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勞改生涯第一站 四、初進車間,立功得獎

鋸木車間的任務,是把一根根粗大的松木從外面的貯木場上扛進來,裝進鋸木機,對準位置,開動機器,用人力推動原木,通過電動的帶鋸,切成木板。操作過程是:先削去邊皮,按規定的厚度開出一塊塊原板,直到另一邊皮為止。然後再把開出來的長板條削去兩邊的邊皮,鋸成整齊的長板,再按規定長度切成一塊塊箱板,運到釘箱車間去,按客戶要求釘成各種規格的包裝用箱。

所有以上活茬兒,沒有一項不是要用大力氣的。不說木材、木板運進運出了,就是負責清掃木屑的雜工,也是一會兒不得閑。機器一開動起來,人跟著機器轉,流水作業,不容間斷,實際上是「流汗作業」,個個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不到休息時間,誰敢鬆懈一下?

儘管車間里勞動強度如此之大,但是犯人們大都願意進車間勞動,不願意被關在沙丁魚罐頭式的牢房裡面壁思過,窒息五官四肢,何況一進車間,吃飯就不定量,而飢餓的刑罰,則是比任何酷刑都難以忍受的!

一根原木買進來,去皮鋸板以後能出多少平方米的木板,牽涉到成本核算、利潤盈虧、節約浪費等等許多問題。操作人員如果粗心或故意,就會使邊皮削去過多或出板厚薄不勻,造成廢品。因此,如何估算一根原木的體積及成品率,並以此來計算每天原木的總體積與總出板量,是十分重要的。

計算原木的體積,由一位老師傅負責。他是英租界時代的老工人,確實夠得上「老師傅」的資格了。原木一進廠,他就帶著皮尺一根根丈量:先量底部圓截面面積,再量長度,最後量頂部圓截面面積,算出體積,用粉筆做上記號,並記入小本本兒。

老師傅的這種計算方法,當然是從他的師傅那裡繼承下來的。方法當然不會錯,但是比較粗糙,得出的數字並不十分準確。每天進車間的原木總體積與開出的木板總體積之間,差距相當大。

關於這個問題,王管理員已經傷了好幾年腦筋,一直解決不了。有一天,王管理員問計於池步洲,池步洲考慮了一下說:關於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數學上有公式,老師傅所用的計算方法並不錯,之所以有出入,是因為自然生長的木頭不可能像幾何圖形那樣整齊,它有彎曲,有凹凸不平,截面也不可能是正圓形的,必須在計算的時候作適當修正。王管理員問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加正確的估算原木的公式。池步洲表示可以試試。

對於精研高等數學的池步洲來說,這樣一個課題,當然不會太難。他想起微積分學上無窮極限值的計算原理,把一根原木設想為無數畸形圓盤由大到小所疊成的柱子,排列成一個無窮多項式,然後通過積分學原理求其極限總值。理論上好解釋,關鍵在於實地試驗。經過幾天實地度量原木和出板量的檢測修正,一種比較接近正確數的估算原木公式終於拿了出來。從此,板箱廠改用新方法估算原木,準確率大大提高了。

這是池步洲勞改以後的「初進監獄第一功」。

知識分子之可貴或曰可惡,在於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對一個問題,總要尋根究底,問個所以然,既不盲從,也不迷信。對科學問題如此,對政治問題亦然。這都是招災惹禍的根源。「地圓論者」不容於宗教,竟遭殺身之禍;而政治迫害,則瀰漫於整個人類歷史記載,早就達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池步洲是個地道的知識分子,在他的身上,也有典型的這種知識分子特性。

從道理上說,他身遭冤獄,思想情緒十分低落,這是必然的。對待懲罰性的勞改改造,似乎也應該磨洋工、泡刑期、至少不太積極才合乎規律。但是知識分子對科學、對工作的「認真」,恰恰又把這種消極情緒給沖淡了。關於原木體積計算方法的改正,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表現出來的。

事情並不到此為止。鑒於每天統計,必須逐一把原木數據填入公式,然後一一計算,在手續上仍感麻煩不便,於是又產生了把公式化為計算尺的念頭。

經過一段時間摸索試製,終於做出一根四五十厘米長的木質計算尺,由於缺乏適當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樣子似乎不太雅觀,但計算起來,卻方便多了。後來經過改進,又複製了一根,從外觀到精密度都有所改善和提高。——只是不知道池步洲發明的這種計算尺,上海監獄板箱廠現在還在使用否。

池步洲試製計算尺,目的是為了自己工作便利,並不是出於什麼「立功贖罪」的動機。但是板箱廠把他兩次改進計算方法的「先進事迹」報了上去,年終評比的時候,居然得到了獄方的嘉獎。

在池步洲十二年的勞改生涯中,這是他第一次得獎,也是他最後一次得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