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盜墓者(四)

三位中國當代的盜墓者,利用風水秘術,解讀天下大山大川的脈搏,尋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處處龍樓寶殿的故事從蕭逸臣的口中娓娓道出,沙漠、雪山、森林、峽谷、急流、草原、鮮為人知的神秘動植物,危機四伏的陷阱,步步驚心,環環緊扣,超越極限與想像力的挑戰,在離奇詭異的地下世界中,揭開一層層遠古墓葬的神秘面紗。

故事由一本主人公家中傳下來的秘書殘卷為引,縱橫天下千里尋龍,歷盡艱難險阻,畢竟那些龍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舉動,都迥異庸俗,昆崙山大冰川下的九層妖樓,中蒙邊境野人溝中的關東軍秘密要塞,消失在塔克拉瑪干黑沙漠中的精絕古城,神山無底洞中的屍香魔芋花,雲南叢林中的蟲谷妖棺,西藏喀喇昆崙山中的古格王朝無頭洞,陝西的龍嶺迷窟,僅僅是一段開頭,就聽得庫勒如痴如醉。

蕭逸臣一開始給庫勒講述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要看一看西方人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劇情,從庫勒的表現來看,這樣的故事情節應該可以牢牢的抓住觀眾的心。這給蕭逸臣繼續完成這個劇本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但同時他也給自己惹上了一個「大麻煩」,庫勒現在每天都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定時的出現在蕭逸臣的辦公室或是家中,整天纏著蕭逸臣給他將接下來的故事。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蕭逸臣目前正在構思的這個故事並非是他的「原創」,在他前世的記憶中,這個故事一部在數年後橫空出世的網路奇書。此書一出,在網路上受到了空前的熱捧,此後跟風之作無數,也掀起了一陣「盜墓」狂潮。要是在進行獨立的創作,蕭逸臣是絕對不會容忍庫勒這樣每天的來打擾自己,而現在他正好可以借著向庫勒複述這個故事的機會,重新對故事的情節進行梳理。

蕭逸臣記憶的中的小說故事有很多的旁枝末節的劇情,電影有限的容量無法將所有的故事全部都表現出來,劇本改編就是要將小說語言改編成電影語言,而這勢必就要涉及到一些故事情節的取捨,這個問題卻讓蕭逸臣有些為難。

對於網路小說這類新興的文學形式,蕭逸臣一直都有自己的看法。美國和歐洲目前已經出現了大量類似的文學網站,但是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網路文學還正處在起步階段。因為網路小說區別於傳統的文學寫作,因為它以網路這個特殊的平台為載體,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網路小說都適合改編成電影。

雖然無論是前面的《山海經》還是現在正在改編中的《鬼吹燈》,都是紅極一時的網路小說,但這兩部作品又和一般流行的網路小說有著很大的區別,最關鍵的是這兩部小說的創意都是具有開創性的。

前者是以中國上古神話為原型,加入全新的元素,描寫出了一個波瀾壯闊的神話時代。而《鬼吹燈》則是將中國神秘的墓葬文化糅合了現實的山川地里以及虛構的盜墓、冒險創作出來的一部小說。蕭逸臣欣賞這部小說,首先因為是它的情節,其次是因為這部小說從沙漠深處到雪域高原,從熱帶雨林到長江三峽,天南地北幾乎囊括了中國的山川地里風貌,要拍一部屬於中國的冒險題材電影,這將會是最佳的選擇。

這部小說前後一共有八部,每一部都描寫了一個不同的地方,但是其中的兩部和整個故事的主線銜接不是很大,而且故事發生的地方並是那麼的適合冒險故事的展開,所以蕭逸臣猶豫再三之後還是決定放棄。不同於其他的影片,第一部成功才會考慮拍攝續集,整個《鬼吹燈》,蕭逸臣從一開始就準備拍成一個系列式的電影,而他選定的都是小說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故事。

蕭逸臣改編的電影劇本《鬼吹燈》的第一集「精絕古城」,大致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截止到野人溝黑風口的地下軍、事要塞,主要是一個框架、平台的搭建,簡單的介紹一下主角和他的職業,因為這段故事講的是文革,不僅是西方觀眾對理解這段歷史很困難,就是中國人自己也對這段歷史很敏感。所以蕭逸臣將故事的歷史背景進行了淡化,而是把主角的介紹寫成了近似於民間傳說、鄉村野談的那種類型。

這個部分只會佔用整部影片很短的篇幅,從主角跟隨考古隊進入沙漠尋找精絕古城開始,影片就開始觸及到了鮮明的地理文化元素,西域沙漠、孔雀河、雙聖山、三十六國、樓蘭女屍、敦煌壁畫,提到這些元素,一股神秘的氣息撲面而來,所以在精絕古城這部分,蕭逸臣將神秘感作為了故事核心,到最後精絕女王也沒露面,她算是神秘到底了,這一卷中涉及到了一些考古解謎之類的元素,在情節上並沒有太多個人的創新。

《鬼吹燈》的第二集蕭逸臣跳過了小說中的「龍嶺迷窟」直接寫到了「雲南蟲谷」,因為「龍嶺迷窟」中的故事寫得有些散亂,不好變成完整的劇情組織在一起,而且這集小說更像是一個驚悚故事,考慮到很多國家的電影評級制度,蕭逸臣最終放棄了改編這個故事的想法。

雲南獻王墓這一集中蕭逸臣是以探險作為核心。所謂的探險,是探索加冒險,老式裝備的探險隊,皮划艇漂流、墜毀的空軍飛機殘骸、幽靈般的摩爾斯信號、芝加哥打字機、千萬年不死的巨型昆蟲、吞噬萬物的屍洞效應、在自然環境惡劣的叢林和化石洞穴中披荊斬棘,於是雲南蟲谷就啟動了,完全是藏寶圖式的傳統探險元素,裡面加有一引起奇怪的靈異和科幻色彩,這是新舊冒險元素相互結合的一集。

《鬼吹燈》第三集「崑崙神宮」整體充滿了神話色彩。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與傳說。凡是中國神話必定離不開昆崙山,它是天地的脊骨、祖龍發源之地、西王母的神宮、北方妖魔的巢穴,崑崙離開了神話傳說似乎就不能稱之為崑崙了。

這一卷的情節涉及到格薩爾王傳說。制敵寶珠的英雄大王史詩,本身就是一篇神話色彩很強烈的說唱長詩,所以在昆崙山這一篇中,揉入了許多接近神話的另類元素。風蝕湖的魚王、無量業火、乃窮神冰、大黑天擊雷山、水晶自在山、惡羅海城、災難之門,這場冒險光怪陸離如同進入了幻界。

「崑崙神宮」是如同在神界中冒險的一卷,雖然神話元素眾多,但還是蕭逸臣還是保持了原著一貫的原則,盡量向真實世界靠攏,所以劇本情節中當然不會有飛天入地、長生不死、神仙符咒那種真正的神話。

《鬼吹燈》的第四集,蕭逸臣改編了原著中「南海歸墟」的故事,在中國傳統行業中,有許多風險很大的職業,風險性最高的,當屬在海中採珠的疍民。南海採珠的疍民原型出自廣西北海地區,秦漢時期就已有龍戶和獺家赴水採珠屠蚌,但是似乎很少有人來寫他們的故事。蕭逸臣覺得「南海歸墟」的故事,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而且這次冒險將盜墓者足跡從陸地延伸到了海洋,這也算是吸引觀眾的一個新的亮點。

作為《鬼吹燈》系列的最後一部,蕭逸臣選擇了同樣是作為小說結束的「巫峽棺山」,長江三峽長七百餘里,兩岸連著無數山闕,層巒疊嶂,這裡自古就是神秘的巴蜀文化與巫楚文化交匯的區域,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數不勝數,其中多少有一些上古歷史的投影;兵書寶劍、千年棧道、峭壁懸棺,給後世留下了無數想像空間。這一集中將會揭開前面幾部留下的懸疑伏筆,盜墓者的故事到了這裡就將全部結束。

「很難想像,你腦子裡是怎麼冒出這些故事的,不過只我想說,這個故事真是太棒了!Xylon,如果有人這麼用心的來宣傳美國,我想他一定會成為美國政府人民的共同朋友!我正在考慮一個問題,你說中國政府會不會因為這部電影授予你『中國人民永遠的好朋友』這樣的榮譽稱號,聽完你這個故事,讓我都有些想要到去中國那些名山大川里冒險的衝動了!」

庫勒意有些猶未盡的說道,他雖然被這個故事所深深的吸引,但是他並沒有失去自己的思考,他知道這部影片如果按照蕭逸臣的想法拍出來,那將會是一部不亞於《印第安納·瓊斯》這樣的好萊塢經典冒險題材的電影。而這樣的影片一旦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大獲成功,那麼最大的受益人其實是中國,首先是一種文化的影響力被認同,其次對於中國的旅遊業也將會是一個大大的促進。

「我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奢望,但是我希望好萊塢或者說是整個世界,都能夠用一個正確的眼光看待中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