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專題解說 第二章 諜光秘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主要的情報機構是陸軍總參謀部軍事情報局,由瓦爾特·尼古拉少校領導,在軍事情報局之下,是它的下屬機構——設立在各大軍區中的秘密情報站。到1917年時,由瓦爾特·尼古拉上校指揮的情報軍官已經有150多名。這些人中許多是在總司令部直接受他的領導,乘余的那些人分布在柏林和各軍區情報站,或者是在前線戰區司令部里工作。大部分特務由各個軍區軍事情報站直接領導。當時德國軍事情報局的活動經費除俄國外,在歐洲首屈一指。瓦爾特·尼古拉擔任德國軍事情報局的領導工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之後六天。

瓦爾特·尼古拉是一個作風嚴謹、對自己和部下要求嚴格的人,從他的性格特點來看,他更像是一位嚴格執行命令、嚴格進行機構管理的普魯士軍官,比起在他之前和之後的兩位赫赫有名的同行,他似乎顯得過於謹慎或外行。但是在他的手下薈萃了一批縱橫諜海的天才間諜,比如被後人一直稱為「諜海女王」的瑪塔·哈麗、最傑出的特工巴龍·施盧加和施拉格米勒等。瑪塔·哈麗成了間諜的代名詞,而巴龍·施盧加被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最成功的德國特務,施拉格米勒則為歷代間諜學校樹立了教材。當然,瓦爾特·尼古拉所領導下的情報機構也存在著許多缺點,尤其是在對於美國情報的搜集上,更是出現了大的失誤。由於瓦爾特·尼古拉是傳統的普魯士軍官,而非職業情報人員出身,所以在他的身上有著普魯士軍官忠於職守但視野閉塞的特點,他的情報對象始終關注和集中在德國的傳統對手英、法等歐洲的國家上,卻忽略了新生的美國,在當時的德國,還沒有哪位軍隊的將領能預料到美國會捲入到這場戰爭中來,並且成為了德國最致命的對手。

對於這個已經成為了世界強國並有著扭轉戰局能力的美國,任何一種對它的忽視都將是致命錯誤。德國的軍事情報局恰恰忽視了美國的存在。據資料記載,在美國已經參戰了幾個月之後,德國軍事情報局甚至才開始準備對這個新的敵人展開間諜活動。但一直到最後,負責搜集美國情報工作的只有7個間諜,這個數目是那樣微不足道,顯然是難以和美國的重要性相匹配的,由此可見,相對於幾年之後那種遍布全球的諜報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情報工作還只是停留在它的創建階段。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情報工作還是比較膚淺的,即便是對於德國的主要敵手,德國軍事情報局的工作成果也是漏洞百出的,它居然沒有事先察覺和報告在戰場上出現的一種劃時代的可怕的新式武器——坦克,當這個龐然大物在索姆河戰役中突然出現,轟隆作響地壓向德軍戰線時,導致了德軍的目瞪口呆和驚慌逃竄,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件事對瓦爾特·尼古拉來說,真是個莫大的諷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的軍隊被改編成為魏瑪共和國的國防軍,儘管戰勝國為了防止德國的東山再起,對德國的軍事復興作了各種限制,然而對於德國的這個不算太起眼的情報部門卻沒放在眼中,德國的情報部門並沒有受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和束縛,為了對付當時德國內部的紛亂局面,特別是為了對付傾向於蘇聯的人民革命,德國陸軍參謀總部被保留了下來,因為它對於穩定德國的軍隊是能發揮巨大作用的,畢竟它還是德軍傳統上的最高指揮部,雖然賦予它權力的德皇已被推翻了,但無論哪一派勢力,也還仍然承認它的權力並樂於和它打交道。這個改了稱呼的德國參謀總部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設計逐步恢複了德國的軍事情報機構——軍事情報局。

瓦爾特·尼古拉所領導的德國軍事情報局雖然沒有被凡爾賽條約所終結,然而卻被他的競爭對手所吞併。軍事情報局在被轉交給柏林的陸軍參謀總部以後,已無力再維持昔日的規模,它被縮小為情報組,並被歸屬於參謀總部下屬的外國軍隊處,它的職能和職權顯然已大大降低了,處於了一個不顯眼的位置。取代瓦爾特·尼古拉位置擔任情報組組長的是昔日情報局中老資格的弗里德里希·格姆普少校,為了避開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處心積慮的德國為自己的軍事機構披上了許多偽裝,參謀總部被改稱為軍部,外國軍隊處則變成了軍部三處,情報組也隨之變成了軍部三處的諜報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從名字上引起戰勝國的懷疑和注意。大戰結束後,瓦爾特·尼古拉仍然留在了德國的情報部門,1935年,他被晉陞上校軍銜,擔任希特勒的情報顧問。

這期間發生的雅各布間諜案,真是讓瓦爾特·尼古拉眼界大開,當時有一個名叫伯爾托德·雅各布的新聞記者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在這本書中詳細透露了當時正在重新武裝的德軍情況,其中包括德軍的各級組織結構、人員分布情況以及各個軍區的內情,並列舉出了168名德軍指揮官的姓名和他們的簡歷等等,內容之詳細,足以讓德國的情報部門目瞪口呆,這對於正在暗中擴軍備戰的德國來說,無疑是天機外泄。這本冊子引起了希特勒的震怒,瓦爾特·尼古拉被勒令徹底清查此事。接受任務的瓦爾特·尼古拉寢食難安,他精心設計了一個計畫,派遣一名特工人員冒充德國的出版商,以商談出版事宜為名,把雅各布從英國騙到了德國,並把他綁架到了德國的秘密警察總部。

瓦爾特·尼古拉上校親自主審,希望能從雅各布的口中掏出驚天秘密,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向雅各布泄露了國家機密,但審訊的結果卻讓瓦爾特·尼古拉大為震驚,雅各布告訴他,他所有的信息都是從德國的報紙中獲取的,他的武器只是卡片、剪刀和糨糊瓶。出於對雅各布間諜天分的欽佩,瓦爾特·尼古拉沒有難為他,很禮遇地送他離開了德國。但這件事給了瓦爾特·尼古拉一個啟發,原來間諜工作還可以這樣做,從此在他所負責的部門中出現了一個專門小組——從一個國家正常的刊物中去收集情報。這種方法要看是誰來用,「二戰」時英國有個著名間諜就是選用這個方法,得到了希特勒和英國同時授予的兩個最高勳章。

西德尼·賴利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間諜之一,他本是俄屬波蘭公民,後來去了英國倫敦。在那裡,他以「精通數種語言、自信而無畏」的特長而成為英國軍情六處的特殊間諜。後來,有人為他寫了本傳記,作者對他的評價相當高,「沒有第二個間諜能擁有賴利那樣的影響力」。書中還說,賴利是個擅長搞暗殺的行家,通曉下毒、刺殺、槍殺等各種手段,並且此人天性多情,擁有很多的妻子。在間諜史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傳奇人物,西德尼·賴利就是其中的一個。在名分上,西德尼·賴利是屬於英國的軍情六處,可實際上他到底是在為誰服務,這個問題就像他本人一樣,誰也搞不清楚。

西德尼·賴利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顯得神秘莫測:首先是他的身世,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出生在愛爾蘭的蒂珀雷里,他的父親是一個愛爾蘭的船長。但事實卻完全是另一回事,事實上他的父親是維也納的一個猶太醫生,他的母親是一位普通的俄國婦人,他是這個猶太醫生和俄國婦人的私生子,他的出生地也不是在愛爾蘭的蒂珀雷里,而是在俄國敖德薩附近的一個小鎮,可以說他算得上是半個俄國人。這樣的身世是西德尼·賴利絕對不願意對人提及的。也許是因為具有猶太人血統的原因,西德尼·賴利很早就離開了家鄉外出經商。思想開放的他游遍了俄國後又隨著移民船到了南美洲的巴西,貧窮的巴西不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於是沒多久他又從巴西前往在世界上比較發達的英國。剛到倫敦的他人生地不熟,處境十分艱難,無奈中,他在報上看到有一政府部門要招募員工,落魄潦倒的他前去碰碰運氣,還好他那週遊世界的經歷幫上了忙,見多識廣、口才流利的西德尼·賴利被錄用了。這時他才知道,自己將要為之服務的是英國的情報部門,雖然與他經商的宿願不搭邊,但那種冒險刺激的生涯倒也適合於他。多年的飄泊,早已使當時的西德尼·賴利練就了心狠手辣、說謊正常的一副「好心態」。

在倫敦站住腳的西德尼·賴利很快就結識了一位年輕而富有的英國寡婦,1899年,他與這位有錢的寡婦結了婚。因為西德尼·賴利對俄國很熟,所以英國情報局把他派往俄國卧底,於是他帶著在英國娶的妻子一同回到了俄國。這時的他早和以前不同了,他以一個有身價的商人的身份住進了俄國的首都聖彼得堡,以此為掩護,為英國收集有關俄國的情報。每天出入社會名流圈子的西德尼·賴利很快就結識了一個被稱為明石大佐的日本人,這個明石大佐的公開身份是日本派駐俄國的大使館武官,實際上是一個日本間諜。與西德尼·賴利一樣,他們都是為收集情報而來的。在交往中,生性狡詐、具有超人的說謊本領和高超的應變能力的西德尼·賴利一眼就被明石大佐相中了,他發現西德尼·賴利對俄國並沒有什麼感情,正是一塊當間諜的好材料,決定利用他為自己搞情報,於是建議賴利到中國的旅順口做生意,並表示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按理來說,受雇於英國情報部門的西德尼·賴利任務在身,是不可以隨便亂跑的,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