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篇 創業實踐篇 企業實錄17 桑迪亞:聲譽引來第一筆訂單

企業:桑迪亞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創業者:王曉川

留在美國工作,使桑迪亞創始人王曉川見識了學術之外的廣闊天地。從靶點到臨床,從技術到管理,14年來王曉川幾乎涉獵了新葯研發的各個環節。雖然從1994年開始,王曉川因工作每年都能回國幾次,但她直到自認為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才著手實現自己的夙願。2003年3月,她和丈夫即雙雙辭去在美國的工作,賣了房子和車子,舉家回國。

「這真的沒什麼,本來就是國家派我出去的。」王曉川坦率地說,「滯留這麼多年,我已經很慚愧了」。儘管自認為現在回來貢獻更大,但未能在十幾年前如期回國,一直是王曉川心中解不開的心結。也正因為如此,她加倍地珍惜時間。

「2003年3月30日還在美國的公司上班。4月2日我就到上海上班了。」王曉川辭去了股票已增值10倍的美國公司的高薪優職,一天假沒休就趕回上海投入工作。然而,最初加盟的公司一年後仍遲遲未能開展新葯研發,迫使王曉川痛下決心自己創業。

她打電話拉來了唐明。「我是第一個風險投資者,」唐明笑道,「這是件有意義的事」。從2004年3月開始,王曉川和唐明就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看房子,跑註冊;4月,他們投入到實驗室的裝修工作之中;5月拿到營業執照的時候,實驗室也已經裝修完工了。5月中旬,第三個管理團隊成員齊銘博士正式受聘,他在31日就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回到上海。6月8日,公司正式開業。

「我們當中10%的人是留學生。」王曉川驕傲地介紹,「全部都是舉家回國」。這種不留後路、志在必得的創業熱情和決心也深深感染了投資商。安徽省投資集團在和王曉川的團隊談了兩次之後,很快拍板,一次性將1000萬投資款打進了公司的賬戶。「當時我們還沒完成註冊,」唐明自己都感慨投資商的眼光和對他們的信任。這比團隊自己到得還快的資金並沒有沖昏創業者的頭腦,團隊決心扎紮實實開展工作,只有建立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堅持新葯研發的志向。桑迪亞選擇了研發外包的道路。

2004年6月23日,第一個cro(合同研究)訂單就進來了,5萬多美元。

這筆美國聖地亞哥的企業訂單是奔著桑迪亞管理團隊來的。聖地亞哥有成百上千家生物和醫藥科技公司,圈子很小,憑藉著桑迪亞管理團隊的聲譽,客戶決定把訂單給這家剛剛成立的小公司試試。接到第一個訂單之後,其他訂單接踵而至。到2005年8月底,公司已經有了20多個客戶,分別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其中不乏一些世界頂尖的製藥企業和生物技術公司,並且都成了回頭客。「一家日本客戶之前從沒來過中國,經人介紹慕名來到桑迪亞,」唐明驕傲地介紹說,「我們從來沒接觸過,從9點鐘開始談,到11點鐘就簽了合同」。事實證明桑迪亞確實是個值得信賴的高水平公司。協議約定:用半年的時間將指定的小分子活性提高10倍。結果四個多月後,數據出來,活性提高了43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