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用人——海納百川聚人才 5、以「仁」為本 利益共享

李嘉誠如是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憑他們對整個家庭的巨大貢獻,他們也實在應該取其所得,只有反過來說,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才對。

李嘉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用儒家的仁義思想治理企業。他重用洋人,吸收了西方思想,然後再跟儒家的仁義思想整合。他對員工總是寬厚仁愛,因此,贏得員工的愛戴,從而留住員工。留住員工,從而使集團內部上下齊心協力,共同為企業的發展而努力。李嘉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是一貫身體力行。一支同心同德、肯替上司賣命的「軍隊」才會無堅不摧。一個光桿司令是打不了天下的。沒有員工全心全意的工作,公司如何能賺大錢?而要員工全心全意工作,將心比心,就要讓員工得到他們勞動的所得,關心他們的利益。

日本的一些企業,在新員工報到的第一天,通常要做「埋骨公司」之類的宣誓,而李嘉誠從不苛求員工做出終身效力的保證,公司行政人員十分穩定,流失率極低,可以說微乎其微。李嘉誠說:「要吸野維持好的員工,要給他們好的待遇及前途,及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監督和制衡制度,這是一定要有的,不管怎麼樣,都要有個制度,不能山高皇帝遠。否則,一個好人也會變壞。」

李嘉誠對員工既寬厚,又嚴厲。長實的員工回憶說:「如果哪個員工做了錯事,李先生必批評不可,不是小小的責備,而是大大的責罵。他真要急起來,惱起來時,半夜三更掛電話到員工家,罵個狗血淋頭的也有。」李嘉誠的罵,不是喜怒無常的「亂罵」,總是「罵到實處」。當然,也有罵錯之時。一旦罵錯了,他也會知錯就改。往往在他冷靜後,便會向被批評者賠禮道歉,說明道理。看來李嘉誠先生的「罵」術也很不一般。一般而言,在長實公司,越為李嘉誠看好的職員,所挨的批評越多、越嚴厲。他們經受過李嘉誠一段時期的「錘打」之後,通常能升職和加薪。這就是李嘉誠受到了西方經營理念和方式的影響,但多數時候,李嘉誠對員工還是寬厚仁愛的。

李嘉誠在地產與股市兩行玩得順風順水,但是讓人們感到驚訝的是,長江實業仍在維持小額的塑膠花生產。此時,塑膠花早過了黃金時代,根本無錢可賺。長江地產業當時的盈利已十分可觀,就算塑膠花有微薄小利,對長江實業來說,增之不見多,減之不見少。有人評論就說,「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李嘉誠確實很念舊,對那些幫他打過天下的老員工們感恩不盡。而公司職員也說,「長江大廈租出後,塑膠花廠停工了。不過,老員工亦獲得安排在大廈里干管理事宜。對老員工,他是很念舊的。」有人提起李嘉誠善待老員工的事,說:「怪不得老員工都對你感恩戴德。」李嘉誠回答說:「一間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一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周千和和盛頌聲是李嘉誠在艱難的創業初期最重視的員工夥伴,他們兢兢業業,為長江廠服務,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他們是長江廠勞苦功高的元勛。這二人就是李嘉誠初創階段需要的那種忠實苦幹的人才。周千和回憶道:「那時,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來港紙(港元)上下,條件之艱苦,不是現在的青年仔所能想像的。李先生跟我們一樣埋頭拚命做,大家都沒什麼話說的。」「有人會講,李先生是老闆,他是為自己苦做值得,打工的就不值。話不可這麼講,李先生寧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顧大家的利益,把我們當自家人。」李嘉誠自己則說:「長江工業能擴展到今天的規模,是要歸功於屬下同仁的鼎力支持。」

盛頌聲、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頭苦幹,並且能夠同甘共苦的人。因此,李嘉誠將他倆倚為左膀右臂。創業階段是艱苦的,如果沒有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的共識,一般人很容易見異思遷。多年的患難與共,使李嘉誠與盛、周二人不僅建立了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對他們的人品與能力也極為信賴。1980年,李嘉誠提拔盛頌聲為董事副總經理;1985年,他又委任周千和為董事副總經理。有人說:「這是很重舊情的李嘉誠給兩位老臣的精神安慰。」

不僅對長江的重臣如此,對長江初創階段,也就是生產塑膠花階段的那些老員工,為了他們的生計,李嘉誠仍然在公司里保持小規模的塑膠花生產。用別人的話就是李嘉誠還在背負著老員工這個包袱。這跟香港很多的老闆不同,這種情況他們一般都會把員工一腳踢開。而李嘉誠的觀點是:老闆養活員工,是舊式老闆的觀點。現代企業的觀念應該是員工養活老闆、養活公司。

確實,如果沒有廣大員工的賣力苦幹,無論多麼有本事的老闆也是孤掌難鳴,成不了氣候。相反,企業富有凝聚力,員工精誠團結,願意為老闆奮鬥出力,這個企業就必定大有前途。

李嘉誠並不是在收買人心,李嘉誠繼承了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就是知恩圖報,凡是對他的企業做出過貢獻的人,他都不會忘記。這是他能夠長遠發展的原因。很多人目光短淺,利用別人發財之後就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這種認識不會有好結果的。因此他這樣說就是真心實意的。

他為老員工安排出路,總是實實在在的事。不管他這麼做是真心實意,還是收買人心,都對他的事業有實際的好處,使別人能夠真心實意地跟著他干。一般的老闆,只想利用員工,並不願為員工的利益著想,一有不利,就把員工當包袱甩。這樣,員工就不敢將日後的前途託付給老闆,心心念念想為自己謀出路,有力也不願使出來。對員工好一點,員工肯定會盡心儘力,為企業的發展著想。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利益一致。按現代經營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誠的合作。因此,這首先要了解合作的利益問題,這包括下屬的利益與外來合作夥伴的利益。李嘉誠懂得體恤下屬,讓下屬分享利益,從而使集團形成了更強的凝聚力。李嘉誠恰恰在這個問題上解決得很好。

李嘉誠不但重用下屬,而且很顧及他們的利益,當事業有發展的時候,會及時讓下屬分享利益。例如,馬世民離職前,在和黃的年薪及分紅共計有100萬港元,這個數字相當於港督彭定康年薪的4倍多。至於馬世民的其他非經常性收入,則很難計算。

李嘉誠說過:「如果一單生意只有自己賺,而對方一點不賺,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幹。」

他還說:「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就無利。要捨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收益。」

李嘉誠的意思是,生意人應該利益均沾,這樣才能保持久遠的合作關係。相反,光顧一己之利益,而無視對方的權益,只能是一鎚子買賣,只會使自己的生意做斷做絕。

利益共享也是中國式經商的行動準則,假如違反這一遊戲規則,失去的絕不只是合作的這一個對象。口口相傳,失去是你在整個商業界的信譽,繼而危及你在整個商業界的地位。

李嘉誠在一次面對記者的訪談時袒露胸襟:「我們都痛恨世界上現存的不正義和不公平現象,但我們可帶來改變的能力卻有局限;然而我深信忠誠、正直、公正無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價值觀。如果有人對你說這些人生觀已不合時宜及不適用,這不令我感到驚奇。對於某些人來說,為了追求商業上的成就,或要犧牲以上的價值觀,當然現實中的商業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求變,但我深信在獲取更多盈利及更多效率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下,也不應犧牲了我們維護公平及減巢苦的決心:如果我們選擇只為追求金錢及權力,而犧牲人類高尚情操的話,則一切進步及財富的創造都變得沒有意義。」李嘉誠呼籲:「我們要同心協力,建立一個新的大同世界,協助舒緩痛苦,知識貧乏貧困等問題,以我們的技術及資金,參與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

這樣的話在李嘉誠嘴裡說出來,是那樣坦蕩和真誠,是那樣讓人動顏、動情,因為他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一個以賺錢為天職的商人以公義之心為社會和他人花錢時,其震撼力決非任何詞語可比。

創業感悟:一個企業主不僅需要有發現人才的眼光,挖掘人才的能力,還要有留住人才的能力。留住人才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就跟留住客卿一樣,要培養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員工來說,需要的是老闆的真誠關愛。尤其是公司里的老員工更要對他們實施照顧,而不能過河拆橋。而且在利益的分享上,也要善於為他人謀利,做得仁至義盡,這不僅僅是經商的精明,而且是一種經商的智慧。一些人目光短淺,只貪圖眼前利益,做生意時只想著自己獨吞。結果呢,往往是一時賺得小利,而失去了長遠之大利,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顧及員工和合作夥伴,甚至對手的利益,捨得讓利,才會得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