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十三章 決定命運的一年——戰爭的轉折

1914年9月末,3萬加拿大遠征軍從魁北克城上船出發,經過短暫訓練,被派往法國前線。整整兩年,士兵們在塹壕戰中拼殺,看著同伴死於冷槍、疾病、毒氣,在機槍彈雨中倒下。1916年7月,在阿拉斯南邊的索蒙,因為英軍總部黑格將軍的瞎指揮,協約國軍隊一天內傷亡近5·7萬人。紐芬蘭團一次衝鋒,軍官全部損失,幾乎全團覆滅。索蒙之敗後,協約國在西線太需要一場像樣的勝利了,於是把目標投向了法國阿拉斯市以北的維米嶺。

維米嶺是法國阿拉斯市以北維米鎮附近的山嶺,這個地方是德國在整個西部戰線守衛得最好的。因為維米嶺是高地,所以雙方都認為這是一個軍事戰略重地。英國和法國都在1915年進攻維米嶺,但結果都是以慘敗告終。單法軍方面,就有15萬士兵陣亡。1917年,協約國決定再次向維米嶺進攻,此次執行進攻任務的是加拿大軍。

1917年4月9日,復活節的清晨,法國北部阿拉斯城外的維米嶺上,大雪紛紛飄落。4個師的加拿大步兵靜靜地等待著總攻的信號,冰冷的雪花讓他們想起萬里之遙的家鄉和親人,就在前一天,許多士兵寫下了可能是他們最後的家信。士兵們臉上毫無表情,他們清楚面對的將是怎樣的戰鬥,但心裡的熱血在燃燒,這是他們第一次為了年輕的加拿大的榮譽而戰。在這之前,加拿大軍在「一戰」中幾乎沒什麼表現,為了贏得此戰的勝利,加軍將其4個師調集來參與維米嶺戰役,並制定了良好的作戰方案。加拿大軍隊在2日就開始用炮轟擊德軍的戰線,總共用了100多萬發炮彈來轟擊維米嶺,此次轟擊持續了一個星期,是在這次戰役之前從未有過的。在復活節這一天,加拿大軍隊開始向德軍的防線發起總攻,經過3天的激戰,加拿大軍隊以傷亡1·1萬的代價控制了整個維米嶺,而德軍方面大約有2萬多名士兵陣亡,4000餘人被俘虜。

經過4天血戰,西線最堅固、號稱牢不可破的維米嶺就此落入了協約國軍隊的手中,而維米嶺之戰繳獲的武器和俘虜數量都超過了之前所有的戰役。這場戰役是加拿大軍隊開戰兩年多以來的頭一次大捷,整個戰場為之震動。也是加拿大軍隊第一次作為國家武裝整體出現在戰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兵們並肩作戰,證明了他們擁有同樣出色的軍官、同樣英勇的戰士,能攻克最堅固的堡壘。此戰役以後,加拿大軍已經成為了西線戰場最強大的部隊,在索姆河戰役後,更是贏得了「先鋒隊」的聲譽。戰後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1平方公里的領土送給加拿大,以感謝其在此戰役中的貢獻和犧牲。

1916年,參戰的任何一方都不存在真正的成功:凡爾登戰役嚴重削弱了法國;英國在索姆河也沒得到什麼特別的好處;俄國國內陷入了革命的邊緣。另一方面,奧匈帝國又承受了新的失敗,德國也經歷了幾乎令其無法承受的巨大消耗。交戰各方在精疲力竭之中就像一個個被揍暈了的拳擊手,惶惑地走進了1917年,沒有人看得出這場漫長的屠殺活動行將結束。從1917年2月起,魯登道夫準備了一道正面大為壓縮但組織嚴密的防禦地帶——興登堡防線,又稱齊格菲防禦地帶。該防線位於從阿拉斯到蘇瓦松防線之後約30公里處,興登堡對此表示讚賞,並決定撤到新的防線。縮短的防線用較少的師即可堅守,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機動預備隊。在德軍原來的防線和新的防禦地帶之間,田野荒蕪,村莊和城鎮被夷為平地,叢林被燒毀,水源被投毒,道路遭到破壞。實際的撤退從2月開始到4月結束,整個過程極為秘密。

為了為即將發動的尼韋爾攻勢做準備,英軍決定發起一場阿拉斯戰役。1917年伊始,阿拉斯又成為了同盟國與協約國軍隊爭奪的焦點,同盟國一旦奪占阿拉斯就等於洞開了巴黎的門戶,整個法國便岌岌可危。從1914年到1916年,阿拉斯幾易其手,英法守軍在一片廢墟上加緊修建防禦工事。與此同時,攻勢凌厲的德軍在小鎮東部虎視眈眈,他們正在向這裡集結重兵,最高統帥路德維希甚至已讓人鑄好了紀念碑,準備在破城之日將它安放於小鎮的中心。

1917年4月9日復活節的清晨,在阿拉斯市以北維米鎮附近的維米嶺拉開了阿拉斯戰役的序幕,參加戰鬥的加拿大4個師進行了為期數月的周密準備,對維米嶺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猛烈炮轟,霍恩指揮的英軍第一軍團與艾倫比指揮的英軍第三軍團,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和毒氣攻擊之後,一舉突入法肯豪森指揮的德第六軍團的防線之內,英軍很快獲得了空中優勢。在戰役開始的第一天,加拿大軍隊猛攻並奪取了維米嶺山脊。高夫指揮英軍第五軍團在南面實施助攻,沒能取得進展。經隨後幾天的戰鬥,英軍的推進慢慢停了下來,雖然取得了戰術勝利,但沒能達成突破。

在經歷了1916年索姆河戰役的慘重傷亡後,英法聯軍得出了一條血的教訓:跟裝備精良、戰術多變的德國步兵師硬碰硬,無異於大規模自殺!他們變更了作戰策略,提前三個月在德國人的眼皮底下挖掘出了一條規模宏大的地下通道,復活節這一天,在猛烈的炮火打擊和毒氣攻擊之後,隨著英軍第三突擊師發起進攻信號,2·5萬名英法聯軍從指定出口衝出地面,奇蹟般地出現在德軍的面前,向駐紮在阿拉斯的德軍第二和第六步兵師發起突襲。緊接著,由霍恩指揮的英軍第一軍團與艾倫比指揮的英軍第三軍團,也一舉突入德軍第六軍團的防線之內。

此時,經過4天血戰,西線最堅固、號稱牢不可破的維米嶺已被加拿大軍徹底攻佔。此後,英法聯軍大獲全勝,以1000多人的微小傷亡擊潰了整個德軍師團,成功將戰線向前推進了十多公里,身後的巴黎從此安枕無憂。阿拉斯地道戰也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而維米嶺之戰也成為了加拿大軍隊的榮譽之戰。但是由高夫指揮英軍第五軍團在南面實施助攻沒能取得進展,經隨後幾天的戰鬥,英軍的推進慢慢停了下來。雖然協約國的軍隊在阿拉斯戰役中取得了戰術勝利,但沒能達成對德軍戰線的突破,這次戰役英軍傷亡近9萬人,德軍傷亡近8萬。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重建了阿拉斯小鎮。為了紀念在此戰役中作出英勇貢獻的加拿大戰士,法國政府將維米嶺上的1平方公里的土地贈送給了加拿大,用以建造維米嶺紀念碑,以紀念那些在此倒下的加拿大士兵。現在,屬於加拿大的維米嶺是個戰爭紀念博物館,由退伍軍人部管理。光陰荏苒,直至1990年,當地一個名叫阿蘭·雅克的男子決心對神秘的阿拉斯「地下城」展開調查。起先,雅克發現了「布倫海姆」區域,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多片未知隧洞區逐漸浮現。當時的英法聯軍部隊如何進駐地道,以及發起進攻的過程細節也被雅克一一整理出來。如今,阿拉斯小鎮當年挖掘的規模宏大的地下城也在修復後改建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以展示當年的戰況。

1916年10月將終時,凡爾登之戰看來要失敗了,法軍指揮官尼韋爾下令進行奇襲,德軍措手不及,退出了早些時候他們攻佔過的所有地方。對尼韋爾來說,這是鴻運高照的時刻,法國人渴望有一位英雄,就把他稱為勝利的締造者。尼韋爾誇口說,他掌握著勝利的關鍵,但他拒絕透露他的戰略。1916年12月31日,霞飛退休,「凡爾登的英雄」尼韋爾接替了他。

出身於軍人家庭的尼韋爾博學多才,能言善辯。他是法軍中少有的一名重視宣傳鼓動的將軍,他認為,軍人的勇敢精神來自他們對戰爭的熱情,而軍人的戰爭熱情,則需要指揮官的嘴巴來激發。尼韋爾尤其善於通過宣傳使上級支持他的計畫,特別在上級不理解他的計畫時,他更需要這樣做。他能在一幅巨大的西線挂圖前面,手持一根教鞭,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部隊擁有足夠的能力打勝這次戰役。這位霞飛的繼任者血氣方剛而且好大喜功,他勸說法國政府實施無情的、猛烈的進攻。他計畫對努瓦榮大突出部翼側實施一次大規模的「巨人般的拳擊」,這裡是協約國三年來力圖消滅的那個突出部,但是德軍又一次率先行動了,不過這一次是退卻而不是進攻。從2月25日到4月5日,德軍在魯登道夫的巧妙指揮下,退到有利於德軍作戰的興登堡防線,撤退最多近50公里,這是三年大戰中在西線最大的一次運動。

平步青雲的尼韋爾將軍在被任命為法國陸軍總司令時,已60歲了,凡爾登戰役中那句引起所有協約國遐想的有名的口號「他們不得通過」,雖然常被人認為是貝當所創造,其實是尼韋爾創造的。尼韋爾和他的助手芒讓將軍籌划了一個計畫,他們想發起一個攻勢,收復德軍在最初進攻凡爾登期間奪取的杜奧蒙炮台。1917年4月的阿拉斯之戰,實際是英軍為尼韋爾的攻勢所做的準備。法國總理潘勒韋被尼韋爾的如簧之舌所打動,表示:「將軍,如果你進攻的結果,只是收復我們這片廣大的領土和它所包含的一切,政府和國家將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尼韋爾聽後,報之以微笑道:「這有什麼?不過是不足道的小小勝利而已。我在埃訥河聚集的12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