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隔海煙雲——台灣所藏秘檔解讀 1935年國民黨內的倒汪迎胡暗潮

——讀台灣所藏胡漢民旅歐期間往來電報

1931年2月,蔣介石軟禁胡漢民,自此,出現寧、粵分裂局面。同年,發生「九一八事變」,蔣介石被迫釋放胡漢民。不久,胡漢民定居香港,領導以兩廣等省地方當局為代表的「西南派」,秘密進行反蔣活動。雙方長期對立,勢同水火。但是,由於日本侵華得寸進尺,民族危機日益加深,雙方都逐漸產生團結禦侮的想法。1935年6月9日,胡漢民接受鄒魯等人意見,偕其女胡木蘭、秘書程天固離開香港,赴歐療養,為改變關係創造條件。

旅歐期間,胡漢民和在國內的原西南派的鄒魯、李宗仁、陳融、蕭佛成、李曉生、王養沖等人之間,仍然保持著密切的函電往來關係。有關資料,起於1935年7月,止於同年11月。胡漢民當時曾請人抄錄在一本練習簿內,今存台灣國民黨黨史會。該稿言簡意晦,多用暗語,文字亦多訛誤。但是,治史有如航海,不僅要觀察洋面風濤,而且要探測深層潛流。研讀這一抄稿,可以幫助人們認識這一時期國民黨內的許多秘密。

汪精衛於1932年1月出任行政院長,1933年8月兼外交部長,把持內政外交大權,積極推行對日妥協政策,為國民黨內的抗日派所不滿,不斷出現倒汪浪潮。

1932年5月,《中日淞滬停戰協定》簽字,于右任以未交立法院審議為理由,要求中央監察委員會懲戒汪精衛,首開倒汪先例 。1933年11月,李烈鈞聯絡吳稚暉等,以立法院等處為講壇,多次指責《塘沽協定》以來汪精衛的外交政策,繼續推進倒汪行動 。1934年1月,胡漢民鑒於溥儀將於當年3月傀儡登場,認為是一個重要關頭,不能放過,指示「應做一次大宣傳」,「攻擊南京政府誤國、賣國」。同時具體指示由廣東方面以監察委員名義起草一份彈劾汪精衛的稿子,交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李曉生帶到上海,聯合署名,在適當時候發難 。蕭佛成遵照胡漢民指示,於同月24日在國民黨四屆四中全會上提出:「對東北失地問題,政軍領袖應負責引咎。」

同年3月,李曉生致電胡漢民,聲稱「彈汪案正設法進行中」 。此後,倒汪氣氛即逐漸濃烈。12月,孫科、王寵惠等銜蔣介石之命南下香港,企圖說服胡漢民北上參加國民黨四屆五中全會。據稱:「寧滬空氣對水雲(汪精衛)皆極惡劣,於胡(于右任)真要率全體監委以去就力爭。」

其間,孫科並曾單獨向胡提出,準備出面要求汪精衛下台,代以為蔣介石喜歡的孔祥熙 。胡漢民不願在蔣介石的統治下做傀儡,希望倒汪並倒蔣,因此,對孫科的計畫興趣不大,對人稱:「集中倒汪,已非本旨。」「我來汪去,何異前年扶汪去孫?我何能蹈汪覆轍!最高不過做黎元洪、徐世昌耳,而豈我輩所屑!」

儘管如此,國民黨內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主張先轟汪下台。

1935年6月19日,蔡元培在中央政治會議上帶頭向汪精衛發難,責問其「對日外交究持何策」。孫科拍案大罵:「不料以一二小人公然賣國!」

30日,汪稱病休養。7月3日,汪精衛入上海醫院治療肝病。15日,轉赴青島。

汪精衛稱病後,行政院院務由副院長孔祥熙暫代。當時,國民黨內部普遍出現迎接胡漢民回國的意見。孔祥熙企圖討好,於7月4日接見李曉生,對李說:「如展公有事委辦,無論事之大小,必儘力遵辦。」

接著,又致電西南派的核心分子鄒魯,要求他來滬,但鄒魯要孔祥熙或南京政府的其他要人南下,移樽就教 。鄒魯的計畫是要把輿論造足,形成全國一致的迎胡運動。10日,鄒魯致電報告胡漢民:「南京迎胡說甚盛。」18日,再電云:

汪行,迎胡益急。弟欲使各省一致,除粵、桂外,已囑少炯入湘,顯丞入滇,另派亮□晤閻伯川、韓復榘、宋哲元、楊虎城等。

少炯,指楊熙績;顯丞,指劉震寰。入湘,是為了聯絡何鍵;入滇,是為了聯絡龍雲。27日,鄒魯再電胡漢民:「赴各省之人悉出動,此次必造成全國統一迎胡之事實。」鄒魯的目的是藉此給蔣介石施加壓力,同時,也為胡漢民歸國以後的執政製造輿論。

汪精衛到青島休養後,原本定於8月中旬回南京復職。此事引起部分國民黨中委的恐慌,擔心「汪返而對日屈服將更變本加厲」。8月7日,覃振、石瑛、王陸一、焦易堂等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提出,設置外交委員會,以免外交大權集中於一人,同時提出,請汪精衛辭去外交部長兼職 。當時,汪精衛因「華北外交屈辱,備受國人指摘,中央亦多不滿」,於8月8日自青島致電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要求辭去行政院長及外交部長職務,藉以「試探中樞意旨」。

但蔣介石還希望汪精衛「暫行備位」,於第二天,即以國民黨中常會名義派葉楚傖、蔡元培前往慰留。10日,王養沖電胡漢民云:

汪精衛辭去本兼各職。葉楚傖、蔡元培奉蔣中正命前往。

蔣介石和汪精衛有矛盾,但當時二人都推行對日妥協政策,有汪在前台,蔣有不少便利之處。因此,蔣是不會輕易將汪拋開的。

蔣介石一方面挽留汪精衛,一方面則力圖與胡漢民和解。8月12日,黃紹竑受蔣介石委派,到廣州會晤陳濟棠,商談寧粵合作事宜。15日,到廣西與李宗仁、白崇禧會談。關於黃紹竑到粵情況,鄒魯電胡漢民報告說:

季寬來,表示蔣決心抗日,並先撤西南兵及行均權。立夫頃飛蓉晤蔣,亦促進此事。全局如何推動,須兄自負責目前過渡可由南京中人自擇。

為了對抗南京政府的集權主張,西南方面一直主張「均權」,在各地組織國民黨執行部、政務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辦理地方黨務、政務、軍務。1934年春,胡漢民陸續發表《論均權制度》、《再論均權制度》等文,主張將均權推向全國。文章抨擊蔣介石等稱:「所謂集權,是要集權於南京軍閥;所謂擁護領袖制,是要擁護南京軍閥去專制一切。」

本電轉述的蔣介石三項意見:決心抗日,撤去對付西南的軍隊,同意實行均權,表明蔣介石力圖與胡漢民和解。

除通過黃紹竑與西南接觸外,蔣介石又於8月20日通過孔祥熙致電胡漢民,表達問候之意:「尊體如何?繫念。請隨時示知近情,俾釋遠念為盼。」胡漢民鑒於蔣介石主動表示友好,便於21日通過王寵惠複電:

承念至感。弟到歐後稍勝在港時,惟尚比常人血壓高四五十度。昨始檢查身體,醫者為專門名家,待看其報告如何。

湯山被囚後,胡蔣之間一度尖銳對立,現在雖仍言不及義,畢竟互通音問了。

汪精衛的辭職本來就是虛情假意,蔣介石一時也還不想甩開汪精衛,因此,汪的復職是遲早的事。

汪精衛辭職後,胡漢民即積極規劃未來的內閣藍圖。他一度屬意孫科,致電鄒魯、陳融云:「吾人宜推轂闊老,勝於他人。」 「闊老」,即指孫科。但稍後,胡漢民又改變主意,擬以王寵惠出任行政院長。王和胡觀點相近,關係密切。1934年3月,溥儀僭位稱帝,汪精衛竟稱:「實無所用其驚異。」第二天,王寵惠即致函胡漢民,指責汪精衛稱:「昔之以推翻滿清自居者,近則厚顏聽其複位矣!」同函並對胡寄以希望,聲稱:「弟生平所服膺者,只有二人。總理在,總理而已;總理不在,先生而已。」 因此,胡漢民在致電李宗仁時表示:「內政擬以王亮疇緩衝。」

胡漢民主意既定,孫科即出面向蔣介石建議,以王寵惠出任行政院長,並謂宋子文、孔祥熙等均持同一意見,但蔣介石不聽 。8月19日,蔣介石、汪精衛回到南京。20日,王養沖以暗語致電胡漢民報告:「門、水回京,水復職。」門,蔣門神,代指蔣介石;水,代指汪精衛。22日,國民黨中常會開會,汪精衛照例繼續表示辭職,蔣介石則表示挽留,眾人不說話,汪精衛遂以沉默表示同意復職 。

汪精衛雖然復職了,伹是,國民黨內部的反汪派仍不肯罷休。8月29日,鄒魯致電胡漢民,認為汪之突然復職,是由於運動日本外務大臣廣田弘毅,向蔣施加壓力的結果。電稱:

汪突反職,由汪運動廣田,向蔣說話。現孫(科)、於(右任)、居(正)、戴(季陶)及二陳(立夫、果夫)仍力進行逐汪迎胡,蔣亦恨汪,借日壓己。六中全會時決改組政府。各方〈盼〉兄歸甚切。

30日,李曉生也致電胡漢民稱:

孫科竟與居正、于右任、戴季陶、孔祥熙、兩陳等一致反對汪精衛,但無具體辦法。蔣曾經表示,汪如果決不復職,亦不勉強。故汪雖復職,尚有問題。第六次中全會議決改組政府,俟五全大會再訂將來大計。

李曉生並告訴胡漢民,四川民政、財政已實現統一。蔣一意經營四川,無心南向,並詢胡行程。

鄒魯、李曉生的電報顯示:胡漢民、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有可能緩和,而和汪精衛的鬥爭則方興未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