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邊界戰役獲得全勝 陳賡奉調回國

如果說陳賡還有一分憂慮,那就是電台連日抄收的新聞表明,朝鮮戰局發生激變。美軍於9月15日在朝鮮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陸,合圍了主力已進至朝鮮半島南端的人民軍南進兵團,使之遭受重大損失。美軍和南朝鮮軍開始反擊後不久,正在洛東江前線擔負指揮的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姜健陣亡,主力膠著於南線的人民軍倉促後退,美軍進行了追擊。

9月27日,美軍第1騎兵師與美軍第7師在漢城以南的水原會合,切斷了人民軍南進集團的後路。9月30日,南朝鮮軍越過「三八線」北進。10月1日,美軍司令麥克阿瑟通過廣播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朝鮮政府無條件投降。

情況危在旦夕。10月1日深夜,金日成召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和武官柴軍武,希望中國儘快派遣已經集結在鴨綠江北岸的解放軍第13兵團入朝支援作戰。

10月2日,毛澤東發出指示,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參戰。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面臨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

邊界戰役開始後的陳賡,回到住地,經常急步匆匆地走向譯電員發問:「新聞抄錄了嗎?」說完,接過抄稿就看。一位譯電員聽到過他的低語:「朝鮮來的消息越來越壞了。」

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8日,毛澤東命令,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出動。10月19日,彭德懷司令員率志願軍六個軍28萬人隱秘進入朝鮮,中美兩軍廝殺迫在眉睫。

邊界戰役結束之後,陳賡把總結工作視為大事,抓得很緊。10月21日,他電告中共中央軍委:「此次戰役獲得如此戰果,除越軍之努力外,主要是敵人太弱了,此次戰役對越軍已有很大的提高,但並不能以此證明越軍之戰鬥力很強。我們正在說服越方戒驕戒躁,並切實幫助進行總結工作,努力在組織與訓練等方面提高越軍戰鬥力。」

1950年,(左起)長征、胡志明、陳賡、羅貴波在越北根據地

10月27日至30日,在高平以西20公里的南山,陳賡為越軍營以上幹部作了四天的戰役總結報告。他談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經驗,談了越軍在戰鬥中暴露出來的弱點,談了官兵關係、軍民關係、軍隊紀律……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盤托出,供越軍指揮員思考。多年來,陳賡在國內也沒有作過這樣長、準備這樣精細的講話。

陳賡在自己親手準備的講稿上端正地寫下14個大字:「國際主義精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應該是他當時心靈的寫照。

此後的歷史證明,陳賡提出的意見,有許多被越南領導人接受了。胡志明對陳賡更是充滿了感激之情。

10月29日,陳賡致電中共中央,報告說自己入越已四個月,除協助作戰外還幫助越軍的高級幹部作了實戰講評和各種專題講評,起草了下一步的作戰計畫。鑒於中國軍事顧問團能力很強,自己已無長留越南的必要,並且徵得胡志明同意,擬返回北京向毛澤東彙報工作,請求指示。

10月30日,毛澤東電復陳賡,同意他歸國返京,「將來有必要時再去」。

陳賡與武元甲道別。邊界戰役一戰,他們結下了戰場之誼。將近半個世紀以後,武元甲還在回憶錄中寫道:此後「每次有機會到中國,我常去看望陳同志的家屬。他給我留下的美好印象是:一位革命軍中智勇雙全、富於國際主義精神而且一貫樂觀、熱愛生活的將帥」。

1950年11月1日,陳賡帶著他從昆明帶出的一彪人馬起程回國,這中間只少了一個王硯泉,他繼續留任第308師顧問。

山疊嶂,水縱橫。在綠色的山野里,武元甲、陳登寧送出很遠很遠。

下雨了,長滿芭蕉樹的山山嶺嶺浮動在忽濃忽淡的雲霧中。

陳賡經布局關回國,而他的戰友韋國清、梅嘉生、鄧逸凡,以及羅貴波他們,還將在這片戰火紛飛的越南土地上繼續戰鬥。

那遙遠的、在冰天雪地的朝鮮綻開的戰火,在向陳賡招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