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原則
1 真的想游泳就別站在岸上。
企業的成功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創業。
這不是一句廢話,如果你和我們一樣,見過如此多的人拿著幾年前就「看好」的項目來諮詢創業問題,就知道這句話的意義所在了。我們見過時間跨度最長的一個創業項目是20年前的發明,「創業者」甚至還提供出了當年鄒家華副總理對項目的批示。我們直言不諱地告訴他忘了這個項目吧。如果一個人「看好」一個項目而一直沒有動作,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其實並不真的「看好」;第二,不是創業者。無論哪一種可能,他都應該毫不猶豫地忘了這個項目,以免既折磨自己,又浪費時間。
還需要忘記的是這樣一個童話:一個好主意,幾頁商業計畫書,融別人的錢來創業。這樣的事從來沒發生過。想讓別人相信你能游到對岸,至少你得先跳進水裡。
無數白手起家的故事,粉碎了各種關於創業基本條件的假設。如果說創業需要條件的話,那麼只有一個——激情。
產生激情的內在動力有很多,有的人是出於自信,有的人是不甘寂寞,有的人是渴望財富,有的人是渴望自由,甚至有的人只是為了爭一口氣……但無論是哪一種,其客觀結果都是一樣的,因為有了激情,他們才產生巨大的衝動,促使他們去創業。並且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他們用這種激情去感染員工、說服股東、爭取合作夥伴、贏得客戶,從而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就是激情的力量。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些至今未把想法轉換成現實的人,借口永遠多於激情。
「我連本錢都沒有。」
「我現在得供房,壓力太大。」
「我沒做過生意,根本不懂。」
「沒什麼好項目。」
「沒時間弄,再等等吧。」
「一個人幹不了。」
「風險太大了,失敗了怎麼辦?」
「年紀大了,折騰不起了。」
「我這智商,幹不了這個。」
……
我們並不想鼓動所有的人都去創業。人應該有選擇的自由和權利。就像每天只出一次海,然後在岸邊曬太陽的漁夫,這未必不是一種幸福。不同的生活之路,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關鍵在於:這條路是不是你想要的。
人生不過是一系列的選擇。你選擇讀書還是工作,選擇去哪個城市發展,選擇從事什麼行業,選擇打工還是創業,選擇與誰建立家庭,選擇什麼時間要孩子,選擇在什麼地點買房子,選擇儲蓄還是投資,選擇跟隨子女還是獨立生活……我們將人生百年想像成是一本相冊,可以放入100張照片。你願意在裡面存放些什麼樣的照片?是每張類似的,還是各種不同的?這是一種選擇。你的每一年,甚至每一天都是一個剪影、一個節點,連起來就是一生。
我們只是想與那些在進行選擇的人分享這樣一種決策理念,正如企業家們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理念一樣。這有助於當我們合上整本相冊的時候,不會懊悔或沮喪——我們作出了自己想要的選擇,即使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畢竟我們努力過了。
創業的結果可能並不符合你當初的想像。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人想創業是受夠了領導的氣,當老闆是想享受發號施令的快樂。如果你也是這麼想的,那千萬別創業。因為創業後你會發現,原來你只要伺候領導一個人,現在你要伺候一群人。你要服務客戶,他們是你的衣食父母,拿不到這個單子,你可能就發不出下個月的薪水;你要呵護員工,他們可以拂袖而去,不過是再找份工作,而你可能不但完不成訂單,還會砸了信譽;你還要善待家庭,父母、愛人或子女要是不理解你,你連個喘息的地方都沒有。一位老總形象的說法是:「打工的時候是兒子,創業當老闆倒成了三孫子。」
為了避免受各種關於創業的傳聞或想像的誤導,你可以單純從意願角度來觀察自己是否是一個創業者。下面是一個我們常用的自測問卷:
1. 追求(a)安穩(b)自由
2. 哪一種情況更可怕(a)不知道明天什麼樣(b)每天都一樣
3. 人生更重要的是(a)挫折少(b)經歷多
4. 哪一種情況更有安全感(a)有人可依賴(b)獨立
5. 哪種情況更容易(a)遵守別人的規則(b)自己定規則
6. 更願意(a)聽從命令(b)發出命令
7. 遇到問題時更傾向於說(a)這不是我的責任(b)我承擔全部責任
8. 更願意思考什麼問題(a)有標準答案的(b)沒有標準答案的
9. 哪一種情況更有成就感(a)做得比別人好(b)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10. 更喜歡哪一個頭銜(a)大公司高層(b)小公司老闆
類似的問題可以羅列很多,正如你所感覺到的,(a)(b)是兩種不同的傾向,沒有對錯或者好壞之分。這只是不同的習慣或期望,是兩種價值觀。創業者傾向於選(b)類答案。
他們認為經歷越多人生就越豐富,哪怕為此會忙忙碌碌,會經歷更多的挫折,會面對未知和變化。但他們喜歡冒這個險,做自己想做的事,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他們很興奮。他們願意用激情之火燃燒自己,點燃別人。他們願意用壓力淬鍊生命,豐富人生。
如果你也因此而興奮,那麼行動吧!雖然創業很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可能會更苦、更難,甚至夜不能寐、茶飯不思、有家難歸、身心憔悴,但創業能帶給你更多想像不到的回報。正像做父母的體會一樣,為孩子千辛萬苦,但小傢伙充滿稚氣的一句話,就會讓你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