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誠實做人信經商 4、白手創業 勤儉節約

李嘉誠如是說:錢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費。

李嘉誠從小就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這個一方面是他的家庭熏陶,另一方面就是他所受到的苦難。李嘉誠出生於書香世家,而非富豪家族,他在14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跟孱弱的母親相依為命,還有年幼的弟妹。他身為長子,挑起了養活一家人的重擔。從此他的生活艱難異常。為了生計,他在茶樓當茶倌,去鐘錶廠做學徒,又做推銷。後來,他不滿足於給被人打工,於是就用借來的僅有的5萬港元創辦了長江塑膠廠。當時廠房地處偏僻,破爛不堪。可以說,李嘉誠就是白手起家的。因此,李嘉誠知道每一分錢來得都不容易,用錢一定要用到地方,不能隨便奢侈浪費。

在艱苦創業的階段,李嘉誠堅持跟員工一起同甘共苦。李嘉誠常常說自己是個吝嗇之人,他的部下卻說他「慳己不慳人」。在最艱難的階段,李嘉誠還是處處照顧員工的利益。而對自己,他還是嚴格要求自己。外出辦事,都不打的,還要擠公交車,坐大巴。這不僅僅是他沒有足夠的錢花,而是勤儉的習慣。

李嘉誠真正發跡,成為香港首富之後,在個人生活和子女教育上,他還是堅持克勤克儉,從不因為自己富裕了而大埔排場,大肆奢侈。李嘉誠的吃穿住用樣樣都跟普通人的沒什麼兩樣。李嘉誠在1995年8月,香港《文匯報》的訪談錄上說:就我個人來講,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麼分別。他還是保持艱苦創業時候的生活水平。

首先,就是住的問題。李嘉誠住的房子,仍是1962年結婚前購置的深水灣獨立洋房。這在當時,以李嘉誠的身份,確實「高檔」了些。但現在,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席財閥,住這樣的房子就顯得有點寒磣。從1980年代中起,住在山頂區的部分英國人陸續撤離,騰出的花園洋房,大都為華人富豪買去。都說,香港頂尖級富豪,該住進頂尖級的豪宅區,但李嘉誠對老房子獨有情鍾。深水灣的李宅外觀不氣派,內部亦不算豪華,看不到海景。不過現在價格不菲,估值在1億港元以上。

其次,在穿的問題上。李嘉誠說,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10雙有5雙是舊的。皮鞋壞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錶,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李嘉誠的衣著倒是有目共睹的,他常穿黑色西服,不算名牌,也比較陳舊。

手錶成為李嘉誠慳儉的象徵,凡是涉及李嘉誠個人生活的文章,沒有不談手錶的。據介紹,李嘉誠早年戴的是極一般的日本精工表,後來電子錶流行,他改為西鐵城電子錶。且不論是哪一級富豪,就是白領階層,戴一兩百萬元的瑞士名表,比比皆是。李嘉誠的戴錶水平,只屬於低收入的打工一族。李嘉誠決不認為手上的表掉其高資身份,他反而引為自豪,他常常把手錶展示給外國記者看。《李嘉誠——香港房地產巨人》一文談到:

一位外國記者曾評論說,李嘉誠看上去不像一位難對付的商人,而像一位和藹可親的中學校長。他經常身穿一套黑色西服,白色襯衣、素色領帶。有一次,他指著手上帶的西鐵城電子錶,對來訪的客人說:「你戴的表要貴重得多,我這個是便宜貨,不到50美元。它是我工作上用的表,並非因為我買不起一隻更值錢的表。」

然後,是在吃的方面。1999年,《生活時報》報道說:無論工作如何繁重,每逢星期一,他們一家人必定在深水灣家或外婆家吃一頓飯。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湯,吃得清淡。李嘉誠在公司,與職員一樣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地盤工(建築工)吃的大眾泡沫盒飯,他照樣吃得津津有味。公司來了客人,他不帶去高級酒樓,就在公司食堂吃,比平時多幾樣冷盤炒菜,分量不多,但能吃飽,又不至於浪費。

在行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每到周末他一家人常會乘遊艇出海遊玩。李嘉誠有兩艘遊艇,已用了多年,現在已算不得豪華。

在娛樂生活方面。李嘉誠不抽煙、不喝酒,也極少跳舞,舞技自然很一般。在香港西人眼裡,他是個「沒有生活情趣的典型東方人」。李嘉誠唯一為西人推崇的嗜好,是打高爾夫球。淺水灣有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李嘉誠每天都要去玩幾棍。兩處相隔不遠,李嘉誠駕車去,只需5分鐘車程。李嘉誠還是皇家香港高爾夫球會會員,約每周去一次。去那兒更重要的不是鍛煉,是消遣放鬆,更是會會老友。李嘉誠的不少信息,還有不少生意,都是在球會獲得與促成的。

雖然說,錢不是省下來的,而是賺來的。誠然,李嘉誠的財富並不是單靠節儉積攢而來,更多的是靠誠實經商賺來的。但我們仍然不能排除節儉在財富積累上的重要作用。同樣,李嘉誠的勤儉節約本身就是一種應該發揚光大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李嘉誠如此克勤克儉,這種美德尤其體現在他畫大手筆的錢投資辦學,造福百姓這樣的義舉上。

創業感悟:中華民族古有訓誡,成由儉敗由奢。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可以積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管多有錢有多富裕,勤儉還是必須堅持的。勤儉不是吝嗇,不是守財奴,而是一種傳統美德。如果放棄了這個傳統美德,再富裕的人再堅固牢靠的財富城堡也會不攻自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