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看不見的秘密戰 三、十萬神兵,戰果輝煌

池步洲和他的同事們從事密電研究與破譯前後凡五六年,儘管始終沒能破譯日方的陸海軍密電,但僅就所破譯的外交密電與空軍密電,如果使用得當,確實比在前方增兵十萬還要厲害。除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未能及時利用有功而無效者外,取得巨大成果的情報,包括擊落山本五十六專機在內,何止千條。

這些被破譯的密電原件,本來池步洲先生基本上都珍藏起來的,可惜在五十年代初大陸發動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被全部抄沒,蕩然無存。下面的材料,一部分采自一九八三年三月池步洲先生應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要求,與當年的同事丁緒曾先生共同回憶後寫出的上交材料,一部分采自霍實子、李直峰二人合寫的文史資料《國民黨密電研究組與軍技室的若干事》,以見抗日戰爭期間密電破譯者功績之一斑。

(一)中日戰爭剛開始階段,因為沒有宣戰,日本在濟南仍駐有總領事。該總領事曾數度去見當時的山東省主席、軍閥韓復榘,問他:「如果中央軍退到山東來,閣下將作何打算?」韓復榘回答:「我決不讓蔣介石的部隊進山東來。」

日本駐濟南總領事把韓復榘的話電告日本政府,這份密電正好被池步洲截獲並破譯,上報了蔣介石。這雖然不是後來蔣介石槍斃韓復榘的主要原因,至少也是原因之一。

(二)軍閥混戰基本結束以後,蔣介石統一了中國,實行幣制改革,以紙幣取代銀元,從而回收大量的白銀,一部分存在天津英租界內,約有幾千萬兩。中日開戰以後,日方一再要求英國交出,均被英國拒絕。雙方交涉的情況,日方用密電向政府報告。這些密電,都被池步洲所破譯。蔣介石據此與英國交涉,方才得以將這筆巨款保存下來。

(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汪精衛逃離重慶到達河內以後,一九三九初,雲南的龍雲和川康軍閥都曾派代表到河內去與日方談判。河內日方將談判內容電告外務省,電文也被重慶軍技室破譯,上報蔣介石。後來龍雲不知道通過什麼渠道獲悉自己的活動被蔣介石發覺,所以始終不敢再到重慶去面見蔣介石。

(四)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前,日本政府為了解除西北壓力,集中主要兵力向南進軍,曾派特使松岡洋右到蘇聯去與斯大林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知道後,也曾派使節到日本勸阻。日本答以「待佔領南洋後,實力更厚,再轉以北進。」同時又向蘇聯許願:「將來日蘇共同開發滿洲(指我東北三省)。」蘇聯當時對付德軍尚且感到力不從心,也怕腹背受敵,日本主動獻媚,正中下懷,於是兩國達成「互不侵犯」的「和平協議」。簽字儀式上莫洛托夫舉杯致辭說:「日蘇有共同利害關係,中蘇不會成為好友。」這些來往密電,都被軍技室破譯。蔣介石據此認為蘇聯不可靠,更寄希望於美國。後來蘇聯答應給中國幾架飛機,消息被日本政府知道,就通過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以《日蘇互不侵犯條約》為依據,照會蘇聯政府,提出抗議。蘇聯只好收回成命。這份密電,也被軍技室破譯。

(五)日美開戰以後,有兩條美國船,掛著蘇聯國旗,滿載軍火,自西海岸開往蘇聯,在公海中被日本海軍扣留。美國請求蘇聯出面調解。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蘇大使佐藤,說:「美國是蘇聯的盟國,運送的軍火是支援蘇聯抗戰,所以船上才掛蘇聯國旗。日蘇兩國既然簽有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就不應該扣留這兩條船。」

佐藤說:「美國是日本的敵國,德國是日本的盟國。美國運軍火給你們打德國,不論它掛哪國的國旗,我們都有權扣留。《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只適用於日蘇兩國,不適用於兩國的盟國。」

兩人相持不下,佐藤老羞成怒,以武力要挾:「日本海陸空三軍同時南下,南洋軍事基地已經鞏固,你要是不遵守條約,我兵力隨時可以北調。關於這件事情,我請求晉見斯大林。」

當時蘇聯首都已經遷到古比雪夫,不過斯大林還在莫斯科。莫洛托夫說:「斯大林是我們的最高統帥,不能見你。伏羅希洛夫是最高蘇維埃主席,可以接見。」

佐藤針鋒相對地說:「那麼,從此以後日本的總理大臣就不再接見你們的駐日大使。」

談判沒有結果,不歡而散。佐藤給日本外務省發密電請示,電文中有這樣的話:「我刀已出鞘,不可能收回,請允許在二十四小時內下旗回國。」

佐藤與日本外務省多次聯絡的密電,都被軍技室破譯,上報蔣介石。蔣介石看了很高興,以為這一次日蘇之間有可能開戰了。他急於要看見日本外務省的回電,讓毛慶祥坐在軍技室專等。可是二十四小時過去了,四十八小時過去了,軍技室還沒截到日本外務省的回電。到了第三天,毛慶祥正懷疑是不是軍技室一時疏忽沒截到這份密電,忽然收到了外務省給佐藤的密電。大家喜出望外,急忙翻譯,電文的主要內容是:「經內閣會議討論,認為現在對蘇開戰,還不是時候。兩條美國船,這一次姑且放行。以後如果還有美國船掛蘇聯國旗運送軍火,一定扣留。」

日本退讓一步,日蘇開戰的可能暫時解除,蔣介石的希望落空了。

(六)日軍偷襲珍珠港以後,美日宣布開戰。美國海軍部為報復日軍的偷襲,徵求懲治日本的方案,一九四二年一月,有個參謀叫弗郎西斯·S·羅的,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用航空母艦搭載陸軍航空隊B-25型中程轟炸機去轟炸日本本土。

那時候,海軍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飛機噸位小,航程短。要想用艦載飛機去轟炸東京,必須先把航空母艦開到離日本不遠的水域。可是日本海軍在領土周邊800公里的水域上部署了防線,有大量的巡邏艦日夜遊弋。為防止被日軍發現,美軍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必須在880公里以外的區域起飛。不算在東京上空的時間,單是往返一趟,就是1760公里。因此,這樣的任務,海軍的艦載飛機是無法勝任的。

再說,為了保證航空母艦的安全,艦載飛機起飛之後,航空母艦必須立即撤離,這樣,起飛的飛機有去無回,跟當時日本的「自殺式」飛機也相差無幾了。

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將軍與弗朗西斯·S·羅經過仔細縝密的商討研究,這才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用航空母艦搭載經過改裝的雙發動機B-25B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懲罰性轟炸。

B-25B型轟炸機,比一般的B-25型轟炸機裝備的自衛武器比較少,重量比較輕,但是仍嫌太重。改裝工作,主要是拆卸一些作戰用的設備如機關炮等,使其成為單純的轟炸機。——十幾架飛機孤軍深入日本本土,隨時會遇到敵機的攔截,拆卸作戰裝備,無疑是以犧牲自身的安全作為代價的。

這個方案最後被作戰部採納了,並交給陸軍航空兵中校詹姆斯·杜立特去具體實施。

杜立特當時是阿諾德的參謀官,時年45歲,是美國陸軍航空兵最傑出的飛行員之一,善於特技飛行,曾保持9項特技飛行的記錄,在多次比賽中得過獎,而且是美國第一位實現盲目著陸、第一位在12小時內飛越美國大陸的人。除了以上條件之外,他1936年還曾經來華擔任廣東空軍司令部的顧問,對中國大陸和遠東地區的情況比較了解。由他出任空襲日本特殊任務的特遣艦隊領隊,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機型和人選決定以後,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從航空母艦上安全起飛的技術措施了。

執行這一任務的航空母艦是「大黃蜂」號。艦上的跑道長度是150米,只適用於艦載小型飛機。如何讓減輕了重量的B-25B型飛機在這樣短的跑道上安全起飛,還需要經過艱苦的試驗和訓練,才能最後得出是否可行的決論。

經過三個星期的技術性研究討論,一九四二年三月,杜立特帶領二十四架飛機及機組人員到佛羅里達州埃格林機場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試驗和訓練,模擬B-25B型轟炸機在150米短跑道上進行起飛作業。直到四月一日,才選定十六個技術過硬的機組去執行這一特殊的任務。

B-25B屬於重型轟炸機,需要比較長的跑道才能起落。在航空母艦那狹窄短小的跑道上,起飛已經十分勉強,降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航空母艦隻負責把飛機送到日本本土附近,完成投彈任務後的飛機,要在中國沿海的飛機場上降落。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八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搭載了十六架B-25B型轟炸機,由企業號航空母艦和四艘巡洋艦護航,到達東京以東700海里的海域上停泊。

清晨六點三十分,偽裝成「日東丸」第23號漁船的日本小型巡邏艇在距東京720海里(約1120公里)處發現了美軍的艦隊,當即向日軍聯合艦隊發電報。儘管美軍艦隊司令當即下令將日艦擊沉,但是電報已經發出去了。

山本接到情報,下令第二艦隊司令長官近藤海軍中將立即率領橫須賀地區所有的地面部隊出擊;同時命令高須四郎海軍中將率領第一戰列艦戰隊的四艘戰列艦也從廣島灣啟航參加作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