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反抗 國家恐怖主義與合理的恐怖

馬克思身處十九世紀的英國,正值土地資本向工業資本過渡,由此造成種種貧困悲慘的景象。他有很多材料可以對原始資本主義作出精闢的分析。至於社會主義,他從法國革命獲取了一些教益,但與他的學說相矛盾。除此之外,他只好談論未來,而且談得相當抽象。因而,他在其學說中將最有價值的批判方法與最有爭議的空想救世說糅合在一起,這就不足為怪了。不幸的是,根據定義,他的批判方法應當使自己適應現實,卻越來越與事實脫節,因為它想忠實於預言。人們認為,會從空想救世說中去掉不符合真理的一切,這已是一個跡象。這一矛盾在馬克思生前已可以覺察到。在《共產黨宣言》發表後二十年,《資本論》問世,這時《共產黨宣言》中的理論已不再完全正確。但《資本論》沒有寫完,因為馬克思晚年將注意力傾注於大量社會的與經濟的新事實,需要重新使其理論體系與之適應。這些事實尤其與俄國有關,而他在那時以前並未加以重視。人們知道,莫斯科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於1933年停止馬克思全集的出版,而那時尚有三十多集有待出版,這些未出版的內容無疑是不夠「馬克思主義」的。

不管怎樣,馬克思去世後,仍有少數信徒依然忠於他的方法。創造歷史的馬克思主義者相反卻剝奪了這一學說中的預言與啟示錄式的方面,以便實現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而馬克思恰恰預言在那種條件下,這種革命是不可能發生的。對於馬克思,人們可以說,就在其預見為日漸增多的人所信仰的時候,他的大部分預言已與事實發生衝突。道理很簡單,他的預言僅適合於當時短期的情況,因而會受到批評。他的預見涉及的是相當長久以後的事,於是如同宗教一樣是不可能檢驗的。當預言落空時,預見仍然可以是唯一的希望,因而成為我們歷史上占統治地位的唯一東西。在本論著中,僅從預見的角度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繼承者進行研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