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八章 封鎖與反封鎖——大洋中的較量

1904年,英國人提高了約翰·費希爾的地位,使他優於海軍部其他次官,嚴厲苛刻的費希爾成為了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實際負責人——海軍部第一次官。海軍部第一次官相當于海軍參謀長,在海軍大臣領導下統率海軍,因為這個職務是直接負責指揮海軍戰鬥的,所以在戰時他要比海軍大臣更有實權。皇家海軍被費希爾勛爵一人把持,這是史無前例的。費希爾充分利用了這一變化,儘管當時的海軍第一次官對軍事行動沒有什麼控制權,但他卻在管理、計畫和政策方面行使了很大的權力。費希爾一心想使皇家海軍現代化,便開始施行一些改革。1906年,他發明了一種革命性戰船:無畏戰艦。這種裝備齊全規模空前巨大的戰艦令過去的所有戰艦黯然失色,靠這種領先技術,英國開始以最快的速度製造新的戰艦。1911年,英國的一支由無畏戰艦組成的艦隊駛往英吉利海峽。在這之後,所有重要帝國當時都加緊將資源投入在這種無畏戰艦的製造上,但由於英國起步早並享有技術優勢,所以一直在這場競賽中保持著領先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的10多年裡,世界目睹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海軍軍備競賽,在費希爾就任第一海務大臣時,正是大英帝國這個「海上霸主」面臨挑戰的時期,歐洲的後起之秀德意志帝國瞄上了海上霸主的位置,大有挑戰英國海軍地位之勢。德皇威廉二世是馬漢「制海權思想」的崇拜者,1895年,年輕的威廉二世宣布「德國的未來在海洋上」,根本不顧及英國人已經海上稱雄的這一事實,開始致力於建造一支龐大的海軍,在短時間內就把德國海軍的噸位追到了世界第二。這無疑強烈地刺激了英國,雖然德國並無意對英國發動戰爭,但英國人卻感受到了某種威協,這使得原本想放鬆一下造艦速度的英國不得不重新加快了造艦的速度,並得出了要使自己的戰艦達到兩倍於敵的口號。

費希爾對英國的造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費希爾看來,英國海軍的許多戰艦艦都已經過時了,有些艦隻壓根就是廢物一堆!所以,目前皇家海軍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大更新、大升級,他要的是更新、更大、戰鬥力更強的全新的戰艦。在隨後的十多年中,費希爾採取一系列步驟改造了英國海軍艦艇的質量,淘汰了大量戰鬥力很小的艦艇。在他的大海軍計畫中,把305毫米口徑大炮改為356毫米口徑大炮,威力巨大的無畏級戰列艦橫空出世了,世界海軍界由此掀起了一場革新風暴,由他領導設計建造的無畏艦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一直是海洋上的霸主、海戰中的巨星。

費希爾推出了「無畏」級戰艦之後,英國本國的戰列艦也和其他國家的戰列艦一樣顯得過時了,費希爾的批評者們說,這樣一來英國就喪失了自己在造船競爭中的領先地位,使德國人在更近於平等的基礎上參加競爭。費希爾反駁的論據是,革新遲早都要出現的,英國走在前面豈不更好?費希爾的這些改革,既遭到非議也有人贊成,他支持軍官教育,主張拆毀過時的軍艦,贊同能使備用軍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的核心船員制度。為了完成這些改革工作,費希爾在海軍中強行推銷他的「三R原則」,即無情、殘酷、殘忍。費希爾對皇家海軍的升級更新是以冷酷無情的手段進行的,所以海軍界甚至政府的不少人都對他很有意見,覺得這個人相當討厭,他的同事和部下也覺得他是一個專橫苛刻、不近人情的獨裁者。毫無疑問,費希爾所做的事情十之八九是對的,他的偉大改革使英國皇家海軍在其歷史最關鍵時期保持了強大的戰鬥力。他迫使海軍的每一部門審查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存在的問題,並提醒、敲打和誘導他們開始緊張的工作。但也正是在這樣不停的緊張工作之際,皇家海軍部成了一個令人不愉快的地方。

費希爾所督造的噸位大、裝甲厚、速度快、火力猛的無畏艦一誕生,就轟動了全世界的海軍界,這種戰艦可以說代表了一個國家海軍的實力。在茫茫的大海上,戰艦是無處藏身的,這種戰列艦簡直令其他的戰艦在戰鬥中毫無招架之力。其他國家因此都紛紛仿造,尤其是野心勃勃的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國海軍大臣提爾皮茨,開始讓德國加緊建造同一級別的戰列艦,英德海軍競賽進入白熱化狀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海軍擁有戰列艦21艘,德國海軍只有15艘;英國擁有戰列巡洋艦9艘,德國海軍只有5艘。英國皇家海軍的力量遠比德國海軍強大,因而迫使德軍的公海艦隊在整個戰爭期間被封鎖在基爾和威廉港中,成為了一支影子艦隊。可以說,在貫徹這些意義深遠的改革中,費希爾是功不可沒的,但在同時,他也在皇家海軍中為自己樹立了許多激烈的反對派,而他引以為榮的方法就是激起反對派們強烈的敵意,然後予以還擊。他是很樂意回敬對方的,他要讓大家知道,凡是反對他政策的人,不論是哪級軍官,必定要毀滅自己的職業生涯。至於那些賣國賊,也就是那些公開或秘密打擊他的人,「他們的妻子將成寡婦,他們的孩子將成無父孤兒,他們的家將成垃圾堆」。他一再重複這些話,「冷酷、無情和不能有憐憫心」是他經常掛在口邊的言詞。

費希爾是那個時期世界海軍史上一位重量級的人物,他冷酷無情、嚴厲苛刻的個性令人生畏,但他那獨一無二的海軍統帥和管理才能又令許多人欽佩,至少海軍大臣丘吉爾先生在口頭上是這麼說的——他曾兩次出任海軍首腦,但兩次都以辭職而告終。在費希爾兩次出任海軍首腦時,他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英國皇家海軍震驚了世界,他一手掀起的海軍革新風暴不但使英國皇家海軍實力大增,也直接影響了德、美、日等國艦隊的發展,開創了世界海軍史上的「巨艦大炮時代」。不管費希爾的工作能力有多強,人際關係永遠是重要的,在皇家海軍中有不少具有社會勢力和背景的軍官,他們中許多人對費希爾懷有敵意,他們有接近議會和新聞界的機會,且有很大一部分優秀有才能的海軍軍官同情他們,儘管不贊成他們所有的做事方法。也就是說,在英國的海軍界,從上到下存在著一大批反對費希爾的人,而且他們有著相當強大的勢力。在所有反對費希爾的人中,最主要的有當時主力艦隊總司令貝雷斯福德,費希爾冷酷無情的高壓手段,終於使自己自食其果了。兩派的對立,使得皇家海軍出現了可悲的分裂,幾乎每一名海軍軍官都被牽扯到這兩派的爭鬥中去,凡是第一海軍大臣提出的建議總司令都反對,兩派的人相互交錯,勢均力敵。1910年,69歲的費希爾在上上下下一片反對聲中辭職了。

1911年,性格同樣暴躁的雪茄愛好者丘吉爾成為英國海軍大臣,他是個海軍外行,曾對費希爾的才能甚為欽佩,常在海軍問題上請教費希爾。費希爾在英國海軍部是具有一定的威望的,至少海軍部不少一線指揮官、中層官員和技術官員都是他的擁護者。基於對丘吉爾指揮能力的不信任,「一戰」前夕,英國海軍部有不少人要求費希爾重返海軍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丘吉爾乾脆直接把費希爾召回來擔任海軍部第一次官。當丘吉爾作出這一決定時,很多海軍將領都強烈反對,因為他們認為丘吉爾和費希爾都屬於個性太強的人,一個暴烈衝動,一個冷酷專橫,這倆人湊到一起搞不好能打起來。不過丘吉爾認準的事誰也攔不住,就這樣,費希爾重返皇家海軍,領導他的軍艦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廝殺之中。

在這個階段費希爾遇到一件意外小事,即培根信件事件:培根艦長是海軍中一個能力比較強的軍官,也是一個費希爾的追隨者。費希爾要求在地中海服役的培根隨時寫信給他,告訴他所有發生的事情。培根遵命寫了些有分量的信,但是在這些信里培根有意無意地含有對頂頭上司的批評。費希爾喜歡培根信中提出論點的說服力,就叫人把它們付印並在海軍部廣泛傳閱。結果自然就流入到與費希爾對立人的手中,於是培根的信很快上了倫敦的一份晚報,費希爾因此受到了猛烈的攻擊,被指責鼓勵下屬對他們的頂頭上司不忠,這對費希爾來說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對於性格爆躁、辦事獨斷專行的海軍大臣丘吉爾來說,他與同樣辦事獨斷專行的費希爾的確是難以互容的。當時迫於壓力,丘吉爾惺惺作態地重新起用賦閑在家的費希爾,然而丘吉爾絕不會放棄作為海軍大臣的無上權柄,文官出身的丘吉爾開始利用職權百般排擠和架空費希爾,反擊果斷凌厲而且隱蔽。丘吉爾斷定性格強勢的費希爾是不會與他虛與委蛇的,因此他憤然辭職那是遲早的事。在剛開始的時候,費希爾和丘吉爾合作得還真不錯,大戰爆發的頭一年,英國皇家海軍就在福克蘭群島大獲全勝,一舉擊沉了德國遠東艦隊馮·施佩將軍所率領的4艘德國戰艦。第二年伊始,費希爾手下年輕的海軍名將貝蒂又在多格爾沙洲海戰中打沉了赫赫有名的德國重巡洋艦「布呂歇爾」號,皇家海軍為此威名大振。然而沒過多久,費希爾和丘吉爾的「蜜月」就結束了,在攻擊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中,兩人戰略對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費希爾對丘吉爾的自以為是忍無可忍,就在英國突襲艦隊浩浩蕩蕩殺向達達尼爾海峽的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