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紅河三角洲拉鋸戰 三次戰役的得與失

此後不久,南方傳來消息,越軍南方武裝力量的領導人之一阮平在行軍中突然與法軍巡邏隊遭遇,在槍戰中阮平中彈犧牲。這是南方武裝力量的重大損失。

戰雲飄散後回頭細看,可以看到紅河中游戰役、東北戰役和寧平戰役都是在塔西尼防線正面或兩翼靠海傍江的起止點進行的,法軍和保大軍受到重創,越軍的傷亡也不小,甚至超過了對手。越軍總政治局於20世紀70年代編著出版的《越南人民軍歷史》一書對此寫道:

我軍在敵人有飛機、大炮支援和火力強、工事堅固、機動性高等新的作戰條件下,受到了鍛煉。同時,我軍力量也消耗了不少。這些戰役沒有改變北部平原戰場的局面。

對於這三次戰役,越法雙方究竟誰佔了上風,軍史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即使是曾經親身參戰的中國軍事顧問們在回憶的時候也思考再三。中國軍事顧問大都作過這樣的設問,如果邊界戰役之後立即將越軍主力放到西北方向去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可是歷史畢竟不能假設,取得了邊界戰役巨大勝利之後,由於掌握了越北戰場的主動權,已經苦戰了四年多的越軍求戰之心甚切,中國顧問們也期望迅速擴大戰果,順著這樣的思路,隨後的平原地區作戰是有其發展緣由的,其結局甚至是很難避免的。

中國軍事顧問團主要負責人曾在邊界戰役之後提出過向西北方向進軍的建議,但是受條件上的限制,這種建議是不那麼清晰的,甚至可以說更多地帶有討論的性質。雙方都認為在紅河三角洲邊緣地帶作戰有可能抓住戰機。如果再打上兩三個像邊界戰役那樣的大勝仗,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越南北部越法雙方的力量對比,進而佔領以河內為中心的紅河三角洲平原。

實際上,邊界戰役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將法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是戰役之後,越軍主力即已暴露,越軍再難達成重大戰役的突然性。塔西尼接任印度支那法軍總指揮,則使遭受沉重打擊後的法軍在較短時間內改善了指揮和防禦部署,加上美國迅速向印度支那法軍運送了武器裝備,也使法軍的防禦力量得到了增強。這些都使越軍在紅河三角洲邊緣地區作戰遇到了新的困難。對這幾點,越軍總軍委和中國軍事顧問團的認識都有不足。

同時,在紅河三角洲邊緣的這三次戰役,越軍離開自己的中心根據地進行運動戰,長途奔襲使越軍本來就顯得薄弱的炮兵力量愈顯不足,陣地戰和攻堅戰特別困難。法軍則正好相反,他們發揮了自己在裝備上的長處。這也是平原三戰打得膠著的重要原因。

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說,紅河三角洲邊緣的三次戰役至少在兩個方面使越軍得到了收益。首先,三次戰役都在相當程度上消耗了法軍,特別是消耗了對法軍來說最難補充的歐洲籍兵員力量;其二,這三次戰役使越軍從指揮員到戰鬥員都得到了很大的鍛煉,進程激烈、變幻無窮的戰鬥使越軍指揮員在戰前計畫、戰場指揮、後勤補給等方面都取得了經驗。經過這個旱季的戰鬥,越軍指戰員的作戰能力確實是大大增長了。

武元甲說,韋國清指出了戰役對越軍的鍛煉和影響未來戰爭結局的積極方面。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光中戰役(即寧平戰役)結束後的總結會議上,韋國清同志說,越南軍隊真正是一支革命軍隊,只有革命軍隊才能經受這樣巨大的考驗。不到一年,千里行軍,繼續與法帝國主義的炮火對抗,即使是鐵石也會磨損。」

對於隨軍作戰的中國軍事顧問來說,旱季的拉鋸戰使他們對越軍和法軍的作戰能力,以及自己的顧問職責都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意識到了抗法戰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使他們在異國的戰爭面前變得冷靜起來。由此可以看到,紅河三角洲邊緣的三次戰役雖然有其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它畢竟為後續的重大戰役鋪設了道路。伴隨著雨季豪雨而來的是越軍的整訓,越法雙方都已經看到,日後的戰役規模將越來越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