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冷戰(1946年~1950年)

1946年,凱南沒有定期寫日記。不過,這一年中,他留下了大量文字。凱南在1946年2月22日撰寫了措辭優雅、情緒激昂的「長電報」,該文在杜魯門政府的官員中間廣泛傳播,激起了廣泛的共鳴,成為他們探尋蘇聯行為根源時最權威的參考資料。在這封長電中,凱南認為,克里姆林宮受到俄羅斯民族主義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驅使,現在又深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樹立一個外國敵對勢力來證明其專制制度的合理性。凱南堅信,與這樣一個難以妥協的敵人談判,收效微乎其微。美國在面對蘇聯政府時,既不能妥協,也不能訴諸武力。同時,華盛頓應該強化美國行政機構並重建西歐。

凱南急於想喚醒更多的民眾,曾考慮從美國國務院辭職。但他在別人的慫恿下重返華盛頓,在全國範圍內發表了一系列公開演講,並成為華盛頓新成立的美國國家戰爭學院外交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1946年至1947年,凱南在那裡給軍事和政治官員講解了與不久後的「冷戰」相關的前景和問題。為了準備這些演講,凱南閱讀了有關美國戰略的書籍,聽取了戰爭學院政治和軍事專家的座談,反覆推敲自己的想法。他甚至自學了核武器方面的科學知識。通過這些學習,凱南得出了最終的結論,也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遏制政策」。

以下文字是凱南在閱讀書籍和在美國戰爭學院聽取演講報告時所做的筆記,沒有標註日期。他利用這些筆記準備演講,發展他的戰略觀念,這些觀念也是他後來數十年思想的初步體現。

5月,凱南回到了美國,家人也隨之遷往華盛頓。每到周末,凱南和家人基本上都會去賓夕法尼亞州東柏林的農場,在那裡度過美好的時光。

讀書筆記:伯納德·布羅迪編,《絕對武器:原子武力與世界秩序》

蘇聯人確信,他們有能力在本國領土範圍內為所欲為而不必擔心被人發現,儘管他們已經對國際社會做出了與其行為相矛盾的承諾。他們也同樣確信,通過在其他工業大國內布下的強大情報網,他們有能力刺探和揭露那些國家準備違背國際承諾的企圖。他們明白自己能夠利用那些國家的輿論力量遏制此類企圖。蘇聯關於信息共享和共同放棄核武器的建議書,正是基於上述確信才得以起草的,目的是為蘇聯創造條件(尤其是在專業技術方面)製造核武器,同時制止資本主義世界發展核武器……

我們的任務就是根據上述情況去制定和實施戰略部署,以強迫蘇聯政府要麼接受對其不利的戰爭(這是絕對不可行的),要麼遵守承諾改過自新。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夠牽制蘇聯政府,直至他們疲於這種遊戲……

核武器威力巨大,這難道不意味著為了避免互相毀滅,我們必須回歸18世紀的戰略政治思想?完全摧毀敵人的武裝力量已經不再是我們的目標,因為:

1.在最好的情況下(蘇聯沒有核武器,且缺乏向我們來使用核武器的相關設施),那意味著我們要發動一場反蘇戰爭並最終佔領蘇聯領土;

2.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那意味著我們雙方要同歸於盡。因此,我們的對蘇戰略政治目標應該受以下因素的制約:

(a)防止蘇聯政府的勢力擴張到對美國或英國來說關鍵或重要的區域;

(b)維持與蘇聯人民的信任和友誼,同時向蘇聯國內誤將蘇聯與西方世界看成戰爭關係的勢力闡釋清楚,消除他們的不信任感。

我們可以冒險放棄把解除或者摧毀蘇聯武裝力量作為戰略目標的想法嗎?

可以。我們必須放棄,因為無論是解除還是摧毀蘇聯的武裝力量,都意味著我們有權利和義務承擔起對蘇聯的政治責任。我們是否有能力或意願為承擔上述責任而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這讓人懷疑;而且毫無疑問,我們在道德上也無法保證這會達到好的結果。因此,我們的努力方向是必須讓蘇聯人信服,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心甘情願解除武裝,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的。

【在閱讀了克勞塞維茨 的著作之後,凱南推斷,在20世紀,全面戰爭的潮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這種(關於全面戰爭)已成過去時的結論,得益於最近的兩條啟示:

1. 核武器的出現,可以消除爆發毀滅性戰爭的可能性;

2. 在大國戰爭中取得戰勝國地位的大國需要承擔的政治承諾越來越多。對戰勝國而言,發動一場毀滅性或顛覆性的戰爭會招致巨大而持久的政治責任,而這並非他們所期望的。

就算是對「二戰」中的德國來說,是否應該發動一場摧毀性的戰爭都是值得商榷的。(奇普說只能這樣,因為美國不能去打一場政治戰爭。)

毫無疑問,我們不可能對蘇聯發動摧毀性或毀滅性的戰爭。要與之對抗,我們必須開展一場政治戰爭,一場為了特定目的而進行的消耗戰。我們的人民不適應也不理解這種戰術。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特殊的位置:既不得不預防自身可能遭受的致命打擊,又不希望自己的對手遭受致命打擊。我們不能打著「手執復仇利劍」的漂亮幌子走向一個極端。我們必須像豪豬一樣,逐漸讓那些食肉的猛獸認識到,把我們列為攻擊對象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以下節選自演講稿《戰爭以外的措施》,凱南在其中概述了一些策略和觀念,它們為美國在冷戰期間一些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行之有效的主要國家戰略,不能像以往一樣,只針對已經爆發武力衝突的地區,還要針對我們對手活動的其他地區。這些地區雖然還沒有出現直接的武力對抗,但確實存在具有發動戰爭意圖的行為。

我們如何才能確定這種意圖?對於這一點,我們無法科學和精準地加以確定,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徹底放棄或至少制定一個初步假設。

作為這樣一個初步假設的基礎,我們可以這樣說:

作為政策的一部分,戰爭行為是任何一種政策都可以採取的措施,該政策的目的在於徹底毀滅或者征服另一個國家的國家權力,或者削減其國家榮譽和完整性。

這一定義考慮到了不宣而戰和公開宣戰兩種情況。

同時,它也考慮了以下兩種主要戰爭類型:

(1)毀滅性的戰爭;

(2)有限目標的戰爭。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要麼訴諸武力,要麼乾脆不發動戰爭。很多時候,一些人不會考慮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珠港事件發生之前幾個月,我們還非常明確地傾向於不使用武力的戰爭。我們被迫捲入這場戰爭完全是出於自衛,因為實際上德國是對我們不宣而戰了,也就是說,他們的目的在於徹底削弱我們國家的實力,這當然與我們的國家安全水火不容。

現在,在這次演講中,我必須談談不訴諸武力的行為。不過,我反對將它們稱為「除戰爭之外的行為」,因為無論從目的還是結果來看,它們跟戰爭行為完全一樣,跟大炮和空襲沒有差別……

極權主義者的心態猶如物種的基因突變。它就像國家肌體內常見的病毒一樣,只有免疫力降低的時候,才變得危險起來。過去,它無法使用現代的方式實現極權——即便成功實現極權統治,也主要歸功於根深蒂固的社會等級觀念,現代化警察武器的缺乏,以及保證權力架構所需的對封建等級制度的依賴。

因此,這就需要

(a)極權主義的特徵一直有所呈現;

(b)舊有的精神和社會秩序崩塌;

(c)能讓個人產生具體社區概念的新秩序尚未建立;

(d)具備實現專制的現代技術手段。

【凱南在這裡中斷讀書筆記,思考起地緣戰略問題,並藉此繪製了他的個人戰略表格,表格如下。】

筆記——個人生活

你想要什麼?豐厚的經濟收入。一年當中能有部分時間在鄉村生活。能去旅遊。能擁有個人隱私,以及清心安寧的環境。能對當下的思想和文化生活有所貢獻。能有選擇的自由。

【下面是凱南關於伯納德·布羅迪演講的筆記。】

偉大戰略

還是把「偉大」一詞刪掉吧。

演講的題目應該叫作「戰略理論:一個啟示」。

正文:馬漢——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靈魂人物。什麼是實踐訓練?有人說:如果你想吸引人去上大學,就得教給他們通過考試的方法。戰爭是一所嚴厲的學校。海軍戰爭學院具有實踐性嗎?

由於缺乏對戰略問題的深入和系統研究,我們已經退步了。馬漢以海軍上校的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