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幕後英雄亮相了 一、正史野史,孰是孰非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的五十周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五十周年。如果從「七·七」盧溝橋事變算起,歷史已經過去了五十八個年頭。那場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席捲歐、亞、非、澳四大洲的空前大戰,硝煙已經消失,廢墟已經重建,肉體上、心靈上經受過創傷的老人,有的已經故去,而對中青年朋友們來說,對這一段歷史,也許很陌生,也許僅僅聽父兄或老師講起過,不是印象不深,就是逐漸淡漠了。

歷史,就是講古,就是舊事重提,就是不忘記過去。

但是,不論古今中外,歷史都是一門最不科學、最不可信的學科。有人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歷史,從中國的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從外國的上帝創造世界開始,歷史就是一篇哄孩子的神話,沒有哪句話是可信的。因此也有人說:歷史是一個很聽話的小姑娘,隨便大人怎麼打扮,她都不會提抗議的。

粗分一下,歷史有「正史」和「野史」兩種。正史,有當代「史官」的筆錄,有改朝換代後「國史館編修」們根據主子意圖撰寫的「國史」,其共同特點是「為尊者諱」。因此,開國皇帝總是出奇地英明偉大,前無古人,而末代皇帝總是那麼荒淫無恥,後無來者。因此,人們要說「盡信史不如無史」;因此,人們不得不學會「字裡行間讀《史記》」;因此,人們不是拿歷史書來當謎語來猜,就是事隔幾十、幾百年之後再來考證,再來辯偽;因此……因此……。相對而言之,野史出於非官方人士之手,不是「奉命」而修,甚至是冒著殺頭的危險去修,因此反倒更其可靠些。

古代史離我們這個時代太遙遠了。歷史的真偽,就連史學家們尚且搞不清楚,爭執不休,何況不是治史的我儕。那麼,現代史和當代史呢,由於歷史的偶然或歷史的必然,怎麼個寫法,也因書寫者的地位、立場、觀點、目的等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遠的不說了,就拿「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來說,如果林彪不折戟沉沙,如果江青不身敗名裂,歷史肯定又會是另一種寫法。於是,若干年後,新一代的史學家們,又得拿出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之類,根據私家所記的「野史」,來訂正官方所寫的「正史」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野史之在史學界,是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的。難怪也有人說:一個老人的故去,等於一座博物館的毀滅,等於一本野史的消失。

老人是歷史的見證。到今天為止,關於中國抗戰的史書,出版得可謂多矣,但是任何一部中國抗戰史,出於種種原因,似乎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歷史雖然是個十分聽話的小姑娘,怎麼打扮她都可以,但人們總希望盡量還她一個廬山真面目。抗戰時期的老人今天已經不多了;親身參加過抗戰的老人更少了。從這些歷史老人的身上搶救歷史,哪怕只有一點一滴,也是一件十分緊迫、值得重視的事情。

我是個小說家,一向以編造故事為拿手好戲,也包括編造歷史故事。有趣的是:最近我由於編造了一個歷史故事,卻意外地發掘出一段真實的歷史來。一者歷史的責任感不允許我「秘而不宣」,二者故事的本身充滿了傳奇色彩,不把它「公諸於眾」,簡直如鯁在喉,急於一吐為快。

於是,我破門而出了。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