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兵鋒指向越西北 為戰略轉移做準備

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後,對越南戰場的戰略、戰役指導愈加細緻;另外,中共中央聯絡部於1951年成立,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王稼祥從駐蘇聯大使任上歸國,就任中聯部第一任部長。中聯部內專門設置了「越南處」,有「越南通」之稱的張翼奉命從越南南方歸國,就任越南處處長。

張翼,1913年出身於越南南方一個華僑家庭,1922年回中國讀書,1934年參加革命。20世紀30年代,他就讀於北平的中國大學文學系,1938年入黨,同年轉移到上海。在上海,張翼不幸患了肺結核,到廣東汕頭養病。不久,經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批准,他回越南南方休養。在越南,張翼參加了越南南方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鬥爭,曾任越南南部華僑解放聯合總會主任,和越共領導人黎筍、黎德壽等人有許多工作往來,彼此十分熟悉。

在張翼之後,還有幾位在越南工作過的幹部調進中聯部越南處,組成處理越南問題的工作班子,其中有曾於1950年跟隨陳賡入越的周毅之。

從1952年5月開始,越軍著手進行西北戰役的準備,成立了紅河左岸戰區,負責經略紅河以西以富壽、安沛為中心的根據地。該地區將成為越軍進軍西北的重要通道和補給基地。楊友棉被任命為左岸戰區司令員,杜梅任政委。

杜梅於1917年2月2日出身於河內清池縣東美鄉一個農民家庭,1936年當上了油漆工,同年參加革命,1939年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1941年杜梅被捕,被判處10年徒刑,但他於1945年越獄,重新投入了戰鬥。在抗法戰爭中,杜梅先後擔任河東省委書記、河南省委書記等職。就任紅河左岸戰區政委,使杜梅首次擔任戰略方向上的重要職務。後來,1991年6月27日,杜梅擔任了越共中央總書記。

1952年5月29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羅貴波,明確了在越南的兩個顧問團的統一領導問題:「韋國清由於健康一直不好,不能回越南工作,軍事顧問團即由你來兼任團長,梅嘉生任第一副團長,鄧逸凡任第二副團長。前方實際工作即在你的指導之下,由梅、鄧二人負責處理。」

越南勞動黨中央決定從5月開始在全軍進行政治整訓,中國軍事顧問團的政治顧問們從制定整訓目的,到整訓的內容、方法和組織實施,都給予了全力以赴的幫助。

與此同時,中國軍事顧問幫助越軍建立了正規的後勤供應和服務體系。這項工作主要由馬西夫負責。

由於長期的游擊戰爭,1950年以前,越軍沒有正規的後勤供給制度,也沒有詳細的後勤條例和規定,軍隊中的經濟工作秩序混亂。馬西夫就任越軍總供給局顧問,與供給局負責人陳登寧相互配合,在邊界戰役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為越軍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重要的有《後勤總局工作條例草案》,以及軍需、軍醫、軍械、運輸等方面的工作條例,為越軍設立了自成系統的後勤管理制度,制定了供給標準和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

邊界戰役之後,越軍即實行新的後勤制度和財務規章制度。和平戰役後,越軍的後勤管理逐漸正規化,後勤保障系統初具規模。在馬西夫主持下,中國軍事顧問團後勤顧問組對越南後勤軍官進行了業務培訓,一部分越軍後勤幹部被送到中國的軍事院校學習。

在越南南方,以黎筍為書記的越南南方局率領軍民展開了活躍的游擊戰,漸漸在越南中部蜂腰地帶以南和越南最南端的金甌地區,開闢出越來越大的游擊區,有力地牽制了法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