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篇 創業實踐篇 企業實錄12 吉爾生化:借力起步,需防風險

企業:吉爾生化(上海)有限公司

創業者:周敏

吉爾生化的創始人周敏,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1991年作為丈夫徐紅岩的陪讀赴美國生活。想要回國的想法對於周敏來說是很單純的,就是不希望在美國過那種十分平穩的生活,用她的話說就是:「很平淡,而且現在已經可以看到60歲以後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一個很直接的想法導致了她和丈夫在1996年回到了上海,但是回上海乾什麼,其實她的心裡一點底也沒有。最初到上海市人事局留學生服務中心去登記的時候,周敏的想法就是找一份工作。不過,既然選擇回國就不會僅僅限於工作,在周敏的內心深處,做點事情的想法她始終沒有放棄。

事實上,就在她回到上海的1996年上半年,她的丈夫已經在美國和他的導師成立了一家公司。「在美國成立公司很便宜,只要1美元。沒有太多的成本。」現在已經在商海里打拚多年的周敏在談到公司的實質時說:「公司不僅要有技術、產品,還要有市場,而價格是很重要的槓桿,但我們在美國的公司所做的產品已經有很多人在做,因此沒什麼優勢,所有原料都在美國買的,成本降不下來。」

「美國的公司運營了幾個月後覺得有些艱難,所以我們基於中國原料和人力成本比較低這個優勢,想做個這樣的成本落差,最終選擇在上海開一家公司。」早在成立之初,周敏就對這個公司的發展很有信心,「從開始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產品有人需要,畢竟當時在美國我們能接到訂單,而且技術上也不差。」

周敏花了兩年時間對市場進行考察,最終決定自己投資6萬美元,於1998年在張江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吉爾生化(上海)有限公司。

雖然周敏的公司成立了,但是從未遇到的問題馬上來到了她的面前,這個事情讓她有了「切膚之痛」。周敏的公司當時需要工廠,而此時國內正好要關停並轉許多小工廠,她也希望能夠購買一個現成的工廠。所以在1998年5月就接下一個某高校的三產工廠。

「當時這個工廠十分困難,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我們談完之後覺得這個工廠轉讓的價格不高,60萬就可以盤下來了。但他們有個條件就是廠里40多個員工都得由我們負擔起來。」周敏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調查這個工廠的情況,她找了熟悉的會計師事務所天天到廠子里去做調查,每天6點多出門,晚上8點多回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這個工廠查得清清楚楚。可是結果卻嚇了周敏一跳,這個工廠存在著很大的漏洞,連續幾年的腐敗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虧空,所以最終決定不買了。

周敏曾借錢給廠里員工發工資,還出錢到教育部去辦轉制。而且在調查過程中,周敏給了這個廠一個產品,準備銷往美國,希望通過這個產品的生產,能夠使工廠運轉起來。但是由於技術、質量監察等各種原因,最後這些產品在美國遭到了退貨,但是工廠堅持要貨款而不接受退貨,這樣就使周敏很被動。

這時的周敏開始尋求法律上的解決手段,她準備到法院去起訴。但這個廠的領導告訴她,去法院告是告不贏的。周敏請了某留學生開辦的律師事務所,他們看了這個案子的證據後覺得很有把握,肯定能打贏。但一審就敗訴了,「最終我還是把20多萬貨款給了這家工廠」。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自稱當時缺乏社會經驗的周敏凡事都會預先做很充分的準備,畢竟把自己起家的6萬美元,什麼事情都沒做就拿出一半賠給別人,這種事情讓周敏到現在都感覺很痛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