可能性。這一點,他比所有勸他問鼎的人都清醒得多。如果說,朝廷對於長毛的起事,對於吏治的腐敗,對於民生的凋敝,對於洋人的欺凌,都是軟弱無能、束手無策的話,對漢人的防範,尤其是對握有重兵的漢人的防範,卻是老謀深算、戒備森嚴的。咸豐帝詢問王世全贈劍事,衡州出兵前夕降二級處分,剛任命署鄂撫又急忙撤銷,德音杭布由盛京派到軍營,多隆阿從金陵來到武昌,這一件件一樁樁往事,刻在曾國藩的腦海深處,並時常冒出來,刺痛他的心。眼下雖然湘軍兵力在蘇、浙、贛、皖南等處佔著絕對優勢,但官文、馮子材、都興阿等環伺四周,尤其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虎視眈眈。所有這一切,似乎早就為著防備湘軍而部署的,只等湘軍一有反叛端倪,便會四面包圍。還有左宗棠、沈葆楨,位列督撫,戰功赫赫,對曾國藩的不滿情緒早已暴露,而朝廷竭力籠絡,有意擴大內部裂縫,從而達到分化的目的。

可以說,從曾國藩手中掌握幾千團勇的那天起,朝廷便對他存有相當大的戒備之心,到現在不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他的名聲和功勞的隆盛而加強。

倘若與朝廷分庭抗禮,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的便是湘軍內部的人,而這人一定便是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左宗棠。

曾國藩心想,老九太簡單了,論打仗,不但老九比不上他,眼下海內將才,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到那時,左宗棠處極有利之形勢,集全國之糧餉兵力,消滅曾氏家族的湘軍,要比打敗長毛容易得多。

一枝香燃完了,曾國藩下床來活動一下酸脹的雙腿,又點燃一枝,重又盤腿坐到床上,繼續著剛才的思索。

即使僥倖黃袍在身上穿穩了,這個心高氣傲、倔強狠惡的老九,既然可以把黃袍披在自己的肩上,就可以隨時把黃袍取走。斧聲燭影,千古之謎,老九不就是趙光義嗎?一向對兄弟知之甚深的曾家老大,有一百個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會錯。曾國藩上下兩排牙齒在嘴裡左右錯動,發出一陣陣輕微的摩擦聲,兩腮時緊時鬆,雙目木然冷漠。讓我背上個亂臣賊子的千古罵名,他卻輕輕鬆鬆地子孫相傳,穩坐江山,老九的算盤撥得太精了。如同安魂香的輕煙裊裊直上,越來越淡,直到淡得沒有了,曾國藩對弟弟也越來越看清楚了,直到看穿他的五臟六腑、靈府深處。

是的,曾國藩不能做董卓、曹操、王莽、趙匡胤那樣無父無君、犯上作亂的叛臣逆子。三十年前,他還只是荷葉塘鄉下一個農家子弟,卑微得像路邊一根草,低賤得像桌下一條狗,如今貴為甲侯,權綰兩江,聲動四海,名重五嶽,還不都是出自天恩,源於皇家嗎?藉助它給自己的一切,又來背叛它,反對它,良心何在?失敗了,固然理所當然地要遺臭萬年,豬狗不如;就算成功了,過去自己所說的那些忠誠敬上之類的話,不都是欺天瞞地的謊言假話?那些告誡子弟的諄諄家教,不都會成為後世訓子的反面教材嗎?一生抱負,千秋名節,都絕對不容許他曾國藩有絲毫不臣之念!

還有,金陵已攻下,舉國都盼望早息戰火,鑄劍為鋤,若自己再樹起反旗,豈不又把千千萬萬的人重新拖入血火之中?

出於一個儒家信徒的良知,曾國藩也不願意這樣做。

筆直上升的煙柱忽地斷掉,第二枝香也已燃完,要細心思考的問題太多了,曾國藩下得床來,又點上一枝。既然不按沅甫說的辦,就必須更加事事小心謹慎,務必取得朝廷的充分信賴。曾國藩想,最使朝廷放心不下的,便是手下這十多萬水陸湘軍。數百個軍營皆係將官私募,三千里長江無一船不掛曾字旗,這在本朝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怎不令太后、皇上心神不安?臥榻之側,豈容旁人安睡?哪朝哪代的君王不是如此!況且進城後湘軍的表現,也足使曾國藩失望了。這樣的軍隊,即使不撤,也不能打仗了。不如裁去五萬八萬,既令朝廷放心,也甩掉一個沉重的包袱。

再一個就是停解釐金。釐金一事最失人心,苦了億萬百姓,肥了數千局吏。現在金陵已經攻下,若再照解釐金,必然招致民怨沸騰,得罪地方。第一個先撤的是湖南東征局!作出這兩個決定後,曾國藩的心頭略覺寬鬆。他剛走下床,又想起一件大事:今年是鄉試正科,要立即把貢院修復,務必趕上今科鄉試。

清初時設江南省,包括安徽、江蘇兩地,康熙六年這兩地分為兩省,但鄉試沒有分闈,一直在一起,故錄取名額較他省都多,又因人文薈萃,英傑輩出,一甲三鼎中數江南舉子最多,故江南鄉試,歷來為天下注目。自從金陵落入太平軍之手後,江南鄉試已中斷十多年了,這中間僅咸豐九年在杭州借闈開科一次,又因錄取名額不足,失去了會試的機會。

收復安慶後,曾國藩曾準備在安慶設一考棚,將安徽與江蘇分開,先在安慶單行鄉試,但後因皖北不靖、士子不齊而未果。那些急於仕進的江南讀書子弟,眼巴巴地看著別省開科取士,新舉人們肥馬輕裘,自己滿腹經綸而無法展示,心中躁急得不得了,早就盼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