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塑膠花——創業艱難百戰多 2、腳踏實地 全力以赴

李嘉誠如是說: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李嘉誠奉行的人生準則是「勤能補拙」。大凡成大器者,聰明是其一,重要的還是勤奮。李嘉誠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在勤奮中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力,以便為自己日後經商起到鋪墊作用。

我們不妨看一看李嘉誠最初的工作日程。初創階段,李嘉誠依舊是初做「行街仔」(推銷員)時的老作風,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記得父親多次講述過的《傷仲永》的故事。他不想跟故事裡的仲永一樣,在安逸的環境中磨掉自己的鬥志。何況他認為自己並不聰明,所以更要加倍勤勉。他每天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跟廠里的工人一起同甘共苦。在初創時的艱苦環境中,就應該過這種以誠相待、同甘共苦的生活。

每天一大清早,李嘉誠就外出推銷或採購。趕到辦事的地方,別人正好上班。他從不「打的」,距離遠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雙腳行走。中午時,李嘉誠急如星火趕回工廠,先檢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後跟工人一道吃簡單的工作餐。沒有餐桌,李嘉誠和大家一樣蹲在地上吃。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門外漢,過半還是洗腳上田的農民。唯一懂行的塑膠師傅就是老闆李嘉誠。機器安裝、調試,直到出產品,都是李嘉誠帶領工人一道完成的。不僅如此,在用人方面,李嘉誠深知此時需要的是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以工廠前途為己任的人才,於是上海人盛頌聲和潮州人周千和就成了李嘉誠的首選類人才,從此便跟著李嘉誠一道創下了長實的業績。

李嘉誠是從一個打工仔開始創業,他懂得如何調動所有人員的猾性,與自己同心協力,辦好企業。在商業社會,要穩定人心,不可能長期讓工人吃大苦受大累。不僅要跟工人們同甘共苦,還應該時時刻刻為工人們著想。李嘉誠深諳「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道理。等長江廠鋪一有盈利,他就抽錢出來,盡量改善伙食質量和就餐條件。

李嘉誠常說自己是個慳吝之人,而他的部屬卻說他「慳己不慳人」。有道是,有福同享方能有難共當。第一次看到產品從壓塑機模型中取出來,李嘉誠如中年得子一樣興奮。慳儉的李嘉誠破例奢侈,帶工人一道到小酒家聚餐慶賀。

李嘉誠一片真誠待員工,使長江廠具備了穩固的凝聚力。草創時期的長江廠條件異常艱苦,卻基本沒有工人跳槽。後來,長江廠遇到困難,工人們一樣同心同德,共渡難關。

員工是企業的根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善待員工,是很重要的一條賺錢術。如果只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資金就足夠的話,沒有必要請員工;如果需要依靠員工賺錢的話,就要善待他們,讓員工們樂於為老闆所用。

創業之初,李嘉誠時時刻刻都事必躬親率先垂範。他知道最值得信賴的是自己的勤奮,因為這時候,除了依靠自己外,沒有多少人可以依靠。當時,初創的長江廠,各種雜事千頭萬緒。李嘉誠身為老闆,同時又是操作工、技師、設計師、推銷員、採購員、會計師、出納員。初創階段,什麼事都是他一手操持。晚上,李嘉誠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賬;要記錄推銷的情況,規劃產品市場區域;還要設計新產品的模型圖,安排第二天的生產。

李嘉誠曾做過塑膠公司的總經理,但兩者畢竟有很大的區別。他當總經理時,那個塑膠公司的產銷已步入正軌,而他現在是白手起家,完全從零做起。李嘉誠是以小學生的態度來做這一切的。

儘管如此忙碌,李嘉誠依然不忘業餘自學。李嘉誠的心中有危機感:塑膠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新原料、新設備、新製品、新款式源源不斷地被開發出來,如果不儘快補充新知識,將會被時代所拋棄。李嘉誠既要忙廠里的事務,又要抽時間學習新知識,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為節省時間,李嘉誠吃在廠里,住在廠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親和弟妹。待到廠子規模稍大一點之後,他在新蒲崗租了一幢破舊的小閣樓,那裡既是長江廠的寫字間,又是成品倉庫,還是他的棲身之處。那時的李嘉誠,心裡只剩下廠子了,早已把自己「埋進」了長江廠。

李嘉誠就這樣勤力而為,事必躬親,不僅節省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也使他對全廠每一個環節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管理十分細緻。此外,做老闆的這般拚命,也給全廠員工起到了率先垂範的榜樣作用。樣品生產出來後,李嘉誠親自出馬推銷,這對他來說是輕車熟路,效果也很明顯。隨著第一批產品順利地銷出去,一批又一批訂單紛至沓來。

李嘉誠的發跡經過,就是一個青年奮鬥成功的典型勵志故事,一個年輕小夥子,赤手空拳,憑著一股幹勁和勤儉好學加上吃苦耐勞的精神,更重要的還有自己的腳踏實地,在做事的時候全力以赴,從而創立了自己的事業基礎。

創業感悟:創業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精神。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條件自然艱苦,不能幻想著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把自己的企業辦起來。量力而行,勤勤懇懇,從最起初的開始,需要以身作則,對自己還沒有起色的企業全力以赴。不僅自己事必躬親,還需要動腦筋怎麼發揮員工的猾性,使上下團結一心,共同為企業的創辦而努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