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亞申科技研發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創業者:權華
作為一個吸引了多家著名投資機構的高科技研發企業,亞申科技成功融資的故事,被哈佛商學院作為成功案例而引用。
亞申科技於2003年底成立,其核心技術團隊均由高通量實驗技術領域的頂級科學家組成,有八十餘項國外相關專利發明,被哈佛商學院作為成功融資案例,吸引了白宮顧問yergin博士、英國政府能源顧問bulkin教授等國際權威相繼加盟智團……
什麼樣的公司,敢號稱世界第一?亞申科技敢。「說白了,我們做的技術就是把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科研過程變成自動化流水線,縮短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時間。這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而我們的願景,就是希望中國能成為世界的研發中心,我們能成為推動這一趨勢中的一分子。」
亞申科技的核心業務是研發高通量實驗技術並運用於能源、化工、環保等領域的新材料開發,而新材料技術是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三大技術支柱之一,也是國家「十五」計畫重點扶持的戰略高新技術,這些聽起來應該是很熱門的行業,但當問及融資過程,才知遠非如此。
「我們融資很困難,花了三年時間。首先我們的高科技跟一般人理解的高科技不一樣,不是一個生產、製造技術,而是一個研發的技術。用研發的技術來開公司,這種概念vc很難接受。因為一般融資就是你有技術、產品,先做市場調研,然後寫商業計畫書,進行調研評估,最後確定投資。無論中國的vc還是國外的vc,絕大部分都是按照這個思路走。我們先是找國內的vc,找了兩年,差不多有點規模的vc我們都見了,但是對方都很難接受這種商業模式,我們只好再回頭到國外找。」
兩年的時間,這群原本有著優裕生活、業有建樹的留學生就這麼四處奔波,一次次拒絕所帶來的挫敗感可想而知,「那當時有沒有對技術失去信心?」「沒有,只是很失望。當時正好趕上網路熱潮,他們不關注材料業也很正常,即使後來在矽谷,我們也是跑遍了vc一條街。試想,沒有公司、沒有產品,只是一個想法,而且想法又很新,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模式,三年五年都未必能成功,如果沒有過人的膽識和鑒別能力,真的很難接受,要不也不會被哈佛商學院作為融資案例了。結果到了矽谷,發現更難,因為我們是一家中國的公司,國外對中國的認識一直都停留在廉價勞動力這一層面上,但是我們這個企業是建築在高知識性上的,外國人會懷疑中國人能不能做科研,有沒有科技創造力,所以……」說到這裡,王尤崎聳了聳肩,顯得有些黯然。長期的國外生活已經讓他從思維方式到肢體語言都傾向美國化,但很明顯,他的內心還是有著很深的中國情結。
2003年,網路已非熱點,vc該何去何從?世界都在看矽谷,但矽谷也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就在這時,矽谷一家很小的投資公司語出驚人,敏銳地指出:能源,是未來的亮點。bbc還特地採訪了這家公司,認為這代表了矽谷vc的新動態及vc行業的新出路。一個不經意的舉措,給亞申帶來新的轉機,矽谷的vc們漸漸覺醒,advant iional、軟銀、teology partner等著名投資機構紛紛進入亞申。「其實軟銀搭的是末班車,覺醒得比較慢。到了2004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世界認識到能源跟中國是分不開的,所以投資我們的這些vc公司後來都很神氣,因為他們領導了矽谷的新潮流。」
2003年底,團隊成功融資達1億,12月,亞申研發中心(上海)有限公司成立,總部在美國,主要負責法律和商務等事宜,真正的運作核心則在中國上海。
亞申第一輪融資由4家國際投資基金共同投資,其中advent iional、 mobius vc等都是管理著數百億資金的著名投資機構。這些投資人不僅給亞申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帶來國際化的管理體系,還協助亞申建立起深厚的行業、商業和金融關係網路。
回顧創業之初的艱苦融資過程,權華感觸良多:「首要的是要做好『功課』,這樣才會有自信,底氣才會足!」語氣里透著堅定。
為了避免「閉門造車」,權華及其團隊先從外圍投資人談起,積累談判經驗,在嚴酷的實戰中不斷修改、完善商業計畫,然後逐步縮小包圍圈,這樣當最終面對第一流的投資人時,「我們的商業計畫已經非常完善,非常吸引人,令投資方感到:這樣的項目如果不投,還能投什麼呢?」權華爽朗地笑了起來。
權華一再強調,做事如做人,一定要講求誠信。創業者跟投資人之間,是互動共贏的關係,對投資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雙方都應在事前對回報和風險有清楚的了解,這樣才能優勢互補、揚長避短。為了吸引投資而誇下海口、「摻水」,往往是害人更害己。
而成功拿到投資的創業公司,更需要記住一點,就是不能失信於人,對投資人寧可做得比承諾的要多,時間上承諾的就一定要按期做到。
「我們對投資人的所有承諾,都是按照時間表提前完成的,並且沒有超預算,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能夠按照我們早期融資時做的商業計畫推進,沒有大的變動,並不是說我們多麼有遠見,而是驗證了當初做商業計畫時的審慎和認真。」權華這樣總結亞申走過的路。
2006年8月,亞申科技又獲得高盛、紅杉資本以及lux capital等國際頂尖風投的投資,此輪融資額是首輪的兩倍多,第一輪的投資方也都追加了投資。
最初的投資人還要跟進、追著投,說明企業的「執行力」非常好,取得了投資方的高度認可。同時,由於具備了足夠的實力與成長潛力,也為其他眾多投資人所看好。亞申的第二輪融資僅僅用了8周時間,這種對投資人的強大吸引力,正是對亞申創業者一貫秉承的誠信、合作、共贏理念的最好肯定。
由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身份轉換,以及對於風險投資、資本運作有了深入了解和獨到見解,權華笑稱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做企業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地去學習、掌握新的東西,而科學家的學習能力恰恰比較強,善於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外行往往更能以新的視角來看待問題,不容易迷失於細節。
找投資不僅僅是找錢,更是找人,找最適合創業公司的投資人。每家風險投資都有自己的投資戰略、運作方式以及中長期項目的組合計畫等,這些都是在融資前需要準備的「必修課」,只有這樣,方能做到知己知彼。紙面上的知識的確有很多可以借鑒,但更多時候是在與投資人的合作、互動中得到的,是在實踐中學習的,實踐得來的感受更深刻。
談到創業者與投資人的關係,權華用了一個易於理解的比喻:企業好比創業者的孩子,襁褓時往往被視為掌上明珠,不捨得讓別人管;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該送孩子上學,因為這對其成長更有利。創業者的激情和投資者的理性就像船的帆和舵,企業如人,有容乃大,雙方都該把眼光放遠,胸懷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