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白之戰中的瞻化

國民政府中央做出和平調處的決定,調解大員還在路上時,藏軍卻在節節進攻,川康邊防軍不戰而退,不久甘孜縣全境及爐霍縣一部陷落。

1931年5月8日,旅長馬驌致電軍長劉文輝:「據古路、通宵兩村專人飛報,藏番由德格出發之前穹雅代本已於日前率兵五六百人,先後到達昌太奪古寺,隨遣人持傳牌到古路、通宵,命兩村頭人辦站,兩三日內定當進犯瞻化。」這裡的古路、通宵兩村今天都屬於新龍縣,也就是彼時的瞻化縣。

5月10日,馬驌又報:「接瞻化張縣長楷函稱,藏番已於三號由古路、通宵進據瞻城,特此飛報請示。」

5月12日,一個民間請願團致電蔣介石、蒙藏委員會、劉軍長等:「頃接瞻化急報,藏派穹雅代本率兵數百,進圍瞻城,肆行掠索,迅即懇政府立派大兵,救民水火。」

5月21日,劉文輝致電蒙藏委員會:「藏兵分道猛攻,瞻化被圍,當經飛令羅營往援,至麥理山,與敵激戰數小時,已將敵擊退,佔領疆格村,並經馬團長成龍率兵由馬邱廠前進。殊上瞻橋樑被敵破壞,並將加拉溝及順山之線扎斷,各方道路,均被挖斷,敵騎復增加至七八百之多,敵眾我寡,進展困難,瞻城遂失陷,羅營因此被敵包圍。經賞拉格總保,冒險由深山砍柴小道,順谷背山溝底引導出險。」

任乃強先生在《康藏史地大綱》一書中說:

「康軍(二十四軍)收復白利失陷地,進佔申科、湯古、維堆,圍攻大金寺,久不能克。達賴電請中央制止康軍前進。中央電劉總指揮發令制止。飭蒙藏委員會派員赴康調處。康軍遂停攻。

「藏軍乘康軍懈弛,協同大金寺僧,於民國二十年(1931)2月9日之夜,猛襲康軍。康軍倉促應戰,大敗潰。退入甘孜。見後方援軍尚遠,復退爐霍。朱倭土司素怨漢官,及是迎藏軍。藏軍遂佔領甘孜全縣及爐霍之朱倭一區,馳報達賴。達賴令更取瞻化。瞻化縣長張楷,糾民兵固守至5月,援軍不至,城陷被俘。藏軍遂占瞻化全境。」

不只瞻化一縣,藏軍還順勢佔領了瞻化南境外屬於里塘縣的穹壩、霞壩兩處地方。

前方情形不斷上報中央。而這時的中央政府更是焦頭爛額,一面是東北方面日本人步步進逼,已在九·一八事變前夜,一面在南方正與幾個紅色根據地的紅軍作戰,所以,還是希望經過調處,和平解決大白事件。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這時任四川省主席,又任川康邊防總指揮,但四川軍閥間彼此爭雄,二十四軍的主力拱衛在今瀘州、自貢、樂山等富庶之區,駐川邊軍隊只有馬驌所領一個旅下屬的一個多團。所以,也樂觀中央調停。

西藏地方政府自然也明了這時中央政府陷於何種困局,回電中央政府,說:「甘、瞻原屬藏地,應由藏軍佔領。唐特派員屢提撤兵,殊屬非也。」

6月18日,唐柯三報告「準備出關」,也就是出康定,前往已是前線的爐霍。

7月8日,唐柯三電報:「今日抵爐霍。相偕劉贊廷赴甘與瓊讓商妥和議地點,並催噶倫前來負責談判。惟瓊讓函中竟謂瞻系已地,已將張知事及署員眷屬四十餘人解昌都矣。」

這個張知事,正是任乃強先生瞻化視察報告中提到過的那位能幹的瞻化縣知事張楷。

此後,中央致達賴電,唐柯三致駐昌都的噶倫信,從要求對方退兵,又加上一條,釋放張知事,把這兩條作為談判條件。但藏方只爭論談判地方,而對撤兵和釋張兩條不做答覆。

8月15日,唐柯三又致電蒙藏委員會:「瞻化上瞻總保多吉郎加密派人來稱:瞻境藏軍增至八百。德門代本召全瞻頭人宣布中央已將瞻讓藏,彼等不相信,特來探詢。如中央武力收瞻,願做內應,可出快槍千五百支。」

17日又電:「劉贊廷赴甘月余,瓊讓毫不見。阿丕(駐昌都噶倫名)復劉信謂,占瞻乃收回原地,與達賴語如出一轍……自劉到甘後,由藏兵保衛,外方消息隔絕,有同監視。」

唐柯三這位調處大員本負和平使命前來,此時也建議中央:「愚見中央若主張強硬,電飭川省速揀精兵數營出關,並利用民兵表示收複決心,再飭滇青兩省武裝警告藏軍,或不戰自退。」

劉文輝也通過唐柯三向中央表示:「已電商劉軍同意,如中央授予籌邊全責,補助餉彈,並飭青滇協助,不但收回甘瞻,並可恢複全康。」

9月,中央的答覆仍然是要和平解決:「中央慎重邊務,處理仍取和平。」

10月11日,唐柯三再電:「阿丕來函,每自稱神聖國家、敝政府、拉薩國等語,妄自尊大如此,兵決不撤,亦不來甘。」

幾天後,西藏駐京辦事處也給蒙藏委員會上了一函:「達賴喇嘛早經派代表到康靜候中央專員接洽。現當日本侵佔遼吉情形緊急,我國人精誠團結一致御外之時,愛國熱情誰不如我。宜亟泯國內一切糾紛,集中全力以赴之。」具體怎麼辦,沒有說。沒有說撤不撤兵,沒有說放不放人,也沒有說糾纏了幾個月之久的談判地點和人員問題,但說清楚了一點,知道你們遇上了大麻煩。

10月20日,唐柯三以母親患病為由,請求終止使命回京盡孝。

蒙藏委員會還是請他留任,繼續和平使命。

這時,事情似乎有了轉機。那就是藏方的談判代表瓊讓態度好轉了。劉贊廷從甘孜回到爐霍,「據稱受瓊讓托,請其回爐解釋,表示好感,並謂諸事易解決……張縣長等行抵大金寺,不日釋回」。這位張縣長,就是瞻化的張楷知事。張楷主政瞻化時,正逢一縣首長從知事改稱縣長,所以,史料中會有兩種稱謂交叉使用。

唐柯三於1933年曾刊行《赴康日記》一種,即是調解大白之戰那段時間的日記。於10月22日記敘:「晴。張知事楷差其士兵何某來見,據稱渠等三十餘人,阿丕本允送回,所給馬牌,即系填寫甘孜字樣。詎行至德格,忽不放行。現在天氣已寒,懇速賜交涉,早日釋回等語。」藏方為什麼把答應釋放的人又扣在半路呢?實質是要錢。那時藏方手裡除了瞻化俘虜的張楷縣長等三十餘人外,還有一百多名川康邊防軍的俘虜,加起來共有二百人左右。藏方認為,釋放俘虜要用錢來籌謝。民國七年川藏衝突釋放俘虜時就得到過「巨款報酬」。唐柯三日記中對此也有記載:「藏方以民二、民七兩次放回川軍,均獲有巨款之報酬,頗思援前例要求。經餘力駁,謂既系墊付糧款,以二百人計算,每名月食糧價藏銀十元,十個月中,不過二萬元耳。再四磋商,始以藏銀二萬元定議。」並「議定分期歸還辦法」。錢不到手,對方便不肯放人,張楷一行,走到半路,又被扣留在德格。

最奇的是,瓊讓竟要求互相併不友好的談判對手「托購杭緞、線春各五匹」,並且指定「新花樣,其色要古銅、醬紫、深藍、菜灰」。唐柯三當然要理解為這是索要禮品,專門致電蒙藏委員會,「請購妥郵寄西康政委員會收轉,作為我饋送彼之物,祈速辦」。對敵雙方談判未開,而談判大員向對方提出這樣的要求,即便不是委婉索賄,也足以成為一樁奇聞。

11月7日,唐柯三報聞,劉贊廷與瓊讓議訂解決大白事件八項條件:

一、甘瞻暫由藏軍駐守,俟另案辦理;

二、大白事由瓊讓秉公處理;

三、雙方前防各退後二百里;

四、穹壩、霞壩、朱倭均退還;

五、大金寺欠漢商款速還;

六、被擄漢軍放回;

七、馬驌、瓊讓互派員致謝;

八、恢複商業交通。

這個協議,過於委曲求全是一定的,等於變相承認了藏軍對甘孜、瞻化的佔領。所以,身為川康邊防總指揮的劉文輝當即致電蒙藏委員會,「聲明不便贊同」。最不贊同第一條、第三條、第七條,以及政府採買東西饋送瓊讓。

在南京的西康籍人士為此更是群情激憤,「特組國防救亡會」對蒙藏委員會發出強烈要求:一、撤職查辦唐柯三;二、公布康藏交涉真相;三、甘孜、瞻對劃歸西藏,到底是蒙藏委員會的意思,還是唐柯三個人妄斷?

問題是,這樣的條約,西藏方面還有人反對,「有藏官上書達賴,反對退還穹霞、朱倭一條」。

蒙藏委員會無權決斷,把這個協議上呈行政院定奪。

蒙藏委員會這時可能也意識到採辦杭緞作為禮品送給瓊讓頗為不妥,致電唐柯三:「杭緞昨交郵已追回。」

1931年12月10日,行政院同意了這個條約:「查唐委員與西藏代表瓊讓議定解決康案條件八項,揆諸現在情勢,尚合機宜,仰即電知該委會即照此辦理。」署名是「院長蔣中正」。

但到了12月21日,蒙藏委員會又致電唐柯三:「所訂八條,外間頗多非議,旅京康人反對尤烈,本會及執事將為眾矢之的,望暫勿簽字,徐圖轉圜。」

12月22日,唐柯三日記:「晴。得成都友人電,謂當道始因省城各界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