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塑膠花——創業艱難百戰多 11、縱觀時勢 適時放棄

李嘉誠如是說: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地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

李嘉誠是靠一招鮮,贏得了事業的輝煌發展。如果他一直靠著一招鮮,那麼,今天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他的成功就在於及時放棄了幫他成功的塑膠花產品,而選擇了另一種產業。這种放棄就顯示了一個大商人不計眼前的得失,具有預見性的眼光。

識時務者為俊傑——李嘉誠正是這樣一位商界俊傑。「盛極必衰,月盈必虧」。道家的樸素辯證法,自然也適用於商界。因此,我們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的前景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經營往往受非人力所能為的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明察善斷,佔盡先機。像李嘉誠這樣,他最早進入塑膠花領域,賺了一大筆錢後,審時度勢,急流勇退,無論是進是退,都佔盡先機。我們由此得到啟迪,該投入的時候就果斷地投入,該撤出的時候,就義無反顧地撤出,否則就會被窒息。要記住,敢於放棄的商人才能前進。

在塑膠業界經歷了一番風風雨雨的李嘉誠,儘管終於在商海中站穩了腳跟,並贏得「塑膠花大王」的美譽,賺得盤滿缽滿。然而,李嘉誠不是一個盲目進行生產和經營的商人。他進入每一個業務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早在李嘉誠開發塑膠花之前,他就預見到,塑膠花只是社會快節奏的產物,只能風行一時而已。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將趨向於崇尚自然,而塑膠花無論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卉。

香港塑膠花遍地開花之後,李嘉誠的長江穩坐第一把交椅。如果按當時的情形以當時的發展速度繼續向前發展的話,塑膠花的前景將不可限量。但是,李嘉誠居安思危,塑膠花的大好年景還會持續多久?什麼時間會結束呢?那個時候,香港塑膠廠已是遍地開花,塑膠花簡直都快泛濫成災了。據港府勞工處註冊登記的數據,塑膠及玩具業廠家,1960年為557家,1968年為1900家,1972年則猛增至3358家。該行業的從業人員,由1960年佔全港製造業勞工總數的8.4%,上升到1972年的13.21%。而且,該行業的廠家,有半數以上是塑膠花專業廠和兼營塑膠花的。

李嘉誠深知,塑膠花業之所以如此興旺,一方面是由於這種產品本身所具備的某些優點,另一方面是它迎合了人們追求時髦的心理。而且,後者才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時髦畢竟就是一個適時的名詞,過了某一個時間,時髦的東西又會換成別的東西。儘管塑膠花可以變幻無窮,但無論怎麼變最終還是塑膠花,絕對無法完全替代充滿自然氣息的植物花。李嘉誠又關注全香港以及國際上的某些塑膠花信息。令他更感覺到危機的是,在海外,有的家庭已把塑膠花掃地出門,又重新種上了天然的植物花。在國際塑膠花市場,發達國家的需求量日益減少,已形成了嚴重積壓的局面。市場已開始漸漸地向南美等中等發達國家傾斜了,而這些國家,也在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生產塑膠花。在香港,勞工工資逐年遞增,勞動力不再低廉。由於塑膠花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一定不會長遠。香港已出現過幾次塑膠花積壓現象,主要原因就在於生產過濫和歐美市場的萎縮。雖然積壓並沒有造成大災難,更未直接影響長江,卻引起了李嘉誠的高度重視。看來整個塑膠行業將會走下坡路,即使長江公司擁有穩固的大客戶,同時又是塑膠業的龍頭老大,不用發愁市場問題,長江的發展前景也必然有限。

這個時候,李嘉誠開始了未雨綢繆,著眼於另外的行業。對塑膠花他採取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讓其自興自衰。逐漸從塑膠花市場中淡出,慢慢放棄這個使他成名的產業。然後,他開始進軍地產業,這個在香港當時還是一個朝陽產業的行業,如果果斷地成功進入將會有不可預知的潛力能夠開發出來。李嘉誠最終在地產行業呼風喚雨,被加上了「巨人」的桂冠。這是後話了。

雖然在淡出塑膠花市場的時候,李嘉誠大發感慨,畢竟自己是在這個行業一舉成名的,那是他開拓自己事業之初最艱辛的一段歲月,是塑膠花把他引入了輝煌事業的大門,給了他實現遠大抱負的信心,也使他的意志力得到了磨鍊。李嘉誠回首這段歲月說:「雖歷經坎坷,但從未徘徊不前。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淡出了這個行業,但是在這個行業的所有經驗和教訓還是夠李嘉誠收受一輩子的。李嘉誠在後來的創業中一直牢記這些經驗和教訓,使他的事業走向了更大的輝煌。

但是那塑膠花跟地產比起來,他還是更傾向於後者。誰不對這樣的產業「垂涎欲滴」,況且這也是他從商以來,在心中逐漸醞釀成形的宏偉抱負。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或許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能「拿得起」,但真正到了需要「放下」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猶猶豫豫,不甘不願。事實上,沒有永遠的業務,只有贏利的業務,在該放棄的時候,就應該學會放棄,利用從事前一種業務所積蓄的力量,可以輕鬆地開展下一個業務。業務不斷轉移更換,但贏利的中心卻不能變。

日本商戰聖手鬆下幸之助說過:「高明的槍手,他的收槍動作往往比出槍還快。」李嘉誠懂得這一切,迅速在塑膠行業收手,果斷地向地產業投入。

創業感悟:「盛極必衰,月盈必虧。」道家的樸素辯證法,自然也適用於商界。任何一項業務,當它走過自己的成熟階段後,必將走向衰落,而這個時候如果不進行自我調整,還抱著不放,必將隨著該項業務的衰落而走向失敗。只有贏利的業務,沒有永遠的業務,在該放棄的時候一定要放棄,從而可以輕鬆地進行下一個可以帶來更多盈利的業務。從某一方面來說,只有勇於放棄的商人才會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商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