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篇 創業資金篇 企業實錄24 芯原微電子:創業找准切入點

企業:芯原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創業者:戴偉民

戴偉民在創辦上海芯原微電子公司之前,在美國已有創業的經歷,他創立了一家名叫ultima公司,後來被ce公司合併。談到回國創業的動機戴偉民坦言:「看到了上海代工廠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先進,我就想到公司在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發展。」戴偉民在創業之初就明確了芯原的定位是做「ic設計服務」,就是做ic設計公司和集成電路生產商之間的紐帶。這就是他創業的切入點,因為在國內做ic設計的公司非常多,而ic設計服務公司卻鳳毛麟角,所以芯原的發展空間就很大。

其實,戴偉民擁有豐富的ic設計經驗,但卻無意把芯原做成一家ic設計公司,而是堅定地在幕後為ic設計企業提供代工服務。之所以選擇ic設計服務是因為戴偉民看清了一種商業模式。一個晶元的產生首先要有ic設計,然後確定各元器件在晶元上的位置,再到代工廠去做流片。而做流片前必須給晶元廠提供一個標準單元庫,標準單元庫就是芯原提供的服務。也就是說,芯原將上下游的企業緊密聯繫在一起。戴偉民的一個比喻能更形象地說明ic設計公司、代工廠、芯原微電子之間的關係:「就像做衣服,有人做設計,有自己的牌子,這就是設計公司;有人做工廠,專門加工,這是代工廠;而有人就提供布料,我們其實就是提供布料的。」

此時,芯原的盈利模式也已清晰地顯現,為上游的ic設計公司提供的服務,除了可以收取設計費和標準單元庫使用費外,如果產品獲得成功,還有一定份額的提成。「只要有一家活了,我就活了」,戴偉民如是說。

芯原還與下游晶元廠建立了緊密的關係,ic設計公司到中芯國際去做流片,每片需要1000美元,如果通過芯原只要800美元。這樣,芯原一方面給中芯國際等晶元商提供了客戶,另一方面也為ic設計公司提供了優惠的價格。這種將上下游的企業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做法,也讓芯原擁有了穩定的客戶群。

戴偉民的「三步曲」是:在銷售上,戴偉民對芯原有著前瞻性的規劃:首先做台灣市場,因為台灣ic業已經發展成熟,把台灣作為開拓市場和練兵的第一步是非常好的開始;第二步就是進軍美國和日本市場,長久來說,大的市場是美國和日本;第三步是三五年後,做中國內地市場。「現在如果不做中國內地市場,你不會失去什麼。但是今後三五年如果再不做中國內地市場,你就會落伍。中國內地市場很大,有些聽都沒聽說過的設計企業可能會突然就冒出來了,特別是像深圳、珠海的那些企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