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礪——自古英雄多磨難 10、屢次跳槽 尋求機遇

李嘉誠如是說: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是大商人。同樣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結果也不同。

李嘉誠從走進社會自立謀生開始,到創立自己的長江塑料廠,曾有過屢次跳槽。李嘉誠的第一次跳槽就是辭掉在茶樓的堂倌工作,進入舅父的中南鐘錶廠工作。當時的李嘉誠在茶樓已經熬過了最艱辛的一年,由於他的真誠敬業,再加上做事肯用心,老闆不斷給他加工錢,他開始能夠像其他堂倌一樣,輪流午休或早歸,薪水也早已超過了一些正式堂倌所能拿到的限額。拿著老闆的這些錢,李嘉誠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但是李嘉誠的志向絕不是滿足於做一個茶樓夥計,他覺得在茶樓做得再好也只是一個小夥計,難以有出頭之日。於是他就想學一些有用的技巧性的東西,渴望從事新的技術職業。於是他就辭別茶樓老闆,到了舅父的鐘錶廠跟複雜的鐘錶打交道。

在鐘錶廠,李嘉誠從學徒干到高升店員,掌握了各種型號鐘錶的裝配及修理技術,以及鐘錶的銷售技巧之後,經過半年的觀察分析,他逐漸形成了自己對鐘錶業現狀和未來的成熟看法。按說,如果李嘉誠在舅父的公司靠著他的聰明才智和遠大目光,成一番大事業應該沒有問題。何況當時,鐘錶行業的發展勢頭正旺,李嘉誠雖然看到了鐘錶廠的巨大前景,但是他還是離開了鐘錶廠。他要憑自己的能力獨立地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來。

離開中南鐘錶廠,李嘉誠到了五金廠做推銷員。他盡心儘力,在推銷這一行業上屢建奇功。自從李嘉誠加盟五金廠以來,五金廠的業務蒸蒸日上,銷售額穩步上升,顯示出了產銷兩旺的勢頭。老闆喜出望外,在員工面前連連稱讚李嘉誠是第一功臣。但是,備受老闆器重的李嘉誠,剛剛打開局面,就要跳槽而去。老闆心急如焚,提出要給李嘉誠晉陞加薪,但李嘉誠主意已決,不願回心轉意。那麼,在五金廠剛剛打開了局面,李嘉誠為什麼又要跳槽呢?原來李嘉誠採取此舉是有原因的,一是在一次推銷遭遇戰中初嘗敗績;二是受新興產業的誘惑,使他更加體會到了鍍鋅鐵桶的窮途末路和塑膠製品的蒸蒸日上;三是一家塑膠公司的老闆也極力「慫恿」他跳槽。

李嘉誠在推銷五金製品時,就已感覺到了塑膠製品的巨大威脅。最初,塑膠製品屬奢侈品,價格昂貴,消費者皆是富人階層。但塑膠製品的價格一直呈下降趨勢,外來產品愈來愈多,尤其是港產塑膠產品的面市,更使塑膠產品價格一路下滑。再加上塑膠製品易加工成型,外形光潤,且重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能夠替代眾多的木質或金屬製品。儘管塑膠製品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點,但這些缺點極易被人們追趕時髦的風氣所湮沒。所以,李嘉誠清晰地意識到,要不了多久,塑膠製品將會成為廉價的大眾消費品。

李嘉誠碰到的那位塑膠公司老闆,是個極富現代意識的經營者。他靠塑膠褲帶起家,短短一年,就開發出10多種產品。然而,香港的塑膠廠愈來愈多,競爭也愈來愈激烈。老闆四處招聘推銷員,但真正能勝任者寥寥無幾。無奈之下,老闆常常親自出馬推銷。有一次,當他到酒店推銷塑膠桶時,與推銷白鐵桶的李嘉誠不期而遇。競爭的結果,這家酒店最終選擇了塑膠桶,為此他們不惜廢掉購進白鐵桶的口頭協議。在推銷中,李嘉誠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李嘉誠不輕易言敗,但這一次他感到的是徹底的失敗,而且敗得毫無還手之力。不打不相識,這位塑膠公司老闆慧眼識英才,十分賞識這位17歲少年的推銷才能。這位老闆真誠地對李嘉誠說:「這確實是一場遭遇戰,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強硬的對手。雖然最終你輸給了我,但這並不是你的推銷技術火候欠佳,而是塑膠桶贏了白鐵桶」。老闆約他去喝晚茶,並竭力勸說他加盟自己的塑膠公司。言談中,李嘉誠也表現出了對新行業的濃厚興趣。但依然不忍心棄五金廠老闆而去,他說:「老大(老闆)還算蠻器重我,我在他的廠里做事沒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吧。」「晚走不如早走,你總不會一輩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廠吧?看這形勢,五金難得有大前途。」塑膠廠老闆快人快語,一語中的。這正是李嘉誠所不願看到的,他離開舅父的公司出來找工作,只是想把它作為磨鍊人生的方式,而不是作為終身的追求。望著塑膠廠老闆熱忱而期盼的目光,李嘉誠毅然決定加盟塑膠公司,進入一派生機的塑膠行業。

這一前瞻性的眼光,奠定了李嘉誠後來在塑膠業成功的基石。有時候,一個人所在的行業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如果是一個新興行業,那麼,就會有前途幹下去,如果是一個日落行業,那麼,一個人就是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幹出輝煌的業績。李嘉誠看到了金屬製品最終無法戰勝塑膠製品的衝擊。因次,他毅然再次選擇跳槽。跳槽就是為了選擇自己的前途,使自己順應社會大發展,取得人生的成功。

離開五金廠,李嘉誠到了塑膠廠,依舊是做推銷員。因為他剛進入塑膠廠就顯示了他非凡的推銷才能,因此業績顯著。於一年後李嘉誠被擢升為部門經理,統管產品銷售。這一年,李嘉誠年僅18歲。兩年後,他又晉陞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

李嘉誠對推銷工作已是十分內行,但生產及管理對他來說卻是非常陌生的領域。不怕不懂,就怕不學。李嘉誠深知自己的薄弱環節所在。因此,他很少坐在總經理辦公室,大部分時間都蹲在工作現場,身著工裝和工人一道摸爬滾打,熟悉生產工藝流程。對於每道工序李嘉誠都要親自嘗試,他興緻很高,一點也不覺得苦和累。這或許是李嘉誠心懷遠大抱負使然。此時的李嘉誠內心正在暗自醞釀著獨立創業的計畫,他當然要熟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有一次,李嘉誠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膠,不小心把手指割破了,一時鮮血直流。十指連心,疼痛鑽心。但李嘉誠吭都沒有吭一聲,迅速纏上繃帶,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又繼續操作。後來,傷口發炎腫脹,他才到診所去看醫生。許多年後,一位記者向李嘉誠提及此事,說:「你的經驗,是以血的代價換得的。」李嘉誠微笑著說:「大概不能這麼說,那都是我願意做的事,只要你願做某件事情,就不會在乎其他的。」

李嘉誠以他的勤奮和聰穎,很快掌握了塑膠生產的各個環節。塑膠廠生產勢頭良好,銷售網路日臻完善,許多大額生意,他都是通過電話完成的,具體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銷員跑腿。李嘉誠逐漸成了塑膠公司的台柱,成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20歲剛出頭,就升到了打工族的最高位置,確實令人稱羨。然而,骨子裡有著獨立創業意識的李嘉誠還是不滿足。他意識到如果一個人滿足於給別人打江山,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優秀的打工仔。他的信心一點一點地開始膨脹起來,他覺得這個世界在他面前已小了許多,他渴望到更廣闊的世界裡去闖蕩一番,他渴望能夠擁有自己的企業,創出自己的天下。李嘉誠不再滿足於現狀,也不願意享受安逸。於是,正幹得順利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會,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始了新的人生搏擊。

李嘉誠不斷跳槽,並不是心浮氣躁,找不到好的出路,而是不斷地尋求新的挑戰心得機遇。因為李嘉誠不會滿足自己當時的成績,對現實不滿足,就能見人所未見,做人所不能做。初出茅廬的李嘉誠懂得以把任何事做到最好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不滿足,可以說找到了成功的門徑。

在這裡,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成功人士在關鍵時刻把握機遇的能力和氣魄。人的一生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機遇。一旦出現,就應該果斷而行,義無反顧,坐失良機,可以說是人生的最大遺憾。

創業感悟:在最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所從事的工作也許並不是你所感興趣的行業,或許根本無法發揮你自身潛能的一個行業。這就需要你不斷地去尋找能發揮自己最大能力的行業,尋求能提供自己最大發展機遇的行業。怎麼樣去尋找機遇呢?這就是一個人的眼光問題了。要有遠大的眼光,能縱覽全局的眼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