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用人——海納百川聚人才 6、虛心坦承 集思廣益

李嘉誠如是說: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的清楚,我也一樣召集一些人,匯合各人的資訊一齊研究。因為始終應該集思廣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這樣,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後,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這樣,當各人意見都差不多的時候,那就絕少有出錯的機會了。

李嘉誠認為,海納百川不僅要的是寬廣的胸懷,還要虛心坦誠,集思廣益。

在公司遷冊的問題上,李嘉誠堅持留在香港,但是和黃的行政董事李察信堅持要遷冊,跟李嘉誠意見產生了重大分歧,李察信因此而辭職。當時由於股市出現動亂,香港工商界出現遷冊風潮。李嘉誠是堅決不願遷冊的。在這件事上,李嘉誠並不是因為固守己見,不聽取別人意見,主要是因為李嘉誠有他自己的原則。而在其他的事情上,李嘉誠還是能夠廣納博言,聽取別人的意見。

1986年,馬世民提出立足香港、跨國投資的策略,得到李嘉誠的支持。於是,就有了和黃、長實及李嘉誠私人大筆投資海外的驚人之舉,引起世界經濟界的矚目。所以,李嘉誠並不是固守己見,排斥外人意見。廣采博納,融匯眾智的「絕橋」(好主意),便是李嘉誠超人智慧之源泉。

《明報》記者在一次採訪中,問李嘉誠:「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

李嘉誠說:「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過,打過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數都駛清,比如,你們集團的廣告公司就是。」

原來,當初李嘉誠在發售新界的高級別墅群時,曾委託《明報》旗下的廣告公司做代理商,這家廣告公司便派人去別墅現場察看。廣告公司的人見到這些高級別墅已全部落成,確實十分漂亮,頗具歐洲的典雅風格,又不失中式的豪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還沒修好,而且恰好這天下大雨,走起路來泥濘不堪。李嘉誠這些日子很忙,也沒去看過,知道已建成了就打算立刻發售。

廣告商到現場查看過之後,向李嘉誠提議:能不能稍遲些日子,等路修好,裝修好幾幢示範單位之後再正式出售?這樣不但售得快,售價也可標高。

「對對對!」李嘉誠忙不迭地答道,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你們比我更聰明,我入行這麼多年,本該想到這一點,結果還是忽略了,多謝你們的提醒,我們就照你們說的辦。」李嘉誠馬上按照廣告商的建議去辦,效果果然不錯。

後來在修建大坑龍華花園時,李嘉誠接受了這一經驗教訓,在發售前就修好路,還在四周種植上了美麗的花木,樓賣得更是出奇地好。

李嘉誠自己不僅善於廣采博納,融匯眾智,而且也這樣要求下屬。他說:「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的清楚,我也一樣召集一些人,匯合各人的資訊一齊研究。因為始終應該集思廣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這樣,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後,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這樣,當各人意見都差不多的時候,那就絕少有出錯的機會了。我很不喜歡人說些無聊的話。開會之前,我會預先幾天通知人準備有關資料。到開會時,他們已經預備了所有的資料,而我自己也已準備妥當。所以在大家對答時,不會浪費時間。」

人的智慧不會無窮無盡,江郎也會才盡。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終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事,所謂「大意失荊州」。廣采博納,融會眾人的智慧,這便是李嘉誠超人智慧之源泉,所謂「為有源頭活水來」。李嘉誠以穩健著稱,其超人之處在於他能夠以其超人的腦袋集思廣益,力求圓滿。

不僅對員工下屬,李嘉誠對自己的兒子也一樣能採取好的意見。李嘉誠在剛剛進行跨國投資的時候,首選目標是加拿大。當時,李嘉誠看好了加拿大溫哥華舉辦世博會的舊址。而那時候李嘉誠的大公子李澤鉅,長期生活在溫哥華,他以土木專業的眼光看好這塊地皮,他認為這塊地皮最適合於發展綜合性商業住宅區。於是,他猾向父親建議買下這塊地皮加以開發。他經過仔細分析,向父親提出了以下一些理由:

其一,世博會舊址附近都已開發,社區設施、交通等已有良好基礎;

其二,溫哥華城市環境,和一般大都市不同,並無高架公路,市容美觀;

其三,舊址位於市區邊緣,有市郊的便利而無市區的弊端,無論往返市區和郊區,同樣便利;

其四,位置臨海,景色宜人,海濱住宅當然矜貴;

其五,香港移民源源不斷開赴楓葉國(加拿大),對飽受市區嘈雜擁擠之苦而又嫌郊區偏遠冷寂的港人來說,這樣的海濱住宅有相當的吸引力。

李嘉誠同意了兒子的「狂想」,結果成功的簽署了協議。

創業感悟:干大事業的人,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意,另一方面還需要能夠聽進別人的意見。李嘉誠虛心坦誠,不但善用身邊的人,而且極會利用外腦的智慧。人的強大不僅在於提升自身智慧,凝聚眾人智慧更重要。如果我們能夠總是抱著一顆坦誠謙虛之心,善納忠言,廣采博納,凡人也可能成為超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善集眾人之智慧於一身者,方能成大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