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董曾任職張江創投,並投資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我們以此案例具體探討投資者關注的問題。
問:微創發展到什麼階段你投入資金的?
答:2001年投資微創。微創的產品屬於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從研發到臨床再到拿證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等到他們拿了證以後我們才投資的,當時只有100萬的銷售,我們5月份投入資金500萬元。
問:看重微創的什麼特徵來投資的?
答:微創的產品。當時在我國能做冠脈血管支架的企業不是很多,只有些小公司在做。微創的老總常兆華開始創業的時候是做他的本行低溫冷凍產品,後來發現這個市場在中國發展很慢,就趕快轉到冠脈血管支架這邊來,這時血管支架在國內有些市場,大概有3萬例,但是大多被國外的產品佔領,所以他跟著市場走。常兆華有非常好的創業家的素質,1991、1992年在美國的時候他與其導師做過一個項目,後來上市了,1995年也在上市公司做過。他非常有個性,為人非常謙和,低調,不張揚。獲得兩個博士學位,做過兩個公司,很有成就。這個人非常有恆心,他盯住一件事情會一直做下去,有一種韌性,這是企業家非常重要的一種精神。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原來有過成功的經驗,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當時我們有一個理念,在張江做醫療器械,要做尖端的醫療器械,做這種進口替代的,而不像江蘇、浙江大規模做低檔次的醫療器械產品。要找國外有成功經歷的人,他會把好的技術帶回來,然後做進口替代的市場。所以微創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當時國內支架市場還處於剛起步的一個階段,量雖不是很大,但是在國外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所以此產品在國內有非常大的發展機會,並且這個產品當時在大陸也非常貴,而且每年的成長速度也很快。總之,我們第一看行業是否有機會,第二看人。
常兆華雖然不是做這個產品的,但是他本人非常聰明,他把產品的認證什麼都拿到手了,包括廠房設計都是他自己做的。在創業投資的時候,廠房還在蓋,我們還跟他去過工地。
問:項目跟了多久才決定投資的?
答:就幾個月吧。我很早就聽說過常兆華這個人,1998年浦東新區吸引留學生到張江創業,張江有幾個不錯的留學生,最早一批中有四五個,常兆華是其中的一個。後來我做投資的時候就跟他聯繫。對他有個大概的了解,接觸產品的話也就半年不到。
問:為什麼離開張江創投到德豐傑—龍脈?
答:必須國際化。
問:您投資的企業有什麼共同之處?
答:風險投資的成功企業非常少,是小概率事件,就像培養運動員一樣,真正成為姚明、劉翔那樣的全國只有一兩個,他們就像小孩成才一樣,很多關鍵環節,小學、中學、大學到工作,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使其不成功,所以成功企業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也是非常幸運的。
成功主要看市場機會,市場沒有前景,你個人再聰明也沒有用,產業的前景至關重要。
問:你對希望得到風險投資的企業有什麼建議?
答:我想反問一句,你為什麼需要風險投資?實際上風險投資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他要佔你的股份,你為什麼要它?你是不是了解風險投資是怎樣賺錢的?如果你連這個都不知道,想拿風險投資的錢,那未免有些操之過急。你認識幾個風險投資家,你知道幾家風險投資公司?如果不了解風險投資的話就不要談。風險投資家不僅僅是帶來錢和資源,它還要佔很多利益。我們一般佔10%~25%。我們投資早期項目一般占股在15%以上,投資後期占股會少一點,幾個點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