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西來風雨——美國所藏秘檔解讀 孔祥熙所藏西安事變期間未刊電報

——讀孔祥熙檔案之一

西安事變期間,孔祥熙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負責處理有關事務。他藏有大量關於事變的電報和文件,其間頗多外間少見或從未見過的,現從哥倫比亞大學珍本和手稿圖書館所藏縮微膠捲中擇其未刊而重要者介紹如下:

張學良發動事變的當日,曾與楊虎城等19人聯名致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各院部會等,提出八項要求;另有張氏以個人名義致孔祥熙電,說明發動事變的苦衷。此外,還有一電致宋美齡,全文云:

蔣夫人賜鑒:

學良對國事主張,當在洞鑒之中。不意介公為姦邪所誤,違背全國公意,一意孤行,致全國之人力、財力,盡消耗於對內戰爭,置國家民族生存於不顧。學良以戴罪之身,海外歸來,屢盡諫諍,率東北流亡子弟含淚剿共者,原冀以血誠促其覺悟。此次綏東戰起,舉國振奮,介公以國家最高領袖,當有以慰全國殷殷之望,乃自到西北以來,對於抗日隻字不提,而對青年救國運動,反橫加摧殘,伏思為國家、為民族生存計,不帽﹝忍以﹞一人而斷送整個國家於萬劫不復。大義當前,學良不忍以私害公,暫請介公留住西安,妥為保護,促其反省,決不妄加危害。學良平生從不負人,耿耿此心,可質天日。敬請夫人放心,如欲來陝,尤所歡迎。此間一切主張,元已文電奉聞。揮淚陳詞,佇候明教。張學良叩。文。

本電主旨也在於說明發動事變的苦衷,希望得到宋美齡的理解,其中對蔣介石有激烈的批評,但也有某種回護,例如「不意介公為姦邪所誤」等句,目的在保留轉圜餘地。電報特別表示,保證蔣介石的安全,歡迎宋美齡來陝,對促使宋美齡下決心以和平手段解決事變,顯然有重要作用。

樊崧甫為孔祥熙的「及門弟子」,時任南京中央軍洛陽前線指揮。西安事變後,樊即調集兵力集中潼關,對西警戒偵察,並電孔祥熙、何應欽報告。同日,孔祥熙複電嘉勉。電云:

急。洛陽樊師長崧甫弟勛鑒:松密。西安事變,吾弟率旅前進,警護偵察,進行神速,足證愛護委座、愛護國家,至佩至慰。兄已密囑敬之兄妥為布置,星速應援,請安心應付。洛陽治安,尤盼加意維護為要。兄即晚赴京,並以奉聞。文亥。滬寓。

事變發生時,宋美齡正在上海。當夜,她和孔祥熙及蔣介石的澳籍顧問端納匆匆返回南京。此前,南京國民黨中央已決定褫奪張學良本兼各職,交軍委會嚴辦,國民政府並下令拿辦張學良。13日晨,宋美齡讀到張學良來電,力排眾議,主張對事變不採取「急劇之步驟」,隨即決定派端納及黃仁霖赴陝,查明情況。同日,宋美齡複電張學良。電云:

西安張副司令漢卿兄勛鑒:

奮密。昨在滬上,驚悉西安兵變,即晚來京,接奉文電,深以為慰。吾兄肝膽照人,素所深佩,與介兄歷共艱危,誼同手足。在滬未接電前,已知其必承吾兄維護,當決無他;來京獲讀尊電,具見愛友之赤誠,極為感慰。惟精誠團結,始足以禦侮抗敵;沉著準備,乃足以制勝機先。介兄自九一八以來,居處不寧,全在於此。吾兄久共軍機,夙所深悉。凡吾兄有所建議,苟利國家,無不樂於採納。介兄以地位關係,不得不加以慎重,藉避敵人耳目。吾兄賢明,當必深諒此意。我國為民主制,一切救國抗敵主張,當取公意。只要大多數認以為可,介兄個人,當亦從同。昨日之事,吾兄及所部將領,或激於一時之情感,別具苦衷,不妨與介兄開誠協商,彼此相愛既深,當可無話不說。否則別生枝節,引起中外疑懼,不免為仇者所快,親者所痛,想吾兄亦必計及於此。至如何安慰部曲,消弭事端,極賴藎籌。介兄一切起居,諸祈照拂,容當面謝,並盼隨時電示一切為荷。蔣宋美齡叩。元。

張學良的來電是善意的、友好的,宋美齡此電也不得不報以同一態度,除對張發動事變表示諒解外,特彆強調張、蔣之間的友誼,希望二人「開誠協商」,「只要大多數認以為可,介兄個人,當亦從同」,已經暗示了接受條件,轉變國內外政策的可能。後來宋美齡回憶西安事變時曾說:「余復以長函致張學良,告以彼等此舉將使國家前途受嚴重之打擊,余深信其魯莽滅裂之舉動,初無斷送國脈、陷害領袖之惡意,應及時自拔,勿貽噬臍之禍。」宋美齡此電同時以書信的形式交端納帶去,所以宋美齡回憶時稱為「長函」。將宋美齡的回憶和原電相較,可以發現,兩者的口吻、語氣有很大的不同。

張學良12日致孔祥熙電是打到南京的,他在上海從電話中得悉張電內容後,曾立即複電張學良,肯定其「愛友愛國」,發動事變事出有因,「或兄痛心於失地之久未收復,及袍澤之環詞籲請,愛國之切,必有不得已之苦衷」。他當時最迫切的是要和張學良建立無線電聯繫,以便談判。電云:

西安張副司令漢卿勛鑒:

奮密。返上各電,未知得達否?現弟對於國事,尚有種種意見,亟待奉商。尚希指定電台一處,以便隨時通訊,而免延誤。佇盼電復為荷。弟孔祥熙叩。元秘。印。

事變初起,孔祥熙不明底細,因此,單獨致楊虎城一電,企圖說服楊,由楊出面說服張學良及諸將領,電云:

西安楊主任虎城兄勛鑒:

一密。漢卿兄及兄等公電均奉悉。當此危疑震撼之秋,舍精誠團結無以救亡抗敵。介公自九一八以後,居處不寧,全在於此。蓋抗敵準備,無時不縈腦際。吾兄與介公久同袍澤,夙共患難,其一言一動早為吾兄所洞悉,亦為國人所共見。此次西安將領主張,與介公意見,僅有時間之不同,而衷心策劃,初無二致。其所以不願騰諸口說者,當系地位關係,不得不出諸審慎,藉避敵人耳目。吾兄諒必同此見解。漢卿兄及所部將領怵於國難,意或激於情感。惟當此風雨飄搖之際,為共支危局計,不妨開誠協商,以介公之虛懷若谷,當無不盡量容納。倘託名抗敵救亡,而劫持主帥,自起糾紛,則不惟足招棟折梁摧之禍,亦且反為仇者所快,親者所痛,是以救亡始者適以速亡,以抗敵倡者轉以資敵。不義不智,徒貽中外之譏。諸將領素具愛國赤誠,寧能見不及此。吾兄光明磊落,風義夙敦,務乞轉達漢卿兄暨諸將領,動以情感,曉以大義,俾非常事態立予消弭,則功在國家,豈有涯誒。弟今晨蒞京,正與中央協商,俾內外主張共趨一致,仍祈吾兄益勵初衷,多方疏解,如荷見教,幸隨時電示為禱。弟孔祥熙叩。元秘。印。

本電是打給楊虎城的,因此,對西安事變的譴責用詞較重,例如「劫持主帥」,「不義不智」云云,但是,孔祥熙提出,「不妨開誠協商」,這倒是為解決事變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邵力子時任陝西省主席,12月12日曾列名於張學良、楊虎城等人的聯名通電中。13日,孔祥熙致電邵力子,望其代為剖白蔣介石的「胸懷」,並關心其起居。電云:

西安邵主席仲輝兄勛鑒:

奮密。漢卿兄及兄等公電均奉悉。此次之變,殊出意外,聞者咸駭。介公自九一八以還,無日不作抗敵準備,在準備未完,自不敢輕言啟釁,且以地位關係,一言一動輒為中外所注意,更不得不沉著以將事。我兄追隨介公有年,相知素深,當喻乎此。今與漢卿、虎城諸兄共事一方,相處既久,當能將介公胸懷代為剖白,自不難共見以誠,轉移變患,諒在藎籌。介公起居情形,尤望時加愛護,俾釋懸念,並盼見復是禱。弟孔祥熙。元秘。印。

孔祥熙在這裡又提出了一個原則:「共見以誠」,這是正確的。但是,在政治鬥爭中,又是很難做到的。

劉峙時任開封行營主任,事變後,即率軍西進。13日,孔祥熙致電劉峙,囑其「就近設法」,營救蔣介石。電云:

開封劉主任經扶兄勛鑒:

斗密。昨據報,西安事變,無任驚駭。頃據黃總團長來電,藉悉我兄已率軍西進,迎衛委座,忠義勇為,至深感佩。現在中央對內對外,業已決定整個辦法,絕不因一時事變稍〔涉〕張皇。務望我兄就近設法,俾委座得早離險境,是所盼禱,並將現在情形,隨時電示為荷。弟孔祥熙。元秘。印。

上電之後,孔祥熙又有一電:

西安張副司令漢卿我兄勛鑒:

漢密。文亥滬寓電諒達。弟今晨抵京,始獲讀吾兄震電,深以為慰。惟查抗日禦侮,舉國同心,中央同人,初無二致,惟慮倘無充分之準備,徒速國家之滅亡。介公主政中樞,赤忱報國,凡所施設,罔不博採周詢。六中全會決議,非至和平絕望時期,決不輕棄和平;非至最後關頭,決不輕言決裂,實圖存之國策,為整個之主張,然軍事方面,則準備整理,積極進行。蓋必審慎周詳,庶收最後之勝利。衡之民眾袍澤,激於憤慨,發為激烈之主張,僅有時間之不同,決非宗旨之異趣。我兄弼主軍事,夙贊戎機,對此情形,當所洞悉。弟與我兄,幸託交親,十有餘載,歷共患難,誼若弟昆。此次之事,當必因所部之痛切鄉邦,環詞籲請,激一時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