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戰前的運籌帷幄 進攻推遲一天

埃利將軍還沒有出發,越軍第312師已經逼近了興蘭高地。

鑒於第308師剛剛從寮國返回,征途勞頓,越南總軍委將奠邊府首戰的任務交給第312師,戰役突破口選在興蘭高地。

從2月到3月,師長黎仲迅、政委陳度和中國顧問董仁多次潛上前沿觀察哨,用高倍望遠鏡反覆偵察,再回到指揮所一起研究地圖,聽取軍事情報員的彙報。他們到前沿一看就更明白,興蘭高地是奠邊府東北前沿的咽喉要地,控扼著至關重要的第41號公路,打開了興蘭高地,奠邊府機場就完全暴露在直瞄炮火之下了。

來到興蘭高地前沿進行抵近觀察的還有越軍總軍委作戰局顧問茹夫一。鑒於奠邊府大戰臨近,韋國清、梅嘉生命令留在中央根據地的茹夫一迅速趕往奠邊府前線。茹夫一於2月16日傍晚出發,2月26日黎明時分來到奠邊府前線指揮部。

抵近觀察的中國軍事顧問。(王邦供稿)

3月7日,茹夫一在越語翻譯阮世元陪同下,和第312師首長一起抵近興蘭高地。對這天的抵近觀察,茹夫一留下了生動而珍貴的日記:

晨,偕第312大團幹部共赴新蘭(興蘭)高地據點進行勘察。徒步行至公路,復乘馬行進,距奠邊府約十公里許,即下馬步行。叢林中新開道路,狀如峭壁,坡極陡,攀緣梯級而上,如華山之百丈峽,極險。幸旁系有藤索及竹竿,可做扶手。

11時許,抵大團新指揮所,位於一峽谷山坡,並築有掩蔽部及交通溝,對顧問組照顧甚周到。如此優美自然地形,防空防炮極好。13時許,復出發,抵嶺頂(約數百米)炮兵觀察所,可概覽奠邊府全貌,唯距離較遠。

復前行三公里,費時三小時。翻山越嶺,或曲身,或匍匐,越叢林,鑽竹隙,涉溪水,攀巉岩。18時,始抵師進攻陣地之交通溝。

又逾越一峽谷,為敵炮火封鎖地段,彈痕累累,大樹傾折,橫卧地面。復上一觀察所,亦為敵炮火封鎖地帶,午間因換哨為敵發覺,射彈五發,彈坑猶新。

觀察所位置,僅十餘米之塹壕,且不很深,為敵彈坑塵土堆積,有些地段已深不過膝。七八人看地形,尚需兩批輪番。余在此逗留十餘分鐘,已黃昏,遂下山返回,已19時半。

準備打新蘭高地,已達七八日矣,但尚未抵此進行勘察,不知何故。主要負責幹部不勘察,如何下定決心指揮戰鬥?顧問不勘察,何能提出切實可行的作戰方案與建議?

這次勘察後可看出,敵工事全系地下設施,地面僅暴露射孔。一(個)連為一設防據點區。依自然地形,三個山頭防三點,為一(個)營設防區。此種設防特點,全系堅守性質,火力點多而密,配備如魚鱗狀。如打不進暗溝是不易解決問題的。但此種設防,僅能死守,不能出擊。這也是法帝反動戰爭本質,士氣不佳所決定的。解決此種據點方法,只有以土工作業、炮火組織、突擊三者相結合。而突出問題,以我個人考慮,則只有搶佔要點,深入地道去作戰。如做坑道,需時較長,連續爆破,亦需時較長,且易遭敵炮火反擊殺傷,傷亡必大。如爆破,勢必逐點連續爆破,亦需時較長,傷亡亦大,而我火力亦不能進行有效壓制。因此,唯一有效辦法,只有乘我火力壓制射擊後,一舉突破敵要點,分頭深入溝道作戰。成則成,不成則連續壓制,連續突擊。以上是初勘地形後所感。

19時半回返,未走原路,而由較近道路返回。越一段小平坦開闊地,沿途仍有敵彈痕。據稱因地形暴露,故不讓我白天通過。其實,兩側雜草叢林,隨處均可隱蔽。如白天走此路則不至於疲憊至如此程度。照顧顧問同志安全,甚可諒解。

歸途中,汗已流盡,口乾舌燥,幸於部隊住處飲水數杯,略進點心。休息達半小時,又復前進。如此疲憊之極,加之山路崎嶇,穿林越竹,步履艱辛,只有寸步前移。返駐地後,進晚餐,略沐浴,即睡眠。雖疲倦已極,但睡不安適。

休息兩天後,茹夫一又於3月10日抵近獨立高地進行觀察。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途初聞猿猴合唱,一猴高聲獨鳴,群猴和之,千腔百調,無奇不有。如此反覆達十餘次。自然風景,自然音樂,置身此情此景中,別有一番樂趣。」

經當日觀察,茹夫一認為敵獨立高地防禦工事不如興蘭高地堅固,要好打一些,心情也變得輕鬆了。不過穿行於戰陣之中畢竟是辛苦的,他還在日記中寫道:「歸途中,值炎午,汗如雨下。抵駐地之哨所附近,已寸步難行,遂休息十餘分鐘,始返回駐地。三層衣服全濕。」

對獨立高地作抵近觀察之後,茹夫一給梅嘉生打了一個電話,提出兩點意見。一是建議攻擊發起日再推遲一天,讓部隊再作一天的戰前檢查,因為這是攻堅戰,首戰能否獲勝至關重大。二是興蘭高地和獨立高地不要同一天打,而是先打興蘭高地,再打獨立高地。這樣,還可以把越軍的山炮集中起來使用,作為步兵衝鋒的伴隨火力。

韋國清、梅嘉生同意了這個意見,奠邊府戰役進攻發起日遂推後一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