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誠實做人信經商 9、孜孜不倦 自主求學

李嘉誠如是說:創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發展過程,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國古老的格言所說的勤和儉也不太容易。而且,從創業之初開始,還要不斷學習,把握時機。

李嘉誠作為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的生意人,卻讓人在他身上感覺不到一絲的功利氣息:他決不為了求利而求人,這是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萬事都要靠自己的家庭教育,並且即使在艱苦的條件下,也始終以錘鍊自己的真本領為第一要務。不管是在他艱苦創業的時代,還是在他事業上叱吒風雲的時代,李嘉誠從不忘記自主學習。因此,李嘉誠的成功人生與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學態度和自主的求學精神是分不開的。1999年末,李嘉誠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到,「求知是最重要的一環節,有些人到某一地步便滿足,不再求知,停滯不前,今天我仍繼續學習,盡量看最新興科技、財經、政治等有關的報道,每天晚上還堅持看英文電視,溫習英文。」

李嘉誠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教和家傳熏陶。他小時候聰明好學,接觸了很多儒家思想理念。小小年紀的李嘉誠一直投身教育的理想。他那時有一個很強烈的理念: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為民。也許,如果不是發生國災家難,李嘉誠會沿著求學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時,他極有可能繼承父業,在家鄉做一名教師。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日本人佔領了家鄉潮州之後,李嘉誠一家前往香港。

到了香港,李雲經對兒子的教育大有改觀。為了適應商業化氣氛很濃重的香港社會,李雲經要求兒子「學做香港人」。這個「學做港人」不是簡單的。最基本的就是語言。首先是廣東話。李嘉誠靠自己的虛心請教的態度和聰明的頭腦,很快就練習了一口很熟練的廣東話。最難的當屬英語了。李嘉誠幾乎沒有一點英語基礎,但是他理解一句話,就是「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學會英語不可。」還有父母的苦心。因此李嘉誠還是堅持學下去。

後來,李嘉誠的父親去世,李嘉誠被迫輟學。在承擔養家的責任下,李嘉誠在給別人做學徒工的同時,依然堅持學習。李嘉誠學英語,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學放學路上,他邊走邊背單詞。夜深人靜,他怕影響家人的睡眠,獨自跑到戶外的路燈下讀英語。天剛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來,口中念念有詞,還是英語。後來父親過早病故,他輟學到茶樓、到中南鐘錶公司當學徒,在每天10多個小時的辛苦勞作後,也從不間斷堅持業餘學習英語。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李嘉誠熟練地掌握了廣東話和英語這兩門語言。年逾古稀的李嘉誠接受採訪時還說:「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電視,溫習英語。」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對一個商人來說,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知道一個地區的語言,那麼商業活動也就只能局限於這一個地區。李嘉誠學的廣東話,為他在香港創業奠定了基礎。英語更給李嘉誠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財富。長江塑膠廠創業的過程中,李嘉誠就憑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外商直接接洽,而贏得了使長江塑膠廠起飛的訂單,而李嘉誠之所以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膠花大王」,其契機就源自李嘉誠從英文版的塑膠雜誌獲取了可貴的信息。至於李嘉誠後來大規模的跨國經營,就更離不開英語了。

李嘉誠在茶樓、鐘錶廠做學徒的時候,就顯示出了不一般的眼光。他看到了時勢的變化發展要學高科技的東西,只有高科技才能在時代的潮流中不被淘汰。對於已經輟學的李嘉誠來說,只有通過自學才能學到基礎知識。時刻關注時局發展的李嘉誠認識到,沒有知識便成就不了大事業。他首先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近期目標——利用工余時間自學完中學課程。那時的李嘉誠是「披星戴月上班去,萬家燈火回家來」,每天工作都在15小時以上。回家後,還要就著油燈苦讀到深夜,有時經常會忘了時間,以至於想到要睡覺時,已到了上班的時間。生活的艱辛已使李嘉誠的意志逐漸堅強起來,尤其在學知識方面,他更是有著頑強的毅力。他咬緊牙關,堅持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

儘管李嘉誠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卻為無錢買教材而發愁。這個時候,他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中學生將用過的教材當垃圾扔掉,而有些頗有心計的學生卻將舊教材出賣換錢。這樣雖然所得甚微,但畢竟換了錢。他猜測:既然有人收購舊書,就會有專做舊書生意的書店。然後他開始注意留心考察,結果很容易便證實了他的推斷。李嘉誠於是到折舊書店廉價買些舊教材,一次只買一兩種。學完之後,又拿到那箇舊書店去賣,然後再將賣舊書的錢買回「新」的舊書。就這樣,李嘉誠不僅學到了知識,又省了錢,真可謂一舉兩得。

李嘉誠後來在談起這件事時,仍很得意,似乎那時節省幾元錢比現在賺幾億元還興奮。他說:「先父去世時,我不到15歲。面對殘酷的現實,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學業。那時我太想讀書了,可家裡是那樣的窮,我只能買舊書自學。我的小智慧是被環境逼出來的。我花一點點錢,就可買來半新的舊教材,學完了又賣給舊書店,再買別的舊教材。我學到了知識,又省了錢。」1999年,李嘉誠再次回憶起這段日子時說:「那時候,人家是求學,而我是搶學。」

李嘉誠堅持不懈自主學習還表現在他逐漸成功後,面對強烈的商場競爭,他不局限於自己所擁有的知識,他知道要不落伍,唯有用知識包裝自己。後來,已經成為香港首富的李嘉誠在IT時代仍然能夠來去自如。因為李嘉誠從來就不會忘記學習。為了趕上時代的步伐,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他回憶過去時說:「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在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我自己的學問日漸增長,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現在僅有的一點學問,都是父親去世後,幾年相對清閑的時間內得來的。因為當時公司的事比較少。其他同事都愛聚集在一起打麻將,而我則是捧著一本《辭海》、一本老師用的課本自修起來。書看完了賣掉再買新書。」

李嘉誠的成功不僅僅靠的是機遇,更大部分是他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1981年,李嘉誠在談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時說:「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果100%靠雙手勤勞換來;20至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1986年,李嘉誠繼續闡述他的觀點:「對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國人多會自謙那是幸運,絕少有人說那是由勤奮及有計畫地工作得來。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靠勤奮工作,不斷奮鬥取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少許幸運存在,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也需要一點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走的。」

2005年,李嘉誠在汕大商學院主持「經濟沙龍」時說,他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其「要多讀書」,談到成才,李嘉誠特彆強調,「學生一定要念好英文。因為中國將來面臨的是一個開放的國際社會。」在李嘉誠的「玩笑」背後,是他對沒受過正規教育的事耿耿於懷。他說:「1950年,我開始創業,只有5萬元,我幹活很拚命,想等過幾年賺夠100萬元,就把公司賣掉,回頭去念書……應該說是一個意料之外,讓我把生意做下去。」李嘉誠因此告訴學生,「要多讀書,專業有關的材料一定要了解得很清楚。以前,每天晚上我看書,從不看時鐘,看完了就熄燈睡覺,現在精力跟不上,晚上看書有時還沒看完自己就睡著了。」

創業感悟:做任何事,都不能缺乏實在本事,更離不開自己的能力。要為自己打開一條人生通道,自主的學習精神必不可少。不管環境如何,都要不忘記學習。特別是在逆境之中,更要保持虛心的態度,在知識的海洋中凈化思想,了解做人的道理,積累成功的經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