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留用人員的悲歡 三、抗美援朝,長子參軍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美帝國主義唆使南朝鮮李承晚集團進攻北朝鮮;九月十五日,又糾集十五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在北朝鮮仁川登陸,把戰火引向中國邊境。中國人民響應共產黨發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於十月二十五日開赴朝鮮前線,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十一月四日,中國各民主黨派發表聯合宣言,成立了抗美援朝總會,在全國範圍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群眾運動。大批青年工人、農民、學生報名參加志願軍,大批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工作者志願到前線參加運輸和救護。於是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就在全國普遍掀起了。

由抗美援朝運動引發的參軍、參干宣傳活動,在上海市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儲蓄部的青年積極分子們當然也不例外。他們敲鑼打鼓地上街遊行,喊口號,貼標語,不但自己積極報名,而且進行本單位職工在學子女的調查,動員家長們鼓勵適齡子女也去報名參軍、參干。參軍,當然是參加志願軍,立即開赴朝鮮前線作戰;參干,則是參加國內的軍幹校,是志願軍幹部的預備梯隊。至於報名以後是參軍還是參干,則由組織分配,個人沒有選擇權。

池步洲的長子哲雄,一九三五年生於日本,當時還不滿十六周歲,正在忻忻花園附近的一所中學裡上高中。他是住校的,每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一早上到校。學校是青年集中的地方,參軍、參干運動當然進行得更加熱火朝天。限於年齡,只有高中學生才有資格報名。哲雄當時正上高一,剛剛「夠格」。孩子回家的時候,也曾問過父母:學校里動員學生參軍上前線,自己是否報名。池步洲則認為:第一,孩子年齡還太小,當兵打仗,至少應該年滿十八周歲;第二,把一批從來沒有打過仗的青年工人、農民、學生不經訓練就送到前線去,用小米加步槍與武裝到牙齒的最現代化軍隊作戰,是欠考慮的;共產黨有一支打敗了蔣介石六百萬現代化裝備軍隊的解放軍,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抗美援朝固然義不容辭,但為了保證勝利、減少傷亡,應該派這支久經考驗的軍隊去,不應該讓這些沒有作戰經驗的青年去。因此,他堅決反對孩子報名。銀行里的積極分子們問起他孩子是否報名的時候,他也以孩子年齡還小為辭。

有一天,池步洲下班回家,剛剛吃過晚飯,天還不黑,忽然門口敲鑼打鼓,一支報喜隊涌了進來。當時這種報喜隊滿街都是,池步洲也不以為意。沒想到鑼鼓一直敲到了樓上來,一張大紅喜報,貼到了池家的房門上。池步洲出去一看,原來是銀行儲蓄部的積極分子們組織的報喜隊,當即由一名代表大聲宣讀喜報的內容:原來是哲雄在學校里報名參軍了。

這一下,池步洲立刻沉下臉來,大聲說:兒子報名,沒有得到家長的同意,不作數,不作數!並撇下報喜隊不顧,當即趕到學校去質問班主任老師:我兒子不滿十八歲,還沒有自主權,一切行動都要徵得家長同意之後方才生效。他報名參軍,沒有徵求我的同意,報了名也是無效的。班主任被質問得啞口無言,遲疑了許久,方才答應把哲雄的名字從報名冊上劃掉。

池步洲盛氣而去,滿意而歸。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凡是自己認定了的事情,就不管不顧,一條道兒走到黑,九頭牛也拉他不回來。

他這一招兒,可把兒子給害苦了。他前腳剛到家,兒子跟腳就到,噘著個嘴,訴開了委屈:學校里大會小會動員,凡是愛國青年,都應該響應祖國號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鬥爭的最前線去。儘管誰也沒有說不報名的就不愛國,可又人人都這樣認為。如果報了名再反悔,那可就要被人人所不齒了。在那個年代,一個中學生,要是被多數人認定是個不愛國的落後分子,必定被老師、同學所看不起,他在學校里還呆得下去嗎?這樣做的最後結局,必定是受到師生們的輕視與唾棄,除非從今以後不再上學讀書了。

為此,小哲雄苦苦哀求爸爸:要麼明天一起到學校去以家長的身份再次為兒子報名,要麼辦理休學手續,從此不去上學。

池步洲雖然有五個子女,最愛的卻是這個長子。聽了孩子訴的委屈,想想自己所為,也確實過於孟浪。在當時那個人人追求進步的社會裡,要他承認自己不愛國,不是等於要他的命嗎?池步洲自己當然是愛國的。不愛國他能在一九三七年毀家赴國難?他之不同意兒子報名參軍,只是認為國家還不到需要十六歲的孩子上前線的時候。

他的考慮是完全合乎邏輯推理的,但卻不合乎那個時代的行動準則。

經過一夜的反覆考慮,第二天一早,為了孩子能夠繼續在同學們面前站立起來,他終於違心地帶著兒子一起到學校去向班主任老師道了歉,要求恢複報名。

按他的想法,動員報名,是全校性的,真正批准,校方也不會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年齡。

但是事物的發展,往往與人的主觀願望背道而馳。如果池步洲不到學校里去演出這一場,他這個不滿十六歲的兒子,也許還真選不上,經他這樣一亮相,不批准他的兒子,似乎有點兒對不起他。於是,在高一年級僅有的兩三名榮獲批准者中,終於有了池哲雄光輝的名字。

不過,新兵集中以後,領導上也覺得把這樣小的娃娃送到朝鮮前線去打仗,有點兒近似於玩笑。於是,幾經審查,這個十六歲的孩子,最後沒有送到朝鮮,而是被送進了軍幹校,成為第二梯隊的預備軍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