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勞改生涯第一站 五、車間庶務,告密專家

犯人們判刑定案以後,即正式進入「勞改」階段。未決犯時期的坦白、交待、檢舉、揭發等一套不再流行,表現的好壞,也以勞動的效果為標準了。

鋸木車間里,由於噪音極大,勞動十分緊張,除了必要的「信息傳遞」不得不大聲呼喊之外,說閑話的工夫是根本就沒有的。下班回到「號」里,勞累一天,只想多歇一會兒,養精蓄銳,以便迎接明天的「戰鬥」,聊天兒的機會也不是很多。除了生產上的組長之外,監房裡不再設立小組長,這對大家來說都有一種解脫後的輕鬆感。池步洲白天與陳、王二人圍坐一桌,各有專責,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不得不碰頭外,基本上不說話,下班以後,各人進各人的監房,不再有任何來往。因此他一有空閑時間,只知道看數學書。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大概是指人的學識才華而言。說到相貌與人品的關係,中國人也有自己對生活長期觀察的總結。一般認為:獐頭鼠目、鷹鼻子鷂眼的人,都不是好東西。這一說法儘管並不是百分之百地準確,卻也有其相當高的「命中率」。

鋸木車間里管庶務的陳某人,就是個標準的鷹鼻子鷂眼。他兩眼靈活,滴溜亂轉,講話搖頭晃腦,言過其實。池步洲與他相處沒有幾天,就產生了「斯人不可與近也」的靈感,存有戒心。在車間里不與他多說話,就是這種戒心的具體體現。

事實證明這個傢伙是個瘋狂的「迫害狂」,是個特別會打小報告的「告密專家」。

每天,車間里誰發句牢騷,誰和誰吵了嘴,誰幹活兒中間多喘了一口氣,第二天上班之前王管理員的講話中必定都會提到。開頭大家都以為那是生產組長乾的,但是兩個生產組長都是大老粗,根本寫不了彙報,再說,他們回到牢房,都累得躺倒就睡,即便會寫,也沒有時間。有挨了批評的人找他質問,他不但指天發誓,矢口否認,還祖宗奶奶地一通海罵。從現象看,也不像是他們彙報的。但是王管理員的批評警告仍不時出現。究竟是誰打的小報告?懷疑的目光漸漸集中到坐辦公桌的三個人身上來了。

大家暗中觀察:池步洲面向玻璃窗而坐,背對鋸木機和人群,根本看不見發生的任何事情;王會計呢,每天忙於打算盤、抄報表,連頭也不抬,平時也從來不管閑事;只有這個姓陳的,管的本來就是車間的雜事,平時目光四射,耳朵豎起,專門注意車間里的一動一靜,而且常常看他趴在桌子上寫寫寫,於是多數人認定他是個告密者,只是沒有證據,無法肯定。

有一天下班的時候,姓陳的正偷偷摸摸地向王管理員遞條子,被一個犯人看見了。在監獄裡,犯人有事情要報告管理員,例如要寫補充交待材料、要求家裡送來什麼東西、對生產上或生活上有什麼合理化建議,都可以正大光明地遞報告,沒有必要藏藏掖掖的,他遞的條子怕別人看見,必定心中有鬼。於是一個傳一個,輾轉相告,車間里幾乎人人都知道了。

這種懷疑,終於被獄方自己所證實。

按照政策,犯人中每月、每季、每年都要進行「評比」活動,通過開會評出生產上有突出貢獻的人,分別授予「勞改積極分子」、「先進生產者」等等稱號,給予大會表揚、記功、減刑、提前釋放的獎勵。一個人的勞動表現,不但人人共見,還有統計數字,又是經過群眾討論產生的,因此基本上心明眼亮,大家沒有什麼意見。奇怪的是:每次評比,誰也沒有提出陳某人的名字,而得獎的名單中,卻又幾乎次次都有他。在「獎懲大會」上,領導的講話中所提出的先進事迹中,他的事迹則是「靠攏政府,協助政府工作」。這一來,等於當眾宣布:打小報告的,就是此人!

可惜的是,他這樣積極,所得的獎勵,總是最低的「大會表揚」,他的十五年刑期,並沒有因此而減少一個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