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誠實做人信經商 6、同甘共苦 重情重義

李嘉誠如是說:只要勤奮,肯去求知,肯去創新,對自己節儉,對別人慷慨,對朋友講義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遲早會有所成就,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能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朋友之間的友誼是珍貴而永恆的。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在每一個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李嘉誠這個大商人,他的成功並不能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這裡面有他的員工們的辛苦工作,更有李嘉誠的朋友們的鼎力支持和幫助。

李嘉誠對員工們是仁義,對朋友更是真誠。一個人的朋友當然有許多種,親密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是,真正的朋友,是能夠互相理解、信賴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即使只有一兩個,那也將是人生巨大的財富,是生活給予我們的不朽力量與最大的歡樂。李嘉誠與上海人盛頌聲和潮州人周千和的友誼可以說是純真友誼的典範。

李嘉誠由一個普通的打工仔成為全球華人首富,「長實」由一間破舊不堪的山寨廠成為龐大的跨國集團公司。究其原因,除了李嘉誠過人的智慧之外,還離不開他「夠朋友」的人格魅力。一般來說,對於白手起家的人而言,創業之難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李嘉誠有一把走向成功的金鑰匙。

在企業創立之初,企業最希望有忠心耿耿、忠實苦幹的人才。在塑膠廠初創時期,李嘉誠曾親自安裝機器,生產製品、設計圖紙,靠自己的雙腿走街串巷,採購和推銷。因此,他的確需要能夠切實幫他的創業人才。所幸的是他找到了這樣的人,那就是上海人盛頌聲和潮州人周千和。盛頌聲負責生產,周千和主理財務,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輔助李嘉誠創業,是長江勞苦功高的元勛。

就是因為患難與共,彼此看到了對方的優點和缺點,李嘉誠與盛、周二人建立了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他們看到了李嘉誠可以跟同為員工的他們同甘共苦,從來不會在他們面前擺老闆的架子。而李嘉誠看到了盛、周二人的兢兢業業和踏實刻苦,重要的是他們把企業當成是自己的家。每個人交朋友一定有自己的原則。選擇朋友一定要慎而又慎,以正直、誠實、互相幫助為標準。真正的朋友不可能是一好百好,而是包含著互相勉勵、規勸、批評與自我批評,朋友之間坦誠相待,不護短、不妒長,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遷就,這樣才能對雙方有益,從而友誼才能天長地久。李嘉誠與這二人就是這樣的友誼。在李嘉誠的企業創業階段,盛、周二人並沒有覺得待在那裡是委屈了自己,反而盡一切力量幫李嘉誠奮鬥。在企業遇到苦難的時候,他們也沒有甩開一走了之,而是陪著李嘉誠度過困境,給他鼓勵和支持。

這都是李嘉誠待人以誠的結果。對盛、周二人,李嘉誠自是感激,他不僅在感情上極為感激他們,而且在事業上李嘉誠對他們也極為信賴。

長實慢慢在香港的商界立足後,甚至打入國際市場,李嘉誠開始為企業的人才更新換代。在創業初期需要的是他的老朋友盛頌生和周千和這樣的吃苦耐勞的人才,但是時代不斷向前發展,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順應時代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需要引進年輕的人才給企業注入新鮮年輕的活力。李嘉誠深知,元老重臣經驗的確很豐富,而且老成持重,但是他們卻拙於開拓,缺乏闖勁。事業已經處於上升期,那就更需要勇於開拓的人才。企業越來越大,就需要科學管理,就需要專業人才。但是,這並不代表李嘉誠不再需要這些老朋友,對朋友李嘉誠絕對不是那種過河拆橋,用完就扔的人,他會把他們安排在適當的位置上。

1980年,李嘉誠提拔盛頌聲為董事副總經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為董事副總經理。有人說:「這是重舊情的李嘉誠,給兩位老臣子的精神安慰。」這一點當然有的,但是因為是老朋友,所以李嘉誠極為信任他們。委以他們重職又同時委以重任,盛頌聲負責長實公司的地產業務;周千和主理長實的股票買賣。1985年,盛頌聲因移民加拿大,才脫離長江集團,李嘉誠和下屬為他餞行,盛氏十分感動。

李嘉誠說:「長江實業能擴展到今天的規模,確實要歸功於他們。」盛頌聲、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頭苦幹,並且能夠同甘共苦。因此,李嘉誠在創業之初即把他們兩人倚為左膀右臂。李嘉誠很念舊情,對曾有功於長江者,他都以相報。李嘉誠留人先留心,方有了今日的人才濟濟,高人滿堂。在李嘉誠組建少壯派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出李嘉誠的不忘舊情。

盛頌生移民加拿大之後,周千和仍在長實服務。同時,李嘉誠還把周千和的兒子周年茂也引進了長實。這不是李嘉誠看在周千和的面子上,實際上周年茂本來就有這個實力。在周年茂還在學生時代時,李嘉誠就把他作為長實未來的專業人士培養,與其父親周千和一道送赴英國專修法律。這一點,也是李嘉誠念及跟周千和的情誼,培養周年茂的。李嘉誠的確是一位很念舊情的人。後來,當周年茂學成回港之後,很自然地就進了長實集團,李嘉誠指定他為長實公司的代言人。1983年,回港兩年的周年茂被選為長實董事,1985年後與其父親周千和一道擢升為董事副總經理,周年茂當時也只不過30出頭。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嘉誠也絕非是一個不講原則的人,他在重感情的同時,主要看重的是能力,他能尊重及任用友人之子,可說是兩種因素都有。假設周年茂並不是現在的樣子,而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那李嘉誠絕對不會如此重用於他。他要報答周千和,辦法實在是很多的,簡單地說,可以送給他一筆錢,讓他去干別的事情,任其去發展,卻斷然不會拿自己的事業當兒戲。

李嘉誠在與人相處中,寧虧自己,不虧大家,既看重感情,又任人唯賢,從而使「長實」始終富有凝聚力。數十年的風風雨雨,「長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樣,卻鮮有跳槽者,這不能不說是李嘉誠人格魅力的成功。如今的「長實」集團,地產有了周年茂、財務策劃又換了霍建寧,樓宇銷售則有女將洪小蓮,和黃則有馬世民坐鎮。在長江地產至長江實業的初期,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李嘉誠一手包攬的,每件事都親力親為。而現在,李嘉誠的領軍角色換位了,由管事型變成了管人型。今日的長江集團正如長江,以其博大的胸懷彙集了萬千細流,感召了八方英才。李嘉誠齊聚弄潮兒,呼嘯而出,乘風而來,合眾人之力,終於打造出一個令人敬仰的商業帝國。

李嘉誠不僅對於曾經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盛頌聲和周千和不忘舊情,即使對一般的員工,也非常念舊。在塑膠花已經過了銷售時機的時候,李嘉誠仍然在長實保持小規模的塑膠花生產,這不能不說是李嘉誠照顧老員工的方式。

李嘉誠說:「一間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一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李嘉誠不僅在集團內部重情重義,在集團外部跟同行的合作上也表現出他重情重義的品質。

在香港商界,李嘉誠與胡應湘既是一對交往篤深的朋友,又是一對十分難得的商場拍檔。李嘉誠經商從來都不會只顧自己,跟他合作的商業夥伴一般都會和李嘉誠一塊獲利。

1986年12月末,李嘉誠與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共同擬訂了一個驚人的龐大計畫:西部海港——大嶼山戰略發展計畫,聯手上交香港政府,提出由私人財團在香港西面海灣大嶼山投資250億港元,興建包括開拓雙跑道國際機場,移山填海建造長條形人工島以求形成新的西部海港。開發工業區、住宅區以及多條跨海大橋和隧道,使機場等新發展區分別同九龍、香港島相接,並同興建中的廣深珠高速公路相接等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投資計畫。消息公布後,全港嘩然。僅10天時間,新聞界連續發表幾十篇評論文章,使得這個規劃一時間成為香港新年伊始的熱門話題。

據說,1970年代末期,當64層高的合和大廈剛剛完成主體結構之際,李嘉誠興緻勃勃的前來工地參觀,並要求像建築工人那樣,利用施工時提供上下的鋼索吊籃,登上200多米的高空,來個先睹為快。 胡應湘馬上反對說:「李先生,這太危險。你且稍等一下,我和其他的人先上去看看再說。」李嘉誠忙說:「不要,我們是朋友,如果有什麼危險,就不要留下另一半嘍!」這句話就能表現李嘉誠對朋友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商業純利潤的範圍。

1984年1月,光大實業公司的董事長王光英,準備更進一步地發展其公司的業務。於是,找到李嘉誠,希望合資做地產,李嘉誠便與光大實業公司合作經營城市花園,並按照常規,上報公布此項物業發展消息。在私下,李嘉誠考慮到王光英來港發展只有二年,而從事地產風險很大,便與王光英簽訂了一個經董事會通過的協議,如果地價下跌,3個月之內,王光英可以隨時退出,而地產的風險實際上就由李嘉誠一人承擔。

沒過多久時間,地價果然大幅下跌。王光英要求退出,並於6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