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戲劇

「職業」(professional)這個詞有兩層意思。它意味著為了掙錢而做的某些事情,也意味著技藝、榮譽、獻身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兩層意思都適用於伊麗莎白-詹姆斯一世統治下全盛時期的戲劇。在此之前,人們純粹是抱著掙錢的目的參加編劇和演出的。而在這種褊狹的、見錢眼開的做法之前,數個世紀以來,戲劇活動都是業餘的。

戲劇最初是作為一種法術問世的。為了求雨、迎春、祈年而進行的儀式,是原始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主宰季節更迭與大地生殖的自然力量一旦被人格化為神,人們就有可能進行某種法術般的戲劇表演。在一年最黑暗的季節中,當太陽漸漸變得暗淡無光的時候,沒有科學知識的人們就會使用感應法術,為天上的火神治病。代表黑暗的演員與扮演太陽神的演員進行搏鬥,太陽神獲勝,黑暗倒地斃命。按感應法術的規律,這種象徵性的表演一定會在現實生活中實現。當然,冬季過去,太陽恢複了它的光輝,於是感應法術似乎確實靈驗。時至今日,即便是在文明開化的國度,最低級形式的感應法術依然有其信徒。不遂心的職員會用鋼針刺入專橫的上司的模擬蠟像,想用這種方法把他殺死。現實與現實的影像之間存在著某種感應的聯繫。我們要是看到親人的像從柜上掉下,大多數人是會感到不愉快的。

在表演中,當代表生殖力的神,或象徵物死而復生的時候,一種更複雜的原始戲劇-法術便產生了。在英國鄉間,人們至今依然不時上演一種聖誕戲,讓聖徒喬治把惡龍、土耳其武士和巨人特賓 殺死。一個醫生上場,用一小瓶起死回生葯救活死者,讓他繼續打下去。這種戲顯然淵源於某種古老的祈年儀式。有時一頭祭牲出場,因而「悲劇」(tragedy)一詞——傳統上指某個偉人(如俄狄浦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毀滅和死亡——可以追溯到希臘文中的tragos,即山羊的意思。山羊一向是兼有雙重身份的動物:它是肉慾與生殖力的象徵,又是人們必須將自己的罪孽加在它的背上然後宰殺祭神的牲畜,或如希伯來人的替罪羊一樣趕入沙漠餓死的動物。「喜劇」(edy)一詞就我們目前涉及的戲劇範疇而言,源於希臘文komos,即鄉間為紀念狄俄尼索斯的狂歡活動。狄俄尼索斯是酒神和植物神,他受盡磨難,死而復生。

由法術發展到宗教只是一小步。但從歷史上看,從原始的祈年祭神儀式,到基督教會為宗教儀式或傳經佈道服務的摹擬劇(或許來自人的表演天性),中間卻經歷了一個源遠流長的世俗戲劇時期。古希臘的悲劇既在道德方面產生作用,又如亞里士多德教導的那樣在心理方面產生作用。 偉大人物的毀滅,表明諸神並不信任偉大。偉人們身上都有傲慢的通病,或對於神的道德規範表現得自負,必須受到懲罰。然而,懲罰的景象與施予悲劇人物的磨難又在觀眾的心中引起憐憫與恐懼。這種強烈的情感在人們稱之為「凈化」的過程中得到清泄。就文明人而言,這是有益於身心的經歷,可以使全身擺脫那些在原始社會中會以實際行動激發並宣洩的成分。希臘喜劇演員也以同樣的方式發揮其社會作用。文明人身上的缺點通過誇張與幻想,變得比現實生活中更突出、明顯。人是荒唐的,而荒唐的人就應該被笑。笑又是一種凈化過程,它使人暫時擺脫自己的責任和文明社會的緊張生活。喜劇與悲劇並非相互對立的兩極;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正反面。

儘管泰倫斯與普勞圖斯二人都承認自己受到希臘現實主義喜劇作家米南德 的影響,古羅馬人依然創作了別具一格的喜劇。塞內加寫了只供閱讀而無法演出的悲劇,大量借鑒於索福克勒斯與埃斯庫羅斯 的作品。不過也有新的成分,即悲劇人物的淡泊的尊嚴,這是一種沉默的傲慢,是在神的懲罰面前保持人的品格的意識。諸神是威力無比的,但是他們不一定公正。塞內加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的大眾戲劇家,然而在世時只寫了供貴族閱讀的劇本,沒有為露天劇場寫戲。為羅馬帝國末代皇帝那些疲憊不堪的臣民們公演的戲劇,是殘酷而又猥褻的戲劇,我們這個時代的戲劇儘管有許多直率或墮落之處,但相比之下也是望塵莫及。因為那時的戲劇竟公開把性行為搬上舞台,甚至還有假戲真做地處決囚犯的情節。把現實搬上舞台,而不只是在舞台上反映現實,這種令人厭惡的傳統一直延續到基督紀元早期,直到受到教會譴責才結束。假若這也是戲劇,那麼教會決不需要這種戲劇。

然而,無論教會是否願意,戲劇已經進入教堂。彌撒以象徵性的而又是高度戲劇性的方式再現基督受難,有對白,有渲染,有高潮。我們毫不感到意外地發現,早在九世紀教會便容許在彌撒儀式中穿插一些適合於某個宗教節日的戲劇片斷。譬如復活節的彌撒有這樣的表演:

天使:基督的信徒啊,你們在這墳墓里找誰?

眾婦人:天使啊,我們在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天使:他不在了。他像自己說的那樣,已經復活。快去向人們宣布,他死而復生了。

基督受難日和聖誕節也有類似的戲劇表演。在法國保存著一份十三世紀的手稿,內容包括天使宣告基督降生,東方三博士來拜,希律王屠殺無辜男童,以及聖徒尼古拉創造奇蹟,聖保羅神奇地皈依基督教,基督復活後在去往以馬忤斯的路上顯聖等簡單的戲劇場景。手稿是用拉丁文寫的,因此我們推測演員是僧侶而不是俗人百姓。

諾曼人把宗教戲劇傳入英國。起初它在教堂上演,與宗教儀式緊密結合,後來逐漸脫離教堂,先是移向教堂的墓地,然後又移至街頭。此後是世俗化的過程,俗人在上演福音故事的片斷中扮演大部分的角色;不久民眾中自然產生了一種趨勢,即希望這早期的戲劇除訓喻外還要從中得到娛樂。1264年,羅馬教皇烏爾班四世創立了基督聖體節。但實際上只是到了1311年教廷頒布敕令,規定必須以一切必要的儀式慶祝聖體節,人們才開始紀念這個節日。在英國,這一天將由各行會演出宗教劇。宗教劇常被稱為「神跡劇」(mystery plays),而mystery的意思與其說是指基督教的神奇事迹,不如說是指各行業本身的手藝更為貼切。手藝在英文中如今已不用mystery這個詞,但是義大利文依然用mestiere,法文是métier。

各行會都從《聖經》中挑選一些故事改編成戲,所選的片斷通常都適合於本行業的特點。於是,切斯特鎮的行會便會讓麵包師傅上演「最後的晚餐」,制箭制桶工匠和五金商上演「基督受難與被釘十字架」,廚師表演「入地獄」。各行會都裝飾彩車作為流動舞台,可以推上街頭在不同的地點演出一整天,然後推回車棚第二年再用。彩車的上部是圓形舞台,觀眾可以圍成一圈從任何角度觀看演出。全部劇目是嚴格按順序編排的,從「撒旦被打入地獄」或「神創造天地」開始,直至「最後審判日」為止。切斯特在聖體節通常上演二十四齣戲,而威克菲爾德則可能有三十三出,考文垂四十二出,約克郡多達五十四齣。劇目多得如此令人生畏,演員和觀眾倒是確實需要有夏季聖體節時的漫長白晝的。

演員都是業餘演員,但是他們可以從行會的基金中得到酬勞。考文垂鍛造行會在1490年開列了以下幾筆開支:

支付上帝:2先令

支付希律王:3先令4便士

支付魔鬼及猶大:17便士

希律王是個重要角色,需要大喊大叫。在考文垂上演的基督誕生的戲中,他宣布自己是「統治猶太國與以色列之王」,並說:

況且我是天堂和地獄的創造者,

以無比的威力擎起這整個世界。

瑪各 和狂痞都由我親手毀滅,

用閃亮的利劍劈開他們的骸骨……

這猛烈的雷電是我引起的緣故;

因為我在發怒他們才這樣亂吼,

我威嚴的容顏使天上烏雲密布,

就連大地本身也時常嚇得顫抖。

莎士比亞很可能在某次行會演出中看到過大聲吼叫的希律王,或者至少聽父親說過這個角色通常是如何演出的。在《哈姆萊特》中,作者通過王子之口就演技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強烈抨擊一些人「把一段感情片片撕碎,讓那些只愛熱鬧的低級觀眾聽了出神」。哈姆萊特痛恨過火的表演,認為如此表演連「希律王的凶暴也要對他甘拜下風」。

行會劇都是匿名的作品,惟其如此,作者便難得真正著眼於藝術,認真研究藝術形式或探索語言的魅力。作品中雖然有現實主義與詼諧的成分,但是幾乎沒有我們想像可以使有教養的觀眾感到賞心悅目的內容。然而,行會劇幾乎延續上演了整整三個世紀,只是由於遭到英國宗教改革精神的敵視才銷聲匿跡。但是通過它,大眾戲劇的傳統牢固地在英國的城鎮紮下了根,而且倫敦戲劇舞台的某些複雜劇目,與神跡劇令人喜聞樂見的世俗題材也並非相去甚遠。馬洛筆下的帖木兒與巴拉巴斯雖然可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