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專題解說 第一章 風雲人物

德意志帝國的統一,政治上的頭號功臣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而軍事上的頭號功臣則非老毛奇元帥莫屬,因為軍功卓著,老毛奇被譽為「德意志之劍」。與形象強悍的俾斯麥不同,老毛奇看上去像個文弱的書生,但別看其身體瘦弱、不愛說話,一生的經歷也沒什麼傳奇色彩,但他卻是一位威震歐洲的軍事統帥,不但被歷代德國軍人奉若泰山北斗,而且也被其他歐洲各國軍界看作一代宗師。

老毛奇的全名是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他是德國總參謀部最著名的參謀長和軍事戰略家,德軍總參謀部這個效率極高的戰爭機器就是在他的手中完善起來的,他是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打敗奧軍和法軍的實際組織指揮者,為了與他的侄兒小毛奇相區別,故把他稱為老毛奇。和許多普魯士的名門一樣,毛奇也是出身於軍人世家,只是在他之前,他的家族的名氣不那麼顯著罷了。毛奇的父親曾經在腓特烈大帝軍中當中尉,愛上一位漢堡銀行家的女兒,因為未來的岳父不希望自己的女婿是軍隊的低級軍官,所以於1796年從軍中退役,在德意志北部海港城市呂卑克定居下來。後來因為經商務農均失敗,不得不再次從軍,加入丹麥軍隊當了一名少校。老毛奇在10歲時就被送進哥本哈根皇家軍校,16歲時獲得了丹麥皇家近衛軍少尉軍銜,也就是說他成了丹麥的一名下級軍官。1821年在參觀過柏林之後,老毛奇確信小小的丹麥不是他的用武之地,而普魯士才是他施展宏圖的理想之處。1822年3月,毛奇通過考試加入了普魯士軍籍,成為了駐奧得河畔法蘭克福第八近衛師的少尉軍官。一年以後,他又通過考試,進入了普魯士軍事學院,當時學院的院長就是著名的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少將。

1828年,從軍校畢業後的老毛奇進入了普魯士總參謀部做了一名見習軍官,在此期間,他發表了重要的軍事著作《論軍事測繪大綱》,因而受到了軍界的重視,在地圖測繪部待了4年之後,於1832年正式成為總參謀部軍官。在總參部默默無聞地工作了近30年後,1857年,總參謀部人事處長馮·曼陀菲爾少將向國王建議,由毛奇接任賴赫爾的總參謀長之職。這時的老毛奇已經57歲了,但在軍隊中還是一個無名之輩,他當了25年的參謀軍官,唯一的指揮職務是曾經當過幾個月的連長。當時絕不會有人想到,他能在這個遭人鄙薄的總參謀長職位上一變而成為駕馭全軍的高官顯貴。

老毛奇是個愛好寫作的人,1841年,他曾發表了一篇論述西部邊界問題的文章,當時的他從純軍事角度指出,普魯士地處歐洲中心這一不利的地理位置,而且被列強所包圍,隨著普魯士的不斷壯大,周邊列強以一種複雜的或者說是一種充滿嫉恨的心情注視著它。即使在和平時期,普魯士也必須像一支面對強敵的大軍,常備不懈,嚴陣以待,並提出德意志各民族應聯合起來。他的這種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的想法與後來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不謀而合。那時的德軍總參謀部平時主要負責測繪製作地圖,研究軍史中的經驗教訓,總結戰爭的規律,戰時則負責軍隊的軍需供應和為司令官起草命令、計畫行軍道路等輔助工作,實際上也就是一個調研及後勤機構,作為參謀總長的老毛奇並沒有軍令權,他只是對普魯士戰爭部長負責,他也沒有出席內閣會議、晉見國王的權力,這與德國後來主宰軍事大權的總參謀部的職能和地位是根本不同的。

老毛奇開始走馬上任之時,正是商業和工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工業的迅猛發展不僅使百萬大軍的裝備得到改善,而且由於交通事業的革命,使軍隊的機動能力也有極大提高。線膛火器射程和殺傷力的提高,勢必會引起戰術和戰鬥樣式的變革。老毛奇的偉大之處首先在於,他清晰地覺察到了這一變革在理論上的意義,並試圖將其應用到制訂未來動員和進軍的計畫中去。他敏銳地追蹤後膛步槍和後膛裝葯的線膛炮這些新式武器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思考電報、鐵路這些新生事物在軍事上的應用。毛奇明白,過去依靠統帥在戰場上即興作出性命攸關的決策的方式已經落伍了,在一個工業時代,指揮官要調動方方面面的社會因素來打一場仗,也要受這些因素的制約。所以戰爭不能是即興的,必須是理性的,戰爭可以事先規劃,而且必須事先規劃。在老毛奇的默默努力下,「普魯士總參」這個軍事機構被漸漸發揚光大,他重新改組了普軍,為他們配備了新式武器,建立了強大快捷的鐵路系統。經過一番努力,普魯士軍隊實力飆升,堪稱歐洲一流,毛奇所想要的,是一部真正高效率的軍事機器,而他也的確做到了這一點。在他的任期當中,普軍統一了命令文書的用語和格式、戰略戰術原則等,使德國的軍隊真正成為了一部高效的戰爭機器。

1864年初,普魯士與丹麥之間的戰爭爆發,老毛奇作為總參謀長在統帥部做些協助指揮部隊的工作。按照他的作戰計畫,普軍對丹麥軍採取鉗形攻勢,很快就擊敗了丹麥。1866年初,普魯士與奧地利的戰爭迫近,普魯士國王特地發出指令,這次戰爭的軍事命令直接由老毛奇發給戰地各軍,而無需再通過軍政部,這成為了總參謀長直接指揮軍隊的開端。毛奇把所有鐵路動員起來,迅速將兵運到了邊境。在初期戰鬥中,普軍步兵利用新型擊針式步槍和新型戰術,在絕大多數地區取得了勝利。7月3日,各路普軍按老毛奇的計畫從不同方向在戰場上集中,當毛奇在望遠鏡里看到普魯士的幾路大軍按計畫趕到會戰地點時,他對普魯士國王只說了一句:「陛下今天不僅贏得了這場戰役,而且贏得了整個戰爭。」普奧七周戰爭最後的結局是奧地利退出了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統一了整個德國北部和中部。當和約剛剛簽訂的時候,毛奇已擬訂出與法國的戰爭計畫。普奧戰爭之後,毛奇因功晉陞中將軍銜,而且進入了最高決策圈,這時毛奇已經65歲了,而總參謀長這個位子,當時地位仍然不高,要想繼續晉陞,正常途徑是去擔任陸軍的軍長,但按照他這個年紀和過去的指揮職務經歷來看,已不太可能,因此毛奇提出退休的要求。但普魯士國王在戰爭中看到了毛奇的能力和對軍隊建設的貢獻,堅決駁回了他的退休請求。

普魯士軍隊在普奧戰爭中的勝利,極大地震撼了整個歐洲,同時也使當時不為人們所重視的總參謀部名聲遠揚。這是這個世紀普魯士取得的第二個巨大勝利,它是一個具有堅忍不拔意志和科學工作態度的總參謀部的集體的力量,這是在歐洲戰史上第一次由處於第二位的、負責計畫和參謀的參謀長所取得的偉大勝利,而不是由一位傳統意義上的統帥和總司令取得的。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這一次老毛奇被賦予了對普魯士軍的指揮全權。毛奇採用鐵路進軍、協同配合、分割包圍等戰術,一舉擊敗了混亂一團的法軍。當色當會戰開始時,毛奇對普魯士國王威廉說:「近衛師進攻了,我祝賀陛下取得本世紀最偉大的勝利。」9月2日,拿破崙三世率10萬法軍投降,老毛奇驅兵直逼巴黎城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在凡爾賽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最終統一了,一個強大的德國從此出現在歐洲的大陸上。

老毛奇的勝利使他獲得豐厚的物質獎勵,作為在兩次對外戰爭中立下大功的他,德意志帝國的國會獎勵其一筆豐厚的賞金,老毛奇用這筆賞金購置了在西里西亞的克萊騷莊園,埋藏在他心中很久的一個夢終於實現了,那就是回到鄉村,重新獲得曾被他的父親揮霍掉的田園。在他的眼裡,貴族沒有地產是不可想像的,也不可能持久。老毛奇一生著有《毛奇軍事論文集》和《軍事教訓》等軍事著作,對世界軍事史影響很大,很值得後人研究。可以說,西方軍隊中流行的「委託式指揮法」、「閃擊戰」等理論,都是從老毛奇那裡首開先河的。晚年時的毛奇依然充滿了普魯士的軍國主義精神,宣揚所謂的「沒有戰爭,世界就將沉淪於唯物主義」的理論。1891年4月24日,老毛奇病逝於德國柏林,但以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受到了後人的永遠敬仰。

赫爾穆斯·馮·毛奇,德國大將,老毛奇之侄,又稱小毛奇。他出生於一個典型的普魯士容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的熏染,1880年任老毛奇副官,1891年起先後任德皇威廉二世侍從武官、王牌師師長、德軍軍需總監等職,1906年任德軍總參謀長。他聲稱自己一生的工作都是為了準備發動世界性的戰爭。

因為他有偉大的叔叔老毛奇,加上其德皇威廉二世的侍從武官出身,性格軟弱的他超越許多比他更能幹的人出任了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除了蒙其叔父老毛奇的福蔭外,他長年在德皇身邊,倍受重視,深體德皇之意。他與皇親國戚們的關係非常融洽,獲得德皇的信任與王公大臣們的喜愛,他自知難以擔此重任,但德皇威廉二世卻當面應允「戰時我會代而行之」的話語,在不太熟悉軍事的情況下,小毛奇開始主持「一戰」初期的「施利芬計畫」的修改與實施。像小毛奇這樣一個沒進過軍事學院,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