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四十二章 速度夠快

影片《天使與魔鬼》在一片爭議聲中選定了導演,而「頂風作案」的朗·霍華德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幾乎是在製片方宣布導演人選的第一時間,就有人站出來向他發起詰難。有人提出丹·布朗的原著小說是一部充滿了謊言的作品,對此朗·霍華德表示自己不關心電影工作以外的事情。原著小說是不是謊言並不重要,他的工作任務是拍一部好看的電影,他想讓觀眾,尤其是閱讀過原著小說的讀者有一個公正的評判,不僅僅是針對這個故事,還有演員們辛勤的努力,以及製片方對電影做出的適當改編。

「我知道動搖很多人腦海里根深蒂固的信仰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但我想到,丹·布朗都能寫出原著小說來,Xylon先生能夠大膽的出資拍攝這部電影,我頂著的這點壓力又算什麼呢?」

當然勇敢的站出來「吃螃蟹」的不僅僅是朗·霍華德一個人,當好萊塢的另一位重磅巨星湯姆·漢克斯隨後宣布加盟本片之後,從這件事上所有的人都清楚的看到了蕭逸臣拍攝這部電影的決心。

儘管派拉蒙代表幾次公開強調自己無意挑戰宗教的權威,但是媒體爭論的焦點還是很自然的集中在了湯姆·漢克斯身上。這次出演密碼學教授羅伯特·蘭登,湯姆·漢克斯感到的壓力也很大。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他也曾表示這是他迄今為止接下的最富有爭議的一個角色。

「在拿到劇本之前,我看過丹·布朗的原著小說,不得不承認《天使與魔鬼》在商業上的確是很成功的作品,所以製片方認為它能夠改編成一部成功的電影,觀眾們也都希望看到羅伯特·蘭登的故事用電影的方式呈現出來,當然我喜歡這種充滿著智慧型的角色,他身上有很多故事。」

對於《天使與魔鬼》的劇情,湯姆·漢克斯也坦言自己的壓力很大,但並不會因此而在表演上有所顧及。「比起其他的一些宗教題材作品,《天使與魔鬼》要更加純粹一點,他的宗教色彩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強烈,而且電影劇本在這方面更進一步的弱化,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驚悚懸疑電影。我覺得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我們其實是非常尊敬宗教的。」

對於這部充滿了宗教爭議的作品,劇組在開拍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大的難題:教會不肯為影片拍攝提供場地,而為了追求電影的嚴謹,劇組只好自己重新完全的搭建一模一樣的場景,這需要很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朗·霍華德為這件事忙了很久,他很害怕中間出現什麼紕漏,一些可笑的細節錯誤,這些會讓觀眾覺得這部影片不夠專業。所以影片的每一個部分他都親自檢察,確保不會出現任何的問題。

朗·霍華德的認真敬業讓蕭逸臣很放心,他雖然頂著一個製片的頭銜,卻很少到片場。朗·霍華德對蕭逸臣這種無條件的信任感到很滿意,他現在有些了解為什麼像詹姆斯·卡梅隆和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大導演那麼喜歡和蕭逸臣合作,這種自由的管理確實能夠讓導演更加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

蕭逸臣是在10月末抵達的香港,儘管這次他的這次行蹤很保密,但當他和林智玲現身香港國際機場的時候,還是被在附近蹲點的香港媒體碰了個正著。他們的車還行駛在通往父母家的路上,一條附帶有記者抓拍圖片的新聞就已經登上了香港的各大門戶網站,而等他們吃過晚飯,香港的晚報上已經登載出了兩人抵港的消息,標題就是:《派拉蒙主席Xylon蕭和女友Chiling十指緊扣,現身香港大秀恩愛!》

「這香港媒體的速度可真夠快的!」林智玲一邊翻看這些報紙,一邊低聲嘀咕了一句。

「可有人比他們還快!」放下電話的蕭逸臣瞥了一眼那幾份剛剛從樓下取回來的報紙,自言自語的說道。

「比媒體還快?」蕭逸臣的話讓林智玲一頭的霧水,她唯一可以肯定就是這件事和那個電話有關。

「香港媒體只不過是報道了我們的行蹤,後腳就有人找上門來。」蕭逸臣從衣架上取下了自己的外衣,「我得出去一趟,去見一個人!」

「公司里的事?」林智玲隨口問了一句,她倒不是懷疑蕭逸臣,而是他們剛剛下飛機,按照一般的作息規律,應該先倒時差,以前從美國回來都是這樣,到香港的第一天一般都不工作,無論是嘉禾還是維亞康姆在這邊的分部,都不會在第一時間來打擾蕭逸臣。

「是《鬼吹燈》那邊的事情,剛才是導演程小東給我打來的電話!」蕭逸臣也沒有向林智玲隱瞞,「在程小東答應我拍攝《鬼吹燈》之前,曾經有一個大陸的導演邀請他過去那邊拍戲,後來他接下了《鬼吹燈》的劇本,我以為那件事也就不提了,可是那位大陸的導演倒是個執拗的傢伙,程小東不答應,他居然跑到了香港,剛好從媒體上看到了我們抵達的消息,就通過程小東找到了我,想要和我協商解決這件事情!」

「我聽說大陸那邊經濟這幾年發展得確實很快,但電影產業比台灣起步還要晚很多,剛剛才從政府計畫轉向市場導向,他們現在能夠拿得出手的劇本,和《鬼吹燈》這樣的片子相比,應該沒有什麼競爭力吧?」林智玲這一年多在美國的學習那可是貨真價實的系統進修,而且她之前也看過《鬼吹燈》的劇本,劇情堪稱冒險電影中的經典,而且投資方資本實力雄厚,在她看來無論從那個方面,程小東都不應該猶豫不決。

林智玲這一番取人意料的見解讓蕭逸臣突然改變了主意,走到門口的他並沒有急著邁出腳步,接下來要見那位大陸導演很不一般,接這個機會認識對方,可能對於林智玲以後如果選在留在台灣的發展會有不小的幫助,儘管目前的台海局勢因為一些分裂言論鬧得有些緊張,但畢竟未來兩岸合作才是大的趨勢所在。

「我基本上認同你的想法,但大陸的發展潛力巨大,現在全世界都盯住中國大陸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反觀香港電影這幾年內外交困,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香港的電影公司要麼就向嘉禾一樣選擇被海外的電影公司收購,要麼就在大陸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我甚至可以預言未來的華語電影市場,將會是兩極化的格局!以好萊塢為代表的進口大片和兩岸三地的合拍電影將會成為瓜分市場的主力軍!」

「我看你現在也不困,反正之前在飛機上也休息了一段時間,不如我們一起去見見那位大陸來的導演?」蕭逸臣最後提議說:「那位導演在國際上也有不小的名氣,大陸的張憶謀,這個名字你應該不陌生吧!」

「我聽說這個人在國際上獲得過很多大獎,他的作品好幾次都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講到亞洲電影的時候,我的導師還特意提到過這個人!」原本林智玲並不想總是「粘著」蕭逸臣,但聽說他要去見的是張憶謀,她臨時的改變了主意。一方面是不忍拂了蕭逸臣的好意,一方面她也對那位來自大陸的導演充滿了好奇。

既然是自己約的對方,程小東和張憶謀自然是先到一步,他們到達約定見面地點的時候,離約好的時間還有半個小時,他們各自點了一杯飲料,坐下來開始了焦急的等待。

看著神色不定,不是抬手看錶的張憶謀,程小東只是無奈的搖搖頭,「這次我們真的是來早了,蕭主席在工作習慣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國人,他們很講效率,從不浪費時間,所以他不會遲到,但也絕對不會早到,這是美國人共同的習慣!」

「從他寫的那些個劇本,尤其是近期的那幾部和中國有關的電影,他的中國文化底蘊恐怕不比我們差,八年前我和他見過一面,當時只是覺得這個年輕得有些過分的派拉蒙高管不一般,但我完全沒有想到他能夠做到今天的這一步!」提到那位即將見面的派拉蒙主席,張憶謀自己也是有些感慨。

「你不要忘了,他骨子裡還是一個中國人,美國國籍和成長經歷給他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所以他看得比我們都要廣闊!」程小東點點頭。

「他給你的那個劇本就真的有那麼好?」其實說這話的時候張憶謀多少有些羨慕自己的老朋友,蕭逸臣親自遞過來的劇本,不用問也知道那肯定是精品。

「其實一開始我很羨慕徐克和吳雨森,因為無論是《山海經》還是《尋仙》拍得都真的很好,但我看到蕭逸臣的劇本之後我才明白,我和他們的距離,其實只是一個好劇本和一個壞劇本的差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