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隔海煙雲——台灣所藏秘檔解讀 傅斯年攻倒孔祥熙

——讀台灣所藏傅斯年檔案

孔祥熙是民國政壇上著名的不倒翁。他於1928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工商部長,1933年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1938年,升任行政院長。一直官運亨通,步步青雲。但是,以1939年11月改任行政院副院長為轉機,開始走下坡路。至1945年,遂轟然倒下。

孔祥熙的倒台,當然是他自己及其家族多行不義以及失寵於美國人的結果,但是,也和傅斯年等人的一再抨擊、反對有關。其具體經過,過去由於資料較少,不得其詳。今據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傅斯年檔案,作一探索。

傅斯年的討孔,涉及對貪污、腐敗現象的治理問題,總結有關歷史經驗,當不無意義。

傅斯年檔案中,有一通致蔣介石的函件,未署年月,但據王世傑日記,知為1938年2月末或3月初之作,距孔祥熙出任行政院長不過兩個月 。在現存傅斯年攻孔各函中,時間最早。

函件一開頭就指出,抗戰以來,全國將士、官民「正在為民族生存作空前之奮鬥」,「國步艱難」,但是,外交、行政卻未能發揮效能。傅斯年分析其原因,認為關鍵是「負責之人另是一格」,「作來一切若不相似」。

傅斯年此函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陳述孔祥熙1937年出使英國,祝賀英皇加冕時的情況,歷舉英國外相艾登、財政專家李滋羅斯等人對孔祥熙的批評,以及孔本人「舉止傲慢,言語無禮」的事例,說明孔祥熙擔任行政院長,不利於爭取英美的財政援助。次述孔祥熙聽任小兒子指揮財政部大員,小女兒管理機要電報,以致物議蜂起的情況,說明「似此公私不分,未有近代國家可以如此立國者」。

傅函的第二部分批評當時的外交部長王寵惠,說他「絕不努力,絕不用心」,「毫無精神,鮮談正事」。但是,傅斯年批評王寵惠,還是為了批評孔祥熙。傅斯年認為,王寵惠之所以表現如此,乃在於孔祥熙「指揮自決」,過於專權,使外長等於秘書、跟班。函件說:

孔氏無權不攬,無事不自負,再積以時日,恐各部皆成備位之官,不只外交失其作用而已。

函末,傅斯年保證:「其中絕無虛語,皆有人證、物證,斯年負其一切之責任。」

傅斯年上書之後,孔祥熙曾於4月25日上書蔣介石,要求辭職,但為蔣介石慰留 。

第一次上書無效,傅斯年不肯罷休,醞釀再次上書。不過,這一次不是個人行動,而是與人聯署了。

1938年7月6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大會在武漢召開。會前,傅斯年即以參政員資格積極活動,製造輿論 。孔祥熙聽到風聲,因此在參政會報告時特別賣力,企圖討好參政員 。但是,傅斯年等仍於7月12日致函蔣介石,從才能、信望、用人、友邦觀感等各個方面論證,孔祥熙不足以擔任行政院長一職,共五條:

第一條陳述,就中國官場應付技巧言,孔祥熙可稱超群的上等人才,然而,對建設近代國家、主持大政的良規大義,卻毫無所知 。

第二條陳述,孔祥熙縱容夫人、兒子聚斂金錢,奢侈、豪華,「實為國人所痛惡」。

第三條陳述,孔祥熙用人唯親,凡山西同鄉及舊時同僚,都優為安插。

第四條陳述,孔祥熙國際輿論不佳,難以得到援助。

第五條陳述,孔祥熙以孔子後裔自負,而「持身治家」,每多「失檢」。

函件最後,傅斯年等要求蔣介石為抗戰前途計,「審察事實,當機立斷」,免去孔祥熙的職務,以慰四海之望。

蔣介石事前就知道傅斯年在醞釀聯名上書,很不高興。書上,自然沒有結果 。

1938年10月28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二次會議在重慶召開。

會前4天,在國民參政會談話會上,傅斯年等發表激烈的抨擊孔祥熙的談話,得到許多人同情,於是,決定再次聯名上書蔣介石,繼續討孔。會議推7人起草。同月27日談話會定稿。函件要求嚴格考核掌握國家要政的大員們的功過與聲名,分別晉陞或罷退。函件特別嚴厲地批評了抗戰以來的外交和財政,認為所有「遲緩、疏忽、懈怠,以及人事糾紛」等等問題及其損失,都在於有關官員的不稱職。函件最後畫龍點睛地將責任歸結到孔祥熙身上:

即如行政院長之大任,在平時已略如外國之首相,在此時尤關於戰事之前途。若其人一切措施不副內外之望,則國家之力量,因以減少者多矣!

說孔祥熙「一切措施不副內外之望」,言辭之激烈,否定之徹底,可以說無以復加了。

時值抗戰艱難時期,傅斯年等考慮到蔣介石的心理,在函中特別說明,為避免滋生「誤會」,故「密陳左右」,不在參政會上討論,也未向外人泄漏。函稿宣讀完畢,眾人紛紛簽名。

30日,孔祥熙出席參政會作財政報告,受到嚴重質詢。會後舉行茶會,孔祥熙故作姿態,「專說笑話」,眾人更加不滿 。當日簽名者迅速增加,計胡景伊、張君勱、左舜生、傅斯年、褚輔成、張瀾、羅文干、錢端升、羅隆基、梁漱溟、梅光迪、張申府、王造時、馬君武、許德珩、梁實秋等52人。

10月31日,傅斯年等將函件密封后,送國民參政會秘書處轉呈蔣介石,但幾天後就被退回。當時,蔣介石因主持軍務,不在重慶,傅斯年等便托馬君武持函返桂,轉赴湖南衡山面呈,同時又抄了一份副本,通過有關渠道送呈蔣介石。

胡適不贊成倒孔,但傅斯年的上述文章,仍被胡適稱為「打孔家店妙文」 。

參政會上多次開炮,孔祥熙失去行政院長職務,改任副院長,成為人人可得溺之的「溺尿桶」

參政會是具有代議性質的民意機關,參政員有權對政府各級官員提出質詢。現存傅斯年檔案中,保存有好幾件在參政會時的質詢稿,可見傅斯年對於孔祥熙的不妥協的戰鬥精神。其中,傅斯年抨擊尤烈的是財政人員的風紀。如,財政部次長徐堪夫人使用外交護照,攜帶行李數十件經過美國舊金山時,因發現若干過於貴重的物件,和海關發生爭執。傅斯年據此提出:「查高級官員之妻,似不當用外交或官員護照;又此時捆載赴美,未知與節約運動有無不合?」

又如,財政部所屬鹽務總署總辦朱廷祺崇拜「老祖」,每日請壇扶乩,且在署中提倡。傅斯年據此提出:「未知孔部長是否注意及此?」

再如,當時財政部在香港等地有不少冗員,虛靡國帑,傅斯年提出:「未知是否皆有任務?」

同年,因物價暴漲,通貨貶值,傅斯年再次提出《慎選行政院長、財政部長案》,要求蔣介石撤去孔祥熙的職務。提案指出:近兩三月之間,財政部每次公布一項辦法,必然繼之以法幣的暴跌,提案尖銳地提出:

民怨沸騰,群倫失望。似此情形,未知何以策將來?何以定人心?何以固抗戰之根本?

提案要求蔣介石及國防最高委員會仔細考慮行政院長、財政部長的人選,「務求官得良才,政致清明」 。

蔣介石終於不能不考慮傅斯年等人的意見,但因時值桂南戰役開始,日軍圖謀進攻廣西南寧,蔣介石不願意政局變動過大。1939年1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六中第七次全會,孔祥熙改任行政院副院長,開始從權力高峰上跌落下來,威信大損。關於此,傅斯年次年致胡適函曾說:「若說有無效力,誠然可慚,然非絕無影響,去年几几幹掉了,因南寧一役而停頓耳,故維持之者實倭寇耳!至少可以說,他以前是個taboo(禁忌),無人敢指名,今則成一溺尿桶,人人加以觸物耳!」

往日聲勢煊赫的孔祥熙竟成了人人得而溺之的「溺尿桶」,真是威風掃地了!

孔祥熙改任行政院副院長後,仍然兼任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因此,傅斯年照舊攻孔不止。

1940年8月14日,傅斯年致函胡適,說明不能不攻孔的理由:1.孔之為私損公,毫無忌憚。2.孔之行為,惰人心,損介公(指蔣介石——筆者)之譽,給抗戰力量一個大打擊。3.貪贓枉法,有錢愈要錢,縱容其親黨無惡不作,有此人當局,政府決無希望。4.孔一向主張投降,比汪(精衛)在漢、渝時尤甚。5.一旦國家到了更危急的階段,不定會出何岔子。6.為愛惜介公,不容不反對他。傅稱:「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則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哉!」

1941年春,傅斯年因病住院,後在重慶歌樂山休養。當時,孔祥熙曾問人說:「聽說傅斯年病的要不行了!」為了證明自己未死,傅斯年抱病出席參政會。同年12月,日軍進攻香港,重慶國民政府派飛機去營救社會名流和學者,但許崇智、陳濟棠等要人均未接到,卻接到了孔祥熙「一大家」,以及累累箱籠,還有幾隻狗。消息於次年1月爆出,昆明學生組織倒孔運動委員會,數千人大遊行,高喊「打倒孔祥熙」。傅斯年得知,極為興奮,致函胡適說:「『人心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