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北緯17度線 日內瓦協議終於達成

1954年7月21日舉行了最後一次全體會議,達成了日內瓦會議關於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協議,這項協議包括會議的「最後宣言」和三個停戰協定,並以法國、寮國、柬埔寨三國政府分別發表的六個聲明作為最後宣言的附件。

日內瓦協議的主要內容是:

1.在北緯17度線以南、9號公路稍北划出臨時分界線。此線以北是越南人民軍集結區,以南是法軍集結區,在此線兩側5公里的距離內為「非軍事區」。寮國停戰協定規定,巴特寮武裝集結在桑怒和豐沙里兩省,等待政治解決;柬埔寨停戰協定規定,停火令頒布後30天內,高棉抗戰武裝就地複員。

根據《日內瓦和平協議》,越軍逐個接管法軍撤出的軍營

2.成立「聯合委員會」和「國際委員會」這兩個平行機構,監督停戰協議的實施。前者由雙方司令部同等人數的代表組成;後者由印度、波蘭、加拿大的代表組成,由印度代表任主席。

3.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最後宣言,日內瓦會議與會國保證尊重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的民族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法國軍隊將從印度支那三國撤軍,但經雙方協議留駐在少數規定地點者不在此限。越南將在1956年7月內舉行全國自由選舉;寮國和柬埔寨將在1955年內舉行自由選舉。印度支那三國保證不在本國領土上建立任何外國軍事基地,並保證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或軍事協定。

在日內瓦會議參加者中,中國、蘇聯、英國、法國,還有越南、寮國、柬埔寨的代表都宣布同意「最後宣言」,唯有美國代表史密斯宣布,美國不參加「最後宣言」。然而他宣布,美國政府將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二條第四款,不使用武力破壞這一「最後宣言」,「美國將不使用威脅或武力去妨礙這些協定和條款」。他同時認為,所有違反這些協定和宣言的行為都是危害國際安全的。這仍然不失為一種積極態度。但是,美國代表又表示,要防止「任何侵略的再起」。這又為美國日後大規模捲入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埋下了某種伏筆。

從這時起到1975年,北緯第17度線附近的臨時分界線將越南分為南北兩方。由於這條分界線接近北緯17度線,人們習慣上稱之為「17度線臨時分界線」。

為期八年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給法國帶來了慘重損失。戰爭耗費了整整3萬億元舊法郎,共有9.22萬名法軍官兵戰死疆場,還有1.14萬人負傷,2.8萬人被俘。在此期間,法軍軍官的四分之一投入印度支那戰場,每年陣亡的軍官人數是聖西爾軍校畢業生數目的兩倍。

這場戰爭給越南帶來的損失更是驚人的,但越南人民畢竟贏得了勝利。

根據武元甲的命令,越南人民軍、游擊隊和民兵於1954年7月22日在整個印度支那戰場停火。根據日內瓦協議,越南人民軍在南方的部隊,和在寮國、柬埔寨的部隊開始集結,陸續撤回越南北方。

1954年10月,越軍開進河內

在越南北方的法軍奉命集結,逐步撤出。1954年10月10日,最後一名法軍撤出河內,越軍第308師於當日進駐這座城市。

1955年元旦,胡志明率領中央政府成員還都河內。

1955年5月16日,越軍第320師接管海防,越軍完全解放了越南北方。抗法戰爭的勝利為越南民族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