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是誰犧牲珍珠港 一、月暈礎潤,風雨前兆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美軍海空軍基地珍珠港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震驚全球、盡人皆知的一件大事。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任何事情,哪怕是突然之間發生的,都有其蛛絲馬跡的先兆,何況是一個國家出動大量飛機、戰艦去偷襲迢迢萬里之外另一個國家的重要軍港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全球性大戰。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捲入戰爭。美國作為大戰的參與國之一,戰火沒有燒到它的美洲本土上去,至少平民百姓沒有受到直接的傷害,算是美國人的運氣,但是作為美國領土之一的珍珠港,所受到的損失卻是極為慘重的。

這場大戰的導因,是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間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激化了德、意、日三帝國的國內外矛盾,只好在世界各地發動一系列對外侵略戰爭,企圖緩和、擺脫這一危機。

現在,先讓我們來簡單回憶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前的國際關係。

日本在一九三一年侵佔了我國東北三省以後,意猶未盡,特別是蔣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主張,對日採取「不抵抗」的忍讓政策,使日本帝國主義誤認為中國人民懦弱可欺,於是得寸進尺,又在一九三七年製造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一場全面的侵華戰爭,妄圖在幾個月之內鯨吞中國。中國人民在這國家危亡的生死關頭,忍無可忍,奮起抗擊。日軍在中國廣闊的戰場上受到了牽制,陷於泥淖,無法自拔,乃於一九四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樹立汪偽政權,企圖利用「中國人」出面來收拾殘局,以緩和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

德國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又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軍進攻波蘭;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一九四零年四月,德軍侵佔丹麥和挪威;五月,侵佔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後,即攻入法國本土;六月,法國戰敗投降,英軍被迫撤出西歐,德軍繼續向東南歐各國侵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攻蘇聯,爆發了蘇德戰爭。這以後,英、美才與蘇聯結成反法西斯聯盟。

義大利在一九三六年吞併了衣索比亞,接著又在一九三九年吞併了阿爾巴尼亞。一九四零年,趁英、法兩國軍隊在西歐戰場上失利的機會,出兵奪取英、法兩國在地中海沿岸和北非的殖民地。

截至一九四一年六月以前,除英、法兩國曾一度聯合之外,大小戰爭,只在國與國之間進行,基本上沒有第三國參加,戰事也只發生在東亞和西南歐,美國一直沒有參戰,因此還不能稱之為「世界大戰」。

但是美國並不單純中立觀望。出於打擊強權、匡扶弱小的正義感以及維護自己的海外勢力和權益,一九四零年八月一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對日禁運法案,並凍結日本在美國的銀行存款。

美國的這一斷然措施,對已經陷於泥淖的日軍以極大打擊。因為日本本土不出產汽油,軍用的汽油全部仰給進口,而戰事頻繁,汽油的消耗量極大,到了一九四零年八月,全軍的汽油儲量只能勉強維持一年之用。如果今後不能繼續從美國、荷蘭購進汽油,所有的機械化部隊和海空軍,勢將陷於癱瘓,寸步難行。

為此,艱難的局勢迫使日軍不得不採取斷然行動,決心南下,以求解決石油資源。

日本軍令部立即派員進駐新加坡、夏威夷和巴塔菲亞,配合行動。同年九月二十三日,日軍進駐北越,並於九月二十七日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特別是日本內閣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二日召開的「御前會議」上,作出了不惜與英美開戰也要進攻南越的決策,充分表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者死不回頭的決心。日本陸軍旋即進駐西貢(今胡志明市),海軍進駐金蘭灣。——當時法國已經向德國投降,在日、德兩國的壓力下,迫使法國駐安南(即越南)總督不得不在「共同保衛安南」的口號下與日軍達成了「不流血進駐」的協議。

日本軍隊進攻南亞之舉,似乎十分順利。日本政府以為勝券在握,更加飛揚跋扈。

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日本內閣又一次召開御前會議,作出了「如在十月上旬之前日美交涉不成功,便決意開戰」的決定。日美關係,更加緊張。

在這種戰局形勢下,日本外務省頻繁地給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賓、安南(越南)、暹邏(泰國)、仰光、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島上所有的領事館發出密電,部署配合。

這些密電,大部分被池步洲等人所截獲。這些電文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方面:

(一)命令各領事館除留下最簡單的LA密電碼之外,其餘各級密碼本全部予以銷毀;同時頒布了許多隱語,例如「西風緊」表示與美國關係緊張、「北方晴」表示與蘇聯關係緩和、「東南有雨」表示中國戰場吃緊、「女兒回娘家」表示撤回僑民、「東風,雨」表示已與美國進入交戰狀態……等等,共有十幾條之多,並明白規定這些隱語在必要的時候會在無線電廣播中播出,要求各地使領館注意隨時收聽。

這些情報,軍技室當然要上報蔣介石「御覽」的。據傳蔣介石當時的看法是:日本海陸軍入侵南亞,已經是無可置疑的事情。下一步,日方勢必抽調部分侵華兵力用於進攻南洋,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減輕中國戰場上的壓力,對中國是有利的。但是日本內閣的御前會議內容,蔣介石當時並不知道,因此他對於電文中所提到的「『東風,雨』表示已與美國進入交戰狀態」一語,還持懷疑態度。據他判斷:由於日軍佔領了南洋各地,侵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的下一步棋,可能從對日禁運進而宣布斷絕兩國國交,但是直接交戰,因為缺少引發戰事的重大衝突作導火線,未必會這麼快。

事後證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炮聲一響,日本本土的無線電廣播電台果然反覆廣播「東風,雨」這一隱語,旨在通知全世界各地的日本使領館:日美之間,已經開戰了。

(二)從一九四一年五月份起,日本外務省與其駐檀香山(今美國夏威夷州首府)總領事館之間的密電突然增多,除了僑民、商務方面,竟有軍事情報摻雜其間,更引起了池步洲等人的注意。

夏威夷群島,位置在太平洋的中北部,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衝,由二十多個火山島和珊瑚島組成,但只有十個島上有居民,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夏威夷島,島上有五個盾狀火山,其中冒納羅亞山海拔4170米,它的噴火口廣達五公里,是世界最著名的活火山;其次是毛伊島、莫洛凱島、瓦胡島、考愛島。夏威夷本來是個王國,一八九八年被美國吞併,一九五九年成為美國的第五十個州,首府檀香山在瓦胡島,著名的珍珠港就在檀香山的旁邊,地形有點兒像我國的渤海灣,進口狹小,是個便於防守的天然良港,當時美國太平洋空軍和艦隊司令部都駐在這裡。

根據資料,一九四一年的夏威夷,總人口約六十萬,其中四十五萬集中在瓦胡島,而檀香山市一地,即有人口三十萬。夏威夷群島上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約十六萬,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其中檀香山一地即有八萬五千人,市內設有日本總領事館。美軍在夏威夷的常駐兵力:海軍計有戰艦八艘,重巡洋艦十艘,輕巡洋艦十二艘,航空母艦三艘,連同其他軍艦,共有艦艇一百餘艘;陸軍有一個師;空軍有飛機約三百架;還有船塢、工廠、油庫等附屬設施。

一九四一年五月,池步洲從許多日本外交密電中,譯出兩份檀香山總領事發給日本外務省的密電,內容都是關於珍珠港在泊美軍艦隻的數字,比較特殊。

其一:

發報:檀香山,喜多總領事

收報:東京,外務大臣

日期: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三日

電文:

(一)十一日停泊在珍珠港的艦艇如下:

戰艦十一艘(列有戰艦名,下同)

重巡洋艦五艘

輕巡洋艦十艘

驅逐母艦二艘

驅逐艦三十五艘

潛水母艦一艘

潛水艇十二艘

運輸艦十五艘

(二)航空母艦××號,由兩艘驅逐艦護航,正在×××海域航行中。

其二:

發報:檀香山

收報:東京

日期: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電文:

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在珍珠港停泊的艦艇:

戰艦八艘(列出艦名,下同)

輕巡洋艦六艘

驅逐母艦一艘

驅逐艦三十三艘

潛水艇十二艘

航空母艦三艘

其他艦隻××艘

當時池步洲在軍技室任專員,譯出這兩份密電以後,知道非比一般,立刻送交組長霍實子。霍實子對這兩份電報也非常重視,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