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巴黎,臨危拜將塔西尼 來自英美的壓力

邊界戰役的結果傳到歐洲,英國駐法國大使迅即向法國政府通報了倫敦的看法。英國政府希望,在目前的亞洲形勢下,法國應放棄對印度支那的直接控制,同意印度支那三國的獨立,只有這樣做,才能振作那裡的士氣,挽回頹局。目前英國已逐漸退出亞洲,希望法國也同時動作。

緊接著,美國向法國表示,同意英國的看法,如果法國接受英國的意見,法國的印度支那政策將會得到美國的有力支持。

從華盛頓傳來的信息,普列文和奧里奧爾不能不重視。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

確實,在朝鮮戰爭激烈進行之時,美國政府也注視著東南亞。甚至可以說,對於東南亞局勢發展成這個樣子,美國方面是有預感的。引人注目的是,在過去五年中,美國的印度支那政策發生了明顯變化。

由於歷史的原因,直到二戰爆發之際,美國政策的制定者們對印度支那這個地方還相當陌生。二戰爆發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明確地認為,戰後不會允許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他們甚至向五角大樓發出了一個訓令,要求軍方不要制訂關於印度支那的計畫。

羅斯福去世後,繼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修改了前者的方針。特別是在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崩潰之後,美國即著手制定一項在東南亞實施「堵截」的政策,防止中國的勢力向南「擴張」。與此相應,美國軟化了對法國維持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態度。

1950年2月7日,法國與保大簽訂「越南在法蘭西聯邦內享有有限自治權」的協議還不足一個月,保大還沒有來得及過問國內事務,美國即承認了保大政權。

1950年2月16日,在華盛頓,法國駐美國大使博內造訪了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他向艾奇遜說明,他奉法國內閣之命,要就印支局勢和美國緊急磋商,尋求美方援助。他說,已經進行了四年的戰爭給法國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政治負擔,使法國不能專註於緊張的歐洲事務,而正是美國盼望法國在歐洲給予美國最好的合作。現在的問題是,北京和莫斯科先後承認了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認為這表明了在中國和蘇聯支持下,越盟會在戰場上採取攻勢。法國非常重視中國承認越南這件事,認為它會造成某種後果。

接住話題,艾奇遜問法國大使,北京承認越南是不是直接影響了法國正在擬議中的承認中國的計畫。法國大使用外交語言回答,這確實是一件大事,需要認真對待,如果美國政府對此有什麼意見要向法國政府轉達的話,他將儘力而為。

然後,法國大使提出了三點要求:(一)美國最好能和英國一起發表一個聲明,支持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所作所為。(二)美國向在印度支那的法國遠征軍提供軍事援助。(三)美國直接向印度支那三國政權提供援助。這是法國第一次就印度支那局勢正式向美、英兩國尋求援助。

其實,不用法國開口,美國已經看出法國在印度支那日漸力不從心,國務院早就在研究從軍事上援助印支法軍的問題了。2月16日,美國國務院遠東事務局完成了關於在1951財政年度向印度支那法軍進行軍事援助的報告,建議美國插手東南亞事務「以減少共產主義在該地區的威脅」。

3月16日,美國收到了法國大使遞交的清單,清單上列出的總援助額高達9400萬美元。

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5月8日至11日,艾奇遜來到巴黎,和法國外長舒曼、法國印度支那高級專員皮尼翁就美國援助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針對美國急於穩住歐洲的意圖,舒曼再一次對艾奇遜說,只要印支戰爭繼續嚴重消耗法國的力量,法國就無法滿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即北約集團)對法國參加歐洲防務的要求。相反,舒曼說:「只要美國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行動予以軍事援助,並相信法國能夠解決那裡的問題,就可能出現好的結果。」

6月15日,由美國國務院官員和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組成的美國觀察組進入越南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調查。美國軍官們來到了中越邊境和越南-寮國邊境作實地調查,美軍上尉尼克·索恩甚至參加了一次法軍組織的捕俘行動。美國觀察組最後認為,在中越邊境地區,法軍的優勢正在喪失,但是暫時尚能穩定局勢。

7月30日,美國步兵在南朝鮮投入地面戰鬥。同一天,八架C-47運輸機飛抵西貢,帶來第一批美國軍援物資。31日,可裝備12個營的武器從美國裝船運往越南。

8月3日,美國軍事顧問團35人抵達越南,訓練法國士兵掌握運達越南的美國裝備。這個軍事顧問團的首席顧問是47歲的准將弗蘭西斯·布林克,他是美軍中的亞洲問題專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任美軍駐新加坡的軍事觀察員,1948~1949年,他被派往中國,就任美軍顧問團參謀長。由於他的到來,在越南,實際上就有兩個軍事顧問團相互較量了。

1950年9月14日,法國外長舒曼來到紐約和艾奇遜再次會談,商定美國援助的細節問題。艾奇遜明確表示:「美國同意增加軍事援助。」法國進一步提出,如果中國出動空軍援助越南作戰,美國是否也向法國提供空軍援助?對這一點,美國拒絕發表意見。儘管法美雙方已經多有接觸,武器援助也到了越南,但法軍還是在邊界戰役中大敗而歸。得知戰況,美國迅速通過外交途徑向法國明確表明了對印度支那局勢的關心。而法國當局一方面希望因此得到美國越來越多的援助,一方面又不願意讓出自己的世襲領地,其政策舉措非常矛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