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塑膠花——創業艱難百戰多 3、初嘗危機 積極應對

李嘉誠如是說:人們讚譽我是超人,其實我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到現在我只敢說經營得還可以,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了一些經營的要訣。

災劫和磨難可以使某些人一蹶不振,甚至將其徹底摧毀。而另一種人,卻從中汲取動力,成為向上攀登的台階。就如一塊好鋼,越淬火,越堅硬。成功人士必定屬於後者。在碰到不利情況時,千萬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只顧著憤怒沮喪,更不要為此而氣餒,一蹶不振。而要多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扭轉被動局面,這才是面對困境時應持有的積極態度。只要我們認真面對困境,研究困境;只要我們鬥志不滅,雄心猶在,就一定能找到破解困境之法;變被動為主動,甚至還可以將壞事變成好事。

長江塑膠廠剛開工,便呈現出一派產銷兩旺、欣欣向榮的勢頭,連李嘉誠自己也沒想到會如此順利。但是,在這過於順利的背後,暗藏著危機。李嘉誠年少氣盛,急於求成,一味追求數量,而忽略了企業信譽的關鍵——質量。

不久,一位客戶宣布他訂購的塑膠製品質量粗劣,要求長江廠退貨。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接二連三的客戶紛紛拒收長江塑膠廠的產品,還要長江廠賠償損失!倉庫里堆滿因質量欠佳和延誤交貨退回的玩具成品。索賠的客戶紛至沓來。還有一些新客戶上門考察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見這情形扭頭就走。

這個時候,年輕的李嘉誠慌了,他才意識到自己被一時的順利沖昏了頭腦。他太急功冒進了,一味追求數量,卻把最關鍵的質量問題給忽略了。但是這時為時已晚。他不得不開始用盡一切力量來彌補。他心急如焚,親自蹲在機器旁監督質量,然而,靠這些老掉牙的機器,要確保質量,談何容易?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經過短暫培訓就當熟練工使用,他們能夠操作機器將製品成型,已是很不錯了,豈能指望他們做得更好?李嘉誠恨不能生出三頭六臂來,親自上陣操作。

企業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長,決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誤,都可能把航船引向傾覆。李嘉誠後來承認,創業之初自己並不是個出色的船長,他認為自己並非天生就是優秀的經營者,他是經歷過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悟出一些經營要訣的。在當時那場危機中,李嘉誠這才體會到了做老闆的難處。他雖做過塑膠公司總經理,全盤掌管日常事務,可那時的重大決策仍由老闆拍板。現在身為一業之主,一切風險都要由自己一人來承擔。許多處於景氣中的業主,他們一般都會「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防範危機。要知道,商業競爭的法則是優勝劣汰,粗劣產品必然會被逐出市場。所以,質量就是信譽,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線。一個企業主的作用就是引導企業在競爭中優勝。李嘉誠心裡感嘆,做一個企業主有多麼的不容易。

李嘉誠這種只顧數量的做法,做的可謂是一種「絕路」生意,犯了為商之大忌;可見他也不是天生就精於經商,許多經驗也是從失敗中學到的。這對那些有志於獨立創業卻信心不足的人倒是一種鼓舞,因為即使因經驗不足而經歷失敗,也並不意味著日後不能飛黃騰達。

連商品的質量都無法保證,李嘉誠的長江就無法吸引新老客戶來購買產品了。「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長江廠正處於後一種情形。產品積壓,沒有進賬,原料商仍按合同上門催交原料貨款。李嘉誠上哪去弄這筆錢?李嘉誠被逼急了,只好說:「我實在拿不出錢,你們把我這個人帶走吧。」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們要你幹什麼?我們要的是錢!」原料商揚言要停止供應原料,並要到同行業中張揚李嘉誠賴貨款的醜聞。這一招也夠狠,它將可能徹底葬送掉長江廠的前途。

屋漏偏遭連夜雨。銀行知悉長江塑膠廠陷入危機,立即派員催還貸款。焦頭爛額、痛苦不堪的李嘉誠只好強裝笑臉,懇求銀行放寬期限。銀行掌握著企業的生殺大權,長江廠處於被清盤的邊緣。長江廠只剩下半數產品品種尚未出現質量問題,開工不足,不得不裁減員工。被裁掉的人心懷不滿,留下的員工也是人心惶惶。那些日子,李嘉誠的脾氣也有些暴躁,經常會大聲訓斥手下的員工。全廠員工人人自危,士氣低落。長江塑膠廠面臨著遭銀行清盤、遭客戶封殺的生死存亡的嚴峻局勢。

知兒莫若母。母親給李嘉誠講了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住持雲寂和尚年事已高,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召到方丈室,交給他們每人一袋谷種,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告訴他們到谷熟的季節再來見他,到時誰收的穀子多,誰就可繼承衣缽,做住持。雲寂和尚整日閉門不出,誦經不止。到了谷熟之時,大弟子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弟子卻兩手空空。二弟子慚愧地對師父說,他沒有管好田,種穀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弟子,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原來,雲寂給他倆的谷種都是煮過的。

母親當然不懂商業經營,但是還懂得為人處世,她想用佛教的禪機來暗示兒子——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李嘉誠在母親的開導下,深深懊悔自己竟鑄成如此大錯;他深為自己的盲目冒進而痛心疾首,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後,他決心以坦誠面對現實,力挽狂瀾。李嘉誠採取的第一個步驟是「負荊請罪」。請罪的對象,一是廠里的員工,只有穩住員工,才能鼓舞士氣。二是銀行,資金的來源就是銀行,獲得銀行的支持才能渡過危機。三就是原料商和客戶了。

第二天清晨,李嘉誠立即召集員工開會,他坦誠地承認了自己的經營錯誤,承認是自己的失誤拖垮了工廠,損害了工廠的信譽,還連累了員工。他向這些天被他無端訓斥的員工賠禮道歉,並真誠地表示,待經營狀況一有轉機,被辭退的員工如果願意,都可以回來上班。他還表示,從今以後,保證與員工同舟共濟,絕不以損害員工的利益來保全自己,並希望大家原諒自己,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李嘉誠是個言出必信的人,大家都很相信他;因此,他的話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家不再憂心忡忡,忐忑不安,士氣也不那麼低落,員工的情緒基本得到穩定。

初步解決了內部的問題,李嘉誠的下一個對象就是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分一厘都不會少付。李嘉誠還坦率地告訴了他們長江塑膠廠面臨的空前危機,並真誠地向他們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

李嘉誠的誠實,得到他們中大多數人的諒解和同情,他們都是業務夥伴,萬一長江塑膠廠倒閉,對他們也並沒有什麼好處,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意。因此,他們表示將儘可能地幫助李嘉誠渡過難關。

銀行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同意放寬償還貸款的期限,但在未償還貸款前,不再發放新貸款。原料商與銀行一樣,雖然同意放寬應收貨款的期限,但提出長江廠需要再進原料時,必須先付70%的貨款。儘管客戶們態度不一,但大部分還是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讓步。有一家客戶把長江廠的次品批發給了零售商,使其信譽受損,該經理怒氣沖沖地來長江廠惡語咒罵李嘉誠。李嘉誠不但沒有與他計較,反而親自上門道歉,使得該經理很不好意思,承認他也是一時著急而過於莽撞。他也被李嘉誠的真誠所感動,認為李嘉誠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很願意以後繼續合作,並為長江廠擺脫困境出了許多好點子。

李嘉誠的「負荊請罪」雖然達到了初步目的;但這僅僅是好轉的開始,他絲毫不敢鬆一口氣,因為銀行、原料商和客戶,只給了他極其有限的迴旋餘地,事態仍很嚴峻。

當時,廠里倉庫積壓了很多的產品。積壓產品中,有些是質量不合格,有些質量並沒有問題,是延誤交貨期的退貨。李嘉誠派員工將積壓品歸為兩類,一類是有機會作正品推銷出去的,另一類是質量低劣或款式過時的。李嘉誠就立即普查庫滿為患的積壓產品,將其分門別類、選好汰劣,然後集中力量推銷,使資金得以較快回籠,這是李嘉誠的第二招。李嘉誠又如最初的行街仔那樣,走街串巷賣出了一部分正品,同時將那些次品在質檢卡片上一律蓋上「次品」的標記,全部以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殘次品的批發商。這一招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李嘉誠逐漸收回了一些貨款,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解了燃眉之急,緩了一口氣。

李嘉誠的第三招是利用緩衝的喘息機會,對工人進行技術崗位培訓,同時籌款添置先進的新設備,以保證質量。

李嘉誠百般努力,在銀行、原料商和客戶的諒解下,終於一步一步地挨過劫難。到1955年,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被裁減的員工全部回廠上班,並且,李嘉誠還補發了他們離廠階段的工薪,令他們感恩至深。1955年的一天,李嘉誠召開全廠員工大會。他宣布:「我們廠已基本還清各家的債款。這表明,長江塑膠廠已走出危機!」員工們歡聲雷動。李嘉誠噙著熱淚向全廠員工深深地三鞠躬,感謝大家在長江廠最困難的時候同心協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