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誠實做人信經商 3、積累善心 誠實做人

李嘉誠如是說: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你要自己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處於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有毅力……始終堅持以誠信待人,肯建立一個信譽。

李嘉誠從小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從父母那裡接受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觀的教育,如「和為貴」、「和氣生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但那是父母灌輸給他的,他並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的真正含義。雖然只是感性的,但是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是有的。所以,李嘉誠一直有誠心待人的意識。

在茶樓跑堂時,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可以說天天處於疲乏之中。李嘉誠是一個處處留心的人,他看得出,茶樓是一個濃縮了的社會。因此,他喜歡聽茶客聊天,一方面可以排困解乏,另一方面,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經商的道理。那些生意場上的鬥智斗勇,爾虞我詐,令李嘉誠大開眼界。他覺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然而,有一天卻發生了意外。李嘉誠遇到了他生平第一次的「飯碗危機」。某種意義上說,李嘉誠能從危機中逃脫,不是僥倖,而是用自己一貫誠實勤勞的作風度過了這一次險境,李嘉誠是自己拯救了自己。當時確實是李嘉誠的大意造成的過錯,竟然把水潑到了客人的褲腿上了。按照這種情形,李嘉誠肯定要受到客人的謾罵,還有老闆的解職。但是,事情卻大出所料。在李嘉誠從嚇懵了的狀態恢複過來的時候,他心裡想到,這下子完了!李嘉誠已做好了受罰的準備。反正受茶客的責難也好,老闆的懲罰也好,這都是因為自己的粗心不認真造成的,不管什麼懲罰,自己還得接受。這時,老闆跑了過來,正要對李嘉誠責罵,想不到的是只聽見這位茶客說:「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這位小師傅。」茶客竟然為李嘉誠開脫。

老闆本來就沒想去責罵李嘉誠,但是茶樓這個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這樣的事在這裡發生的也有。如果真的遇到蠻不講理的茶客,老闆自然要拿茶倌夥計開刀了。李嘉誠比較幸運,能遇到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的茶客。平日里,老闆看到李嘉誠真誠待人,做事不會偷懶,其實蠻喜歡他的,並不想對他有什麼為難。如果是一個懶惰不負責任的夥計,客人早就看他不順眼,老闆早就對他心懷不滿,那麼,即使沒事,飯碗也很危險,若是鬧出點事來,還能有好果子吃嗎?現在,看到茶客都為他開脫了,老闆當然樂得順水推舟,也就不再說什麼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連聲道歉。事情就這樣的不了了之。事後,李嘉誠依然心有餘悸,雙眼濕漉漉的,暗自慶幸遇上了好人。老闆對李嘉誠道:「我曉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褲腿上。以後做事千萬要小心。萬一有什麼閃失,要趕快向客人賠情道歉,說不準就能大事化小了。這客人心善,若是惡點的,不知會鬧成什麼樣子。開茶樓,老闆夥計都難做啊!」

李嘉誠的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閑暇時便在家中念佛,祈禱兒子平安順利。也常用許多佛教教義來教育兒子怎樣做人。她知道這件事後說:「菩薩保佑,客人和老闆都是好人。」她又告誡兒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積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李嘉誠對母親的告誡謹記在心。他滿心感激那位好心的茶客,也感激老闆對自己的寬容。

李嘉誠後來依然對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多年以後他曾對友人說:「這雖然是件小事,在我看來卻是大事。如果我還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讓他安度晚年,以報他的大恩大德。」這一次「飯碗危機」才讓他真正體會到了傳統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了親身體驗,才會去貫徹執行。後來的李嘉誠始終信奉「以和為貴」、「積德行善」的做人準則,這也為他的事業發展開闢了道路。

李嘉誠做人最講誠信,他總是以一顆真誠的心靈對待別人,不怕別人虧待自己,就怕自己虧待別人。進入商界後的李嘉誠常常愛說這樣一句話:「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李嘉誠對於誠信的追求已經近乎於執著,他反覆告誡部下:「你要讓別人信服,就必須付出雙倍使別人信服的努力。」而他自己在平時的行為中,以身作則,總能夠贏得別人的信賴。為了贏得信賴,就得吃一些虧,他不怕吃虧他說:「有時看似是一件很吃虧的事,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

在李嘉誠的公司里,曾經有一個工作了10多年的中級會計,因為患了青光眼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此時公司規定限度的醫療費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誠知道後,說了兩句話,「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穩定,如果是不穩定的話,可以來這裡工作,我可以擔保她一份穩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擔心收入和生活了。」後來那位患病的會計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到紐西蘭退休。事情本來應該過去了,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多年來,每當李嘉誠在報章上看到關於治療青光眼方面的文章,就會叫下屬把那些文章寄往紐西蘭,寄給那位患有青光眼的會計,看看他知道不知道這個消息,知不知道這些新的治療方法。那個會計的全家都很感動。李嘉誠的這個做法並不是假心假意的收買員工的人心,或者以求得到社會上的讚譽,李嘉誠是誠心誠意的幫助人。就像他自己說的「我們要同心協力,建立一個新的大同世界,協助舒緩痛苦,知識貧乏貧困等問題,以我們的技術及資金,參與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這種善意是他發自內心的關懷。

在創業的第5年,李嘉誠準備付運一批塑膠玩具給外國客戶,但對方在最後一刻突然要求取消訂單。當時李嘉誠並沒有向對方要求索賠,認為自己的貨物不愁銷路,他很真誠的對對方表示,這次生意不成,以後還有機會繼續做生意,可以建立友好的關係。這次事件過去不久,突然有個美國客戶登門到來,訂了很多塑膠產品,原來該公司的一位高級職員,認識以前突然取消訂單的那位外國客戶,是由他介紹前來找李嘉誠的,說李嘉誠的公司不僅很有規模,而且信譽特別良好。李嘉誠以自己的誠實做人,為自己帶來了滾滾的財源。

如果說處於順境時講誠信還好理解的話,那麼處於逆境之時,許多人就很難繼續堅持其誠信了,正所謂「良心喪於困地」也。然而,李嘉誠的誠信卻能一貫堅持。他在1998年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說道:「在處於逆境的時候,你要自己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處於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有毅力……始終堅持以誠信待人,肯建立一個信譽。」所以他17歲時就已知道自己將來會有很大的機會開創事業。

他當時便是抱著這個堅定不移的信念。李嘉誠後來的經商經歷也證實了這句話,每當事業出現挫折時,他都可以憑藉自己良好的誠信做人,順利渡過難關,或者改變被動局面。

創業感悟: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能不能化險為夷,可能不在於是否機靈,而在於平時的善心積累以及誠心待人。平時積累善心,在危急之時才能得到別人的善待。以誠待人,就算是無意中冒犯了別人,也能獲得別人的諒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