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誠實做人信經商 10、自我修鍊 名譽至上

李嘉誠如是說:當你作出決定後,便要一心一意地朝著目標走,常常記著名譽是你的最大資產,今天便要建立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李嘉誠一直是個嚴於律己、品德高尚的領導者,他的良好品質贏得了海內外廣泛的贊櫻輿論一直認為,李嘉誠是個魚和熊掌兼而得之的非凡之士。他控有香港最大的綜合性財團,多年榮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華人首富。他同時又是個道德至上者,他說的每句話,莫不符合道德規範,堪稱道德聖典。他既是這般說,也是這般去追求,小心謹慎,唯恐有半點閃失。

李嘉誠經常教育兒子們,遙持低調。他自己也是這樣的。李嘉誠為人謙虛謹慎,毫無風頭意識,儘可能保持低調,但他又做不了徹底的隱士。他不是一架賺錢機器,他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李嘉誠重視的是名譽,他視名譽如生命。他常說:「名譽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比第一生命還重要。」

香港輿論界的競爭特別激烈,李嘉誠不怎麼喜歡談論自己的私生活。有人說:「李嘉誠最近好像特別忌諱樹大招風,你們這些生花妙筆,就不能寫超人的豐功偉績,而偏對個人生活津津樂道,香港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道德完備的商界翹常」有一位香港傳媒人士曾苦笑道:「很多人不知香港報業競爭有多激烈,一家報章,一名記者,若拿不出獨家新聞,知道將意味著什麼?將意味著死路一條。」

儘管如此,李嘉誠還是很注意不要在輿論界太露風頭。在社交場合,李嘉誠對女明星、女藝員、港姐亞姐,素來敬而遠之,更怕與這些靚女合照。據說某刊重金懸賞,若哪位女藝員能同超人合照,可出40萬港元買她的照片。李嘉誠不怎麼喜歡跟記者打太多交道。香港記者寫的有關超人的新聞報道,多是來自記者招待會,或「外圍」採訪。李嘉誠似乎對遠道來的記者要客氣些,如歐美記者。內地的深圳市記者夏萍小姐也曾獨家專訪過李嘉誠,令自詡無孔不入的香港記者汗顏。

據傳,香港記者無一人專訪過超人。林燕妮名氣不可謂不大,那時她替《明報周刊》做「數風雲人物」訪問,遭李嘉誠婉拒。最後林是以廣告商的身份去長江實業洽商業務,才接觸到李嘉誠。林燕妮說:「李嘉誠也不是絕對不肯接受訪問,熟知他性情的長江中人說,老闆小鋒(風)頭不肯出,很大的鋒頭也不出。如果是《Time Magazine》(時代雜誌)、《News week》(新聞周刊)訪問,便當然有希望了。」

李嘉誠絕無歧視香港記者之意,他不便開這個先例,香港有這麼多的報刊,這麼多記者,李嘉誠什麼都不幹也應付不過來。不過,他會在公眾場合,很友好地回答眾記者的提問。對記者,李嘉誠的態度是非常友好的。他曾經談到這:「我做人的宗旨是對己刻苦,善答人,同時重視承諾,也不會傷害他人。有一次,一個我很討厭的報社的記者在我公司樓下等我,我剛剛上車,同事說他已經等了兩小時正要離去。我立即叫司機倒車,向記者說可以談一下,因為我不忍心他站了兩個小時,回去沒有東西交代。」

香港人叫了他十多年超人,但他至今不認可這個稱呼,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李嘉誠從小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對他的諄諄教誨。因此,李嘉誠時時處處都表現出一派謙謙君子之風,被人稱為儒商。李嘉誠很懂得形象的重要性,尤其是形象的一貫性。

還比如,李嘉誠經常做好事,但是對做好事之後的名聲也不重視。聽潮汕的人士說,李嘉誠所捐贈修建的各種建築物,均拒絕以他本人和親人的名字命名。他在汕大,不是投入一億兩億了事,而且連教學安排、圖書資料、師生食宿等細微問題,他都要一一關照到,並勉力解決。要知道,李嘉誠的時間,一天價值幾百萬,乃至幾千萬。誰也計算不清,他在汕大耗費了多少時間與精力。

李嘉誠自言:「我喜歡看書,現代的、古代的都看,時時看到深夜兩三點鐘,看完就去睡覺,不敢看鐘,因為如果只剩下兩三個鐘頭,心就會很怯。」他有感而發:「在看過蘇東坡的故事後,就知道什麼叫無故受傷害。蘇東坡沒有野心,但就是被人陷害,他弟弟說得對:『我哥哥錯在名,錯在出高調。』這個真是很無奈的過失。」

李嘉誠的保持低調的處事原則,已經成了他對兒子們的最高要求。李嘉誠明白,輿論的力量有時候是很可怕的。他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以高標準來修鍊自我,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樹立了一個時代的楷模。因此不管輿論的力量有多麼強大,有時候宣傳出來的事情有多失真,但是,就是因為李嘉誠的處事原則,許多的謠言在他面前都會不攻自破,反而使他獲得了更加良好的聲譽。

創業感悟:做人跟經商是一樣的。做人要不斷的進行自我修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經商的時候,同樣要注意自我修鍊,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沒有一流的企業家,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企業。而企業家的能力並不在於如何指揮別人,而在於如何指揮自己。企業家只有不斷地修鍊自己,培養出個人的魅力,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