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程歷史紀實 第五章 東線風雲——「俄國壓路機」乘虛而入

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俄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羅曼諾夫家族在1914年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慶祝典禮,慶祝家族佔據俄國皇位長達三百年之久。在這混亂的三個世紀中,沙皇皇冠交替地被戴在天才和庸才頭上。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的小國變成一個歐洲強國,雖然其現代化程度還不完滿,還不完全像一個真正的歐洲國家,卻是一個擁有巨大財富的帝國,領土從波蘭一直延展到太平洋。1613年,在縉紳會議上,貴族、商人、僧侶和哥薩克上層的代表推舉羅斯托夫總主教菲拉列特的兒子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是為羅曼諾夫王朝之始。1741年,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繼位,男嗣斷絕。後由外戚當權,仍襲用羅曼諾夫王朝的室號。羅曼諾夫王朝長達三百餘年,對內實行絕對君主統治,對外實行侵略擴張政策,成為歐洲反動勢力的主要代表。歐洲的事務處處都有沙皇俄國的插手,沙俄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歐洲憲兵」。

尼古拉二世是羅曼諾夫王朝最具悲劇色彩的末代君主,生於1868年,是亞歷山大三世的長子,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但由於常年生活在宮廷,很少和外界接觸,甚至對朝中的大臣也不甚了解。19歲時尼古拉開始在軍隊服兵役,一年後開始出行歐洲。在途經德國黑森-達爾姆施達特公國時,尼古拉遇到了公國的公主阿莉薩,也就是英國維克多利亞女王的孫女,尼古拉對阿莉薩一見傾心,與她成婚。阿莉薩是個好弄權術的女人,她不甘寂寞,對朝政處處干涉,作為皇帝,本該保持公正的尼古拉二世卻沒有對愛妻進行干預。在皇儲阿列克塞血友病發作時,阿莉薩請了一位名叫拉斯普京的妖僧來為皇儲「治療」。這位拉斯普京也算是個怪人,在戰前曾給尼古拉的皇后阿莉薩寫信說「不要參戰,這場戰爭將會使你失去一切」。事實正是如此。拉斯普京幸運地「運功」治好了皇儲的病痛,從此之後,拉斯普京就在阿莉薩的庇護下禍亂宮廷,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沙皇一家,尤其是皇后的威信跌到了最低點。

1894年10月,年僅49歲的亞歷山大三世突然暴死,26歲的尼古拉二世被推上了沙皇的寶座,老師告訴尼古拉:「所有政治原則中最錯誤的一條就是讓人民擁有權力,如果命運給我們一個致命的禮物——人民議會,我們的生存條件將不可想像。」年輕的尼古拉記住了一條原則,即沙皇是所有俄羅斯人的父親,這不僅是沙皇的權力,也是神聖的義務,絕不許把這個權力讓與他人。尼古拉二世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代沙皇,他在1896年5月18日登基時,按照傳統,俄國宮廷在莫斯科為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因謠傳沙皇將賞賜豐厚的禮物,使數十萬群眾聚集在莫斯科的霍登廣場,因擁擠而互相踐踏,造成3000餘人傷亡,史稱「霍登慘案」。加冕典禮上的悲劇為新繼位的尼古拉二世的統治蒙上了一層陰影。尼古拉二世繼位之初,即逢俄國的動亂之秋。自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俄國便喪失了它在歐洲國際舞台上的霸主地位,與昔日盟國德國間的政治和經濟矛盾也越來越深。面臨身邊強國的威脅和不利的國際處境,沙皇政府不得不與昔日的死敵法國結盟,希望藉助法郎和法國的軍事援助而站穩腳跟。

在國內,尼古拉二世統治下的俄國是一個經濟上落後政治上反動的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國內充滿尖銳複雜的矛盾,群眾鬥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社會各階層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政治民主運動。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在首都爆發了「流血星期一」事件,引發了1905年的革命,有「俄國的俾斯麥」之稱的斯托雷平擔任了內務大臣的職務,他提出「先安定,後改革」的口號,將行刑隊和戰地軍事法庭派往俄國各地,大肆逮捕和屠殺進步人士,行刑隊的絞索被戲稱為「斯托雷平的領帶」。1905年的革命被血腥鎮壓了,但是不久後,沙皇統制下的俄國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問題。

在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世界上的幾個新興強國的發展相繼進入大規模的工業化階段,它們為了獲得原料產地和海外市場,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英、法、俄三國結成的協約國和德、意、奧三國結成的同盟國兩大集團,這兩個政治軍事集團對抗的結果就是1914年爆發的世界大戰。7月29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沙皇尼古拉給德皇威廉發去一份電報,電文表達了「對一個弱國發動一場不光彩的戰爭」的憤慨。他質問德皇威廉:「能不能阻止他的盟友不要走得太遠?」德皇威廉給沙皇尼古拉發去的回電中,表白了自己對和平的期待,並說:「我正在利用我的影響力促使奧匈人直接與你達成令人滿意的諒解。」這說明當時的尼古拉二世還是希望能避免戰爭爆發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尼古拉二世把俄國帶入了戰爭中,由於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同時由於皇后寵信「妖僧」拉斯普京,引起了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沙皇失去了軍部、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在戰爭中俄國軍隊屢遭失敗,本來就很落後的俄國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戰爭的災難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無法忍受沉重的壓迫,此時的尼古拉二世已經眾叛親離,內閣提出辭呈,杜馬也在軍隊的支持下要求沙皇退位。1917年3月8日,俄國二月革命爆發,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在奧拉寧堡宣布退位,羅曼諾夫王朝的腐朽統治就此被推翻。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後,把皇位讓給他的弟弟米哈伊爾,但整個杜馬臨時委員會以及大多數其他大公都反對他當皇帝,新任內閣首相李沃夫公爵、克倫斯基等都向米哈伊爾表示,不能保證他的人身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米哈伊爾拒絕繼承王位。當天米哈伊爾再次發表聲明,宣布拒絕接受皇帝位子。他於3月2日晚6點簽署了放棄王位的詔書,詔書寫道:「我請求俄羅斯帝國所有公民服從在國家杜馬提議下產生的、擁有全權的臨時政府,直到在最短時間裡在普遍、直接、平等和無記名投票基礎上產生的立憲會議作出表達民意的管理方式的決定。」

當天晚上,臨時政府成立。就這樣,在俄國持續了千年之久的君主制宣告結束,統治俄國三百餘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宣告滅亡。

臨時政府成立後,沙皇一家被安置在皇村,當時,皇后亞歷山德羅和4位公主及皇太子阿列克塞早就提前被軟禁在那裡了,隨後沙皇也被押送到那裡。至於要如何處置沙皇一家,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準備先把沙皇一家送到摩爾曼斯克,再去丹麥,英國政府也決定派巡洋艦來接走沙皇。但形勢發生了變化,臨時政府決定把他們轉移到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917年8月1日,尼古拉全家離開皇村,在300多人的武裝衛隊押送下登上去西伯利亞的火車,於8月6日到達托博爾斯克,皇室一家被安頓在前省督的住宅里。

當年11月,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有一段時間托博爾斯克處於革命熱潮之外,老的市議會繼續掌管這座城市,皇室一家仍由臨時政府任命的委員會負責看守。11月下旬,當地第二步槍團成立了士兵蘇維埃,沙皇全家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轉而囚禁於葉卡捷琳堡,這是沙皇一家在人間最後的住所。1918年5月,捷克兵團發動叛亂,6月,在西伯利亞的鄂木次克成立了西伯利亞臨時政府,葉卡捷琳堡處於危險狀態,沙皇有落入白衛軍手中的危險。當時白衛軍的隊伍正在漸漸迫近葉卡捷琳堡,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1918年7月17日凌晨,沙皇夫婦和他們的五個兒女,還有一個醫生、一個廚子、一個男僕和一個女傭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官員槍殺。

此後在1918~1919年間,共有19名羅曼諾夫家族成員遭到處決,亞歷山大三世的後代完全被消滅殆盡。尼古拉二世的結局以悲劇告終,羅曼諾夫王朝以覆亡收場。幾天後,蘇維埃的敵人攻佔了烏拉爾首府,但他們沒有找到尼古拉二世。蘇維埃政權槍決尼古拉二世,不但扼殺了那些想要打著尼古拉二世這桿大旗向蘇維埃開戰的人的幻想,而且結束了俄國的一個時代。不經審判槍斃沙皇全家,這種做法並沒有為蘇維埃政權添加光彩,反而授人以柄,畢竟尼古拉二世是自動退位的沙皇,並沒有現行的反革命行為。而其家人和隨從更是全然無辜的,最小的王子尚未成年,正因為如此,槍殺皇室一家的真相長期以來一直被保密。

被稱為「歐洲憲兵」的俄國,在歐洲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歐洲所有的事務中,都離不開它的影子。為了對抗以德奧為主的同盟國,英國和法國把它拉到了自己的一方,組成了協約國,共同對付新崛起的德國。地廣人多的俄國巨人,像具有魔力似的迷惑著歐洲。儘管它在19世紀的克里米亞戰爭和日俄戰爭中的慘敗暴露出了它在軍事上的無能,但是人們仍然認為俄國是不可能被徹底戰勝的。俄國兇悍殘忍的哥薩克騎兵和取之不盡的兵源,在歐洲已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