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香港首富李嘉誠,1928年7月19日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的一個書香門第。因為父親去世早,14歲的李嘉誠便被迫輟學,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他最初是在舅父的鐘錶公司里當學徒,後來又做推銷員,在生活的磨礪下成熟起來。1950年他籌集五萬港幣創辦了長江塑膠廠,以生產塑料花打開了市場,被譽為「塑膠花大王」。1960年代他轉向投資房地產業,憑藉他出色的經營才華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發展商和物業擁有者。他所經營的房地產、金融、酒店、石油、電力等產業遍及世界五大洲。根據《澳洲人報》的調查估計,李嘉誠及其家族的身家約有110億美元(即約港幣780億元),在亞洲十大首富中位列第4,其財富僅次於日本孫正義、汶萊蘇丹及印度阿吉姆。

李嘉誠濃縮了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上百年、幾代人的歷史,一個一窮二白到發達的進化歷史。這種跨度之大在歷史上是罕有的。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生長季節。儘管每一代人都有可重複性,但李嘉誠卻是空前的。一個只讀完初中的人,一個茶樓卑微的跑堂者,一個五金廠普通的推銷員,經過短短几十年的奮鬥,竟然成為香港商界的風雲人物,乃至風光無限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大概是香港市場諸巨人中少有的出身貧寒者,少有的常青樹,在市場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都成功過的佼佼者。現在的李嘉誠是全球港口業最大經營商;歐洲電訊業(包括第三代行動電話)的亞洲最大投資者;2004年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榜,李嘉誠連跳九級,以124億美元的財富,躍入排行榜第19位,成為香港首富。

從創業成功人士的角度,李嘉誠給我們提供了「一文錢闖天下」的白手起家的典範。李嘉誠有著心酸的童年,他在父親去世之後獨自承擔了一家人的生計大任。他被迫輟學,踏進了這個大社會,目睹了百態人生。他從茶倌干起,還在鐘錶廠學藝,後來又干起了推銷,艱難的人生歷程磨鍊了李嘉誠堅強的永不服輸的個性,這對於他白手起家的歷史是最好的註解。

從經商策略看,李嘉誠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經商模式。李嘉誠在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時透露了3條經商訣竅:

第一,在別人放棄的時候出手,即「人棄我取,趁低吸納」。任何一個產業,都有它自己的**與低谷。在低谷的時候,相當大的一部分企業都會選擇放棄,有的是由於目光的短淺而放棄,還有的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不得不放棄。這個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認真進行分析,是不是這個產業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是不是還會有**來臨的那一天。如果這個產業仍處在向前發展階段,只是由於其他的一些原因才暫時處於低潮,看到了這種狀況,並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了這種狀況的實質,就應該選擇在這個「別人放棄的時候出手」了。這個時候出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得到很多別的公司通過血的代價得出的經驗教訓,從而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得比較高的收益。這不僅僅是個冒險的問題,更是一個眼光問題。成功的企業家總是在別人看不見希望的地方看到了希望,於是他們的投資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第二,不要與業務「談戀愛」,也就是不要沉迷於任何一項業務。這是一種有著豐富的商業經歷之後超然於商業活動之外的一種心靈感悟。對於一個真正的商業人士來說,在他的眼中,應該是只有贏利的業務,而沒有永遠的業務。任何一項業務,當它走過自己的成熟階段之後,必將走向衰落,而這個時候如果不進行自我調整,還抱著不放,必將隨著該項業務的衰落而走向失敗。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或許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真正到了要放下的時候,大部分人或許就捨不得了。沒有永遠的業務,只有贏利的業務,在該放棄的時候,就應該學會放棄,利用進行前一個業務所積蓄的力量,可以很輕鬆的展開下一個業務,業務不斷轉移更換,但贏利的目的卻不能改變。李嘉誠從塑膠花業開始創業,從房地產業開始崛起,然後又在股市行業賺得滿滿,同時,李嘉誠善意收購,放眼全球投資國外,為他的公司注入更多的活力因素。除此之外,李嘉誠還在電信行業上有所作為。大商人使出的就是大手筆,李嘉誠揮筆海內外,戰績確實輝煌。

第三,要讓合作夥伴擁有足夠的回報空間。李嘉誠對這一點很是了解。合作夥伴就是自己的利益夥伴,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朋友,只要大家利益一致就能很友好的合作。在任何一個行業中,如果能有兩家公司保持比較好的合作夥伴關係,這兩家公司都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合作夥伴之間的活動對雙方都有利是雙方保持穩定合作的基礎,這就需要雙方都要多為對方著想,多考慮對方的利益。如果只是想著自己多得到一些利益,而讓對方少得到一些利益,這種合作夥伴關係必將走向破裂,受害的是合作的雙方。合作夥伴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彌補的關係,在從事一項業務活動的過程中,如果雙方都拿50%的利潤,這種業務可以很好地進行下去,雙方都感覺到自己的50%是自己應該拿的。但如果一方只拿40%,而願意把利潤的60%都讓給對方呢?這樣或許在短期內是吃虧,但從長遠看呢?你贏利是什麼呢?結論不言自明,長期合作的收益遠遠比一次合作的收益要高得多,有著良好的信譽,在行業中有幾家關係穩定的合作夥伴,是事業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多一個幫手,就多一條出路。做生意不能孤立地做,不能不顧同行的利益,那樣就有可能樹敵。

從用人的角度看,李嘉誠的用人之道也是值得體味的。傑克·韋爾奇說:「人才是經營公司的一等任務。在用人方面,怎樣對待人才,是管理者領導能力和駕馭能力的高度體現。」現代公司都把搶奪人才擺在關係成敗的重要位置。能否發現並得到人才,是能否用人的首要條件。而能否得到好人才就是能否給企業帶來財富的關鍵。隨著全球化競爭趨勢,得人才者,得商業大勢,人才的重要性日益顯得重要。李嘉誠用人不拘一格,年老的,年輕的,中國人,還有洋人。像大多數的大商人一樣,李嘉誠用人的前提就是「才」,即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同時,李嘉誠十分注重加強自身的修養,吸引人才為自己效力。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部分長處部分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500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500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作用。」李嘉誠這一番話極為透徹地點出了用人之道的關鍵所在。

另外,還有一點尤其重要,就是李嘉誠的為人。每一個大商人都必須明白的是「經商需先做人」,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並不只是一個擁有巨額財富的商人,儘管這是他財富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在李嘉誠的成功字典中,還有兩個大寫的字——「做人」!李嘉誠的做人原則就是講誠信,同時這也是他經商的首要原則。真正的成功者是以誠實為做人之道。李嘉誠認為:以誠為實,才能永遠有飯吃,才能做大生意。作為一個商人,誠信就是他自己的品牌,是他的事業的品牌,這一個品牌是吸引客戶、吸引消費者的首要法寶。

在今日的華人商界中,李嘉誠的名字幾乎人人皆知,無數人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為人之道、處世之道、經商之道。李嘉誠不僅僅是商人的榜樣,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