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戰前的博弈 納瓦爾獲得新內閣的支持

1953年6月,法國又更換了內閣,梅耶總理掛冠而去,新任總理拉尼埃對印度支那戰局滿腹狐疑,決心難下,他要當面聽取納瓦爾的彙報。

1953年7月24日,法國國防會議審議「納瓦爾計畫」。納瓦爾當著總理和總統的面,向三軍參謀長提出:既然在即將來臨的旱季中越軍很有可能再次進攻西北乃至寮國上寮,法國遠征軍是否應當阻斷越軍,防止越軍再次進入上寮?如果需要這樣做,法國遠征軍無疑會遭受重大傷亡,國內對此是否理解?

三軍參謀長們從印支法軍的實力情況出發,認為法國不應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承攬寮國特別是上寮的「安全」。

在座政治家們的意見表達得非常巧妙。他們大都已經意識到上寮凶多吉少,勉強用兵難以奏效,最好的辦法是逐漸從那裡脫身。但是,在如此事關重大的會議上,總統、總理,還有其他政府官員都沒有明確地這樣說。他們認為,出於輿論和外交上的需要,法國不能放棄對寮國的義務。另一方面,政府高官們對納瓦爾抱有希望,希望他能奇蹟般地扭轉戰局。既然如此,何不讓納瓦爾根據自己的理解,調兵遣將安排一番呢?可是,這句話誰也沒有說。

實際上,在這次會議上,納瓦爾站到軍方同僚們的對立面上去了。他侃侃而談,詳盡闡述了重占奠邊府的計畫。重占奠邊府的核心思想就是確保寮國——特別是上寮——繼續處於法國的控制下。

法國空軍司令科爾尼·莫尼將軍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作為一名飛行員,他在1946年到過奠邊府,那裡的機場四面環山,很容易遭受四周炮火的控制。而且奠邊府距離河內太遠,嚴重製約了空中支援能力。

納瓦爾冷冷地回答說:「應該全面地,而不是單純地從一個飛行員的角度來看奠邊府。」這個回答使會場出現了一陣沉默。接著,「保衛寮國」問題被擱置了,後來也沒有再討論。

會議持續了很長時間,沒有就「寮國義務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會議最後要求納瓦爾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確保印度支那遠征軍的安全,納瓦爾被賦予全權相機行事。實際上,會議批准了「納瓦爾計畫」。

會議後的第二天,7月25日,納瓦爾向西貢自己的司令部發了一個電報,命令印度支那遠征軍司令部發布第563號命令,要求法國遠征軍的高級將領作好準備,一旦越軍在旱季里再度進軍西北,法軍即重占奠邊府,作為寮國上寮地區的屏障,確保湄公河上游不失。

對於奠邊府的軍事意義,納瓦爾不知道盤算過多少回了。他固執地認為,失去越西北就意味著為越軍向寮國進攻敞開了大門。如果法軍重新佔領奠邊府,也就扼住了進入寮國的咽喉要道。奠邊府是越西北的「穀倉」,駐紮在那裡的軍隊可以就地籌糧,作長期打算。在奠邊府作集群據點式防禦,可以在陣地戰中大量殺傷越軍。只要能夠堅持過雨季,待前來圍攻的越軍退去,法軍還可以伸出觸角,再度爭奪西北,把眼看從沙朗手裡完全丟掉的西北拿回來。

作為印度支那遠征軍的新任司令,納瓦爾希望自己建功立業,超過前任。他認為,只要政府和國防部支持自己,重占奠邊府穩住越西北,同時掃蕩蜂腰地帶穩固「走廊」,再堅持紅河三角洲不失,就能度過最困難的1953~1954年冬春旱季,為此後的戰略決戰創造條件。

當然,7月24日的國防會議沒有就法軍是否可以在必要時放棄上寮作出決定,也使納瓦爾心神不定。誰知,三個月後的1953年10月22日,法國和寮國王國總理富馬親王簽署新的法國—寮國條約。條約宣稱,寮國成為法蘭西聯邦內享有完全獨立與主權的國家,而法國則有義務保證寮國的領土完整。這個條約的簽署,恰好為納瓦爾重占奠邊府提供了依據,使他精神大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