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篇 創業擴張篇 企業實錄28 全景:不做產品只做技術

企業:上海全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創業者:顧亞平

為推動我國數字寬頻技術的研發,1999年9月28日,上海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國德州儀器(ti)共同投資組建了上海全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首期投資400萬美元,作為中方代表的顧亞平受命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負責公司的籌備並儘快拿出中國自己的寬頻接入解決方案。此前,顧亞平自復旦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到中科院聲學所讀到博士,32歲即成為中科院系統最年輕的研究站站長,歷任中科院東海研究站副研究員、研究員、站長,信號和信息處理博士生導師,1997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起擔任上海市九三學社常委、上海市政協委員。

作為國內第一家專做數字寬頻接入技術開發的合資公司,全景成立之初就定位為研發設計中心,而不做產品的生產和加工。無論是從技術背景還是資金背景來說,全景的起點都是比較高的。顧亞平說:「當時ti提供晶元,我們據此設計方案,然後生產廠家拿我們的方案去生產。」1999年的全景還是一個design house,對於國外高科技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費用來盈利的模式,顧亞平是很願意去嘗試一番的。

然而,這個模式很快遭遇了市場的挑戰。2000年,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際,adsl、cablemodem等寬頻接入解決方案和樣機都已拿出來了,國家信息產業部的領導也相當認可,然而公司全年收入卻只有幾百萬人民幣,而員工隊伍卻已從二十多人發展到四五十人,人力成本很高。顧亞平現在回想原因說:「廠家無法擴大產能,所以單個cablemodem、adslmodem成本很高;而產量無法上去,收取的知識產權費怎麼可能多呢?更何況,很多東西是公司無法控制的。」

於是,全景開始嘗試oem方式,即將自己的方案委託給專業生產廠家生產,最終產品打上自己的品牌,一來可以控制質量,二來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當時上海市場所銷售的60%的cablemodem都是全景的。」顧亞平告訴記者,這成為公司當時穩定的收入。

2002年3月開始,公司董事會決定將業務的發展重點從寬頻接入轉為數字電視技術。原因有三:其一,從當時情況來看,數字電視和3g技術是產業發展的方向,數字電視在國外已頗為成熟,作為電視大國,中國從模擬轉向數字是大勢所趨,市場巨大;其二,這個產業必須要有中國的標準,否則重要的部分都得買國外的,都要付知識產權費,成本將居高不下;其三,中方股東——上海信投恰好也是上海有線網路的大股東,在數字電視方面可給予的支持很大,全景擔此使命應當仁不讓。

公司介入數字電視技術領域,迄今已有5年的時間,全景從數字電視核心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到市場銷售,已形成了一條相對比較完整的鏈條,主要業務和產品則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其一是有線綜合運營支撐系統。在這方面,國內較大的有影響的有線運營商,比如上海有線網路和北京歌華有線都是全景重點發展的客戶。2003年,全景得到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當時作為市科委的13個重點項目之一,「有線網路綜合運營支撐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系統實現」項目幫助公司爭取到300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這也為其後開拓國內有線運營商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二是數字電視中間件軟體。作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和上海市軟體企業,2003年全景加入了中國數字電視標準,擔任副組長的顧亞平負責數字電視中間件軟體。2003年制定標準後,全景就在做不同的嘗試,也逐步走向市場。目前國內做這項技術的公司只有三四家,全景的技術相當領先。顧亞平告訴記者:「我們的客戶在數量上不是最大的,但技術要求相對較高。」

其三是終端設備——機頂盒。全景2004年開始研發機頂盒,從產品系列來看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從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都有。顧亞平透露:「這樣的產品序列,目前國內只有我們一家。實際上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未來一個階段的重點發展技術。」

顧亞平對全景的技術實力很有信心,「從目前來看,我們在上述核心技術方面基本可領先國內同行6到12個月,技術相對優勢明顯,這一項也是公司屢屢在項目招標中獲得技術高分的原因」。

第四,還有基於「三網合一」的家庭多媒體終端設備等。從國外發展來看,電視機必須帶機頂盒。全景目前在做的就是把機頂盒技術應用於電視機,這項技術可以與國內的電視機廠商合作。可以預想,機頂盒插卡將是全景的強勢產品。而基於「三網融合」的家庭多媒體終端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正是全景日前向科委申報的創新項目,2008年奧運期間,這項技術可望得到應用推廣。

全景成立之初就定位不做產品,只做技術方案,這種公司在國外比較多,而在國內,當時就只有全景一家。

「加入這家公司是覺得當時的投資方之一,上海信投的思路非常創新——沒有產品,只有技術,和國外的同類公司一爭高下,這種魄力打動了我;其次是我個人可能比較喜歡做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從專業上來講,全景所關注的技術領域和顧亞平原先所從事的聲學研究並不太對口。從導航軍用產品轉到現在的數字電視技術領域,跨度是很大的;從管理上來說,他原先所在科學院的體制相對比較健全完善,而合資公司從籌備創建、員工招募到市場開拓和內部管理,完全是一系列全新的挑戰。讓顧亞平感到欣慰的是,當時公司是和世界500強之一的ti公司合資成立的,ti是一家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公司,在技術和管理上都給了我們很大幫助,比如說,技術團隊應該怎樣組建和管理等等。公司從成立到現在,一直都在不斷發展壯大。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加入wto等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國內運營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對電信業務範圍迅速擴張等嚴峻挑戰,廣電運營商們也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但是,新的機遇也向廣電運營商昭示著無限美好的未來,電視產業正面臨著從電視發明以來的最大的技術革命,正步入一個高清晰和交互服務的時代,將為人們提供更豐富多彩的節目和內容。根據國家的計畫,2008年中國將在大中城市普及數字電視,這就是一個良好的機遇。

全景為廣電運營商提供完整的數字電視綜合運營支撐系統和平台,包括業務支撐平台、技術支撐平台、終端平台,為數字電視運營商提供用戶管理和計費系統、mbs播控平台、內容增值業務平台系統和機頂盒中間件平台系統,幫助廣電運營商快速建立和部署數字電視綜合運營系統。全景的數字電視綜合運營系統解決方案通過降低運營商的成本和提高運營商的運營水平,使得電視觀眾能從完全打破傳統,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技術中享受到交互電視和高清電視的最大好處。全景公司正是數字電視這一激動人心的產業發展進程中最主要的技術推動者之一。

作為一家完全立足市場的技術型公司,全景與一般科研院所單純的技術研發不同,而是更注重於應用,並且要始終切合市場的發展方向。顧亞平認為:「技術型公司不可清高,而要和市場密切合作。我們和上海有線網路就一直保持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比如成立數字電視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這樣研發的產品就可以直接應用,從研發到產業化就有了流暢的通道,這也是研髮型公司可以獲得成功的很重要的一點。國內很多研發公司的計畫太完美,中途一旦資金不到位,研發項目就無法繼續下去。上海信投每年投入上千萬的創新基金,全景在其中得到很多的支持。我的經驗是:一個技術型公司的成功除了前面提及的一些因素,投資方和政府支持力度也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全景的商業模式有很多種:其一是把軟體平台技術賣給運營商,運營商的應用在不停增長,這就需要不停開發新的技術,從而帶動全景的良性發展;其二是把終端產品的知識產權賣給機頂盒和電視機整機製造商,拿到技術費。低成本的技術維護可以由廠商去做,全景則專註於技術研發和推陳出新;其三,從近幾年開始,公司找到oem廠商,生產全景自己品牌的產品。

「公司從成立到現在,發展如此之迅速,和當初的正確決策有很大的關係。即確定以技術研發為主,研發產品緊跟市場的發展,滿足客戶的需求。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技術不是高高在上,從產品研發到投入市場要控制在10個月以內。」據顧亞平介紹,目前全景4個不同的技術研發部門中,每個部門都有一部分人專門做下一代的產品研發,他們的任務就是開發18~24個月以後的產品。這部分人力成本占整個人力成本的25%~30%,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也是全景保持技術領先的基礎所在。

我們知道,技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