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篇 創業動力篇 企業實錄10 升耀生物:「每天都做好失敗的準備」

企業:上海升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創業者:冒華

升耀生物創始人冒華是1990年大學畢業的,當時國家開始推行自主就業,不再包分配。那時候能找到一個單位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有多考慮,冒華的第一份工作落腳在南方鋼鐵廠。到南方鋼鐵廠的第五年,還非常年輕的冒華就已經是中層以上幹部了。他的出色表現給自己帶來不少羨慕的眼光,也招致一些同事的嫉妒,用當時總經理的話說就是「上級防著,同級嫉妒,下級畏懼,你只能幹個體戶」。由於這個鋼鐵廠是和寶鋼集團合作的,所有中高層以上幹部全是寶鋼外派。像冒華這樣本地的中層幹部,其上升空間幾乎已經到頭。冒華笑著告訴記者:「其實依我自己的性格也只能做個體戶,那時候我就想有一天要去自己幹些事情,那麼,首先就要去學習系統的管理知識。」他很快就考上同濟大學讀mba課程。一共18門課,冒華第一年就選修了12門課。這就是冒華的性格,做每件事都要挖掘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和潛力。那時每天晚上6點他肯定準時到圖書館看書,一直到9:30圖書館關門,他再去熄燈晚的研究生樓繼續看書。那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12點前睡覺。

讀mba期間,冒華一邊在大學緊張地學習系統的管理理論知識,一邊在鴻海集團打工。鴻海集團在整個it產業非常不景氣的情況之下,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創始人郭台銘經常將鴻海集團比作「寒冬中的孤雁」,他說:「我不知道什麼是成功,但是我知道怎樣求生存。」這種危機意識使鴻海集團在經營策略、經營模式和組織構造上始終能夠不斷創新,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在鴻海期間,冒華獲益匪淺,因為「鴻海不僅是在辦企業,也是在辦一所學校」。鴻海員工更是把鴻海富士康公司稱為「富士康大學」,而富士康的人力資源部門也制定了非常詳細的教育培訓規劃,其中要求基層作業人員每年度的學時數不得低於50學時,工程師以上人員更是高達288個學時,而且員工的學時數還要和績效獎金掛鉤。在鴻海集團,最好的環境不是用來工作的,也不是用來開會的,而是用來學習的,正因為有這樣一種學習氛圍,才使得員工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在鴻海的經歷,使冒華得到系統的管理實踐訓練。

順利拿到學位後,冒華在崑山一家台資企業打工。雖然當時發展前途很好,但他心裡的創業夢從未泯滅。在和同學的交流中,他感到當時上海的大環境很適合創業,在合適的時間,瞄準合適的機會,冒華回到上海開創自己的事業。2001年8月,他創立了上海升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剛開始起步,升耀公司選擇做一個生物化工項目:發酵法生產丙酮酸。丙酮酸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化工原料,原來使用的合成法會遇到一些資源問題,而通過生物方法來生產,很好地解決了資源的問題。升耀要做的是解決生產中的工藝問題,利用這個工藝,將使產品成本大大下降,質量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同時又解決了當前社會資源緊缺的問題。

雖然項目很好,但開發過程相當艱難。「決定開發這個項目,也相當於把我們逼上梁山。第一,感覺這個項目自己能夠做下來;第二,也投入了不少資金。關鍵是這個項目本身確實不錯,另外我也相信自己有這方面的研發能力。當時以為自己有些資金就能撐下去,但撐到最後也確實感到很艱難。生物化工項目的投資成本非常高,回收周期又相對比較長。」儘管這樣,冒華還是很樂觀:「發酵法本來技術難度就很高,技術含量也高,因此必然會給你帶來比較高的事業難度。」

沒有實驗設備,他們就租賃華東理工大學的設備。那個盛夏,異常炎熱,但他們卻一頭扎進沒有空調的實驗室,就連晚上休息也是在實驗室的地板上。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院長被這種執著和投入感動了,特意為他們裝了空調。

在資金最艱難的時候,冒華都沒有放棄這個項目。一輛桑塔納轎車,他一年可以開七八萬公里,購買原料、尋找資金。雖然冒華在別人面前總是特別精神,但那時每天他只睡三四個小時。對冒華來說,最有靈感的時間常常是凌晨2點到3點,那時公司大樓的門衛也已經睡了,冒華不忍心叫醒他,深更半夜,常會翻牆去做實驗。他堅持這些實驗必須親自做,而往往一做實驗就是八九個小時,最後經常站都站不起來,需要同事把他扶起來。實驗過程中會有很多種氣味,濃淡各不相同,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來。但直到現在冒華只要聞一聞就知道發酵程度。

「幸運的是這個項目我們攻出來了,困難的是所有能經歷的困難我們都經歷了。可以說,這對我們今後的發展也是一筆財富。」這個項目,對升耀後期的製藥和化工產品的研發有很大影響。從2003年開始,核心技術已經比較穩定了,項目基本成形,也有資金的介入。2003年7月,升耀和天富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又完成了一個輔助技術部分,並於2006年在新疆建廠。

「很多時候遇到技術瓶頸,我們也請教這個行業的專家,他們就會說:冒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冒華會打破固定的模式,照專家的指導反推過來做,「往往專家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最後就做出來了」。

很多人說冒華是個傻子,但他不論是對錢的態度還是對於吃苦的概念,冒華都看得很淡。「我這人能吃苦,也喜歡吃苦。金錢是衡量企業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企業的經營活動里,賺錢是一個最重要的數據,公司必須要被金錢衡量。但是對我個人來說,絕不把賺錢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賺錢不是最終目的,這是我從一開始創業時就有的想法,令我驕傲的是,這麼多年來這個想法一直沒變。」

冒華的想法很簡單,「不論是吃苦還是賺錢,其實只要把它們都看淡了,自然就會有拼搏精神,在你們看來是拼搏精神,對我來說只是很自然的應該去做的事情。失敗就失敗了,做任何事情,你必須做好失敗的準備。我做任何事情不是先考慮成功,而是會先假設失敗,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實際上對於生物化工項目,千萬別妄下結論。 我最不喜歡別人說這個事絕對不可能,生物化工本身就是實驗科學,很多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既然想到了我們就要去做,失敗了,就是成功之母,不失敗你怎麼知道對不對?所以我不會輕易否認一個概念,而是會努力去做。」

冒華非常重視藥品研發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在研發中遇到實驗失敗的情況很多,當那些教授對我說,冒總,我們又失敗了。我都會告訴他們沒有關係,這幾百萬投資雖然失敗,但你可以把這些經驗給大家分享,告訴別人這條路走不通。」對於失敗,冒華一向認為必須要用平常心來對待。「因為從事藥物研發,第一天你就要想到有可能會失敗。不要後悔,因為你一旦後悔就會做很多錯誤的判斷。比如,你會懇求專家修改數據,會懇求葯監管理局通過檢驗。不像其他的東西能坑蒙拐騙,藥品是人命關天的事,這個事一點都不能馬虎。否則,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因為這樣的事情,早晚會被曝光,你是逃不掉責任的。」在做技術的冒華看來,「有些時候,失敗的數據比正確的數據還重要」。

接下來,升耀的第一主打項目是某國家一類抗癌新葯。冒華對他的設計理念很自信,「這是我的優點。捕了『風』,我就會捉『影』。搞科研的人要會這個,不然你就抓不住關鍵。」

作為一個創業者,冒華始終感到有種社會責任擔在肩上,「我們這一代人在知識經濟領域,應該能做點事。因為國內的高新技術與國外差距還很大,但國內現在形成了一個社會氛圍。既然有這麼好的社會氛圍,就是給我們的機遇。我才40多歲,我感覺在技術領域我們還會有一定的發展。我非常感謝太太對我的支持。我對她說過,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80歲的時候我可能還是一個小老闆,但哪怕在80歲的時候失敗了,我也還是要去創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