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驚怵的懸念,扭曲的人性

——《最終受益人》讀後

李靖民

(《譯林》2005年第4期)

「虛構會使律師受到譴責,沒有人願意那麼做,而我恰恰是一個因為虛構而受益的幸運的律師,我寫小說——法律懸念小說……」詹姆斯·格里潘多如是說。

法律懸念小說同其他涉及金融、醫學、政治等領域的類型小說(genre novels)一樣,作家除了應具備創作素質和文學素養之外,必定還具有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詹姆斯·格里潘多就是這樣一位著名法律懸念小說家。他曾在佛羅里達州赫赫有名的斯蒂爾·赫克特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十二年之久,律師的職業生涯對他的小說創作乃至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憑藉自己多年擔任法庭辯護律師的經歷和雄厚的法律專業知識,加上豐富的想像力和嫻熟的駕御語言的能力,寫出了一系列內容驚險刺激、情節跌宕起伏、懸念撲朔迷離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設置的懸念層出不窮,虛構的人物有血有肉,編織的情節扣人心弦,而這一切又顯得那麼自然、那麼可信,令讀者捧卷驚異之時,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格里潘多早在孩提時便受到母親的影響,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立志創作的種子。在他兒時的記憶里,周末的情景最為深刻,父親在星期六的下午從印刷廠回到家裡,此時母親已經給他們兄妹五個洗完了澡,穿上白色的護士服準備出門前往醫院上夜班了。她既要工作,又要照料孩子、操持家務,竟然能擠出時間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得以出版並成為美國使用最為廣泛的護理學教科書之一,將近三十年過去了,這本教科書已發行了六版,仍然暢銷不衰。年幼的格里潘多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母親那樣做出一番成就。

中學時代對格里潘多影響最大的是羅伯特·鮑特的作品《良相佐國》(又名《永遠走紅的人》),該作品榮獲普利策獎,先被搬上舞台,後又拍成電影,並獲得第三十九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作品描述的是十六世紀英國大臣托馬斯·摩爾爵士輔佐朝政的故事。他剛直不阿,拒絕在不追究國王婚變罪過的法令上簽字,最後遭樞秘官克倫威爾陷害,以叛逆罪被處死。這一正直的形象對格里潘多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在他初任律師之時尤為強烈,他驚愕不已地發現,竟然有那麼多的證人在宣誓之後毫不猶豫地撒謊。人們總是抱怨律師提出刁鑽的問題誘使他們墜入陷阱,但是根據格里潘多的經驗,許多證人們常常需要誘導才能講出真話。因此,在他的整個律師生涯以及創作過程中,他時常會重溫托馬斯·摩爾爵士的故事,甄別誓言是否真實。

儘管格里潘多熱愛文學創作,但他起先並未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作家。中學畢業後,格里潘多進入佛羅里達大學學習法律,而他對創作的熱情始終未減。在大學期間他選修了各種寫作課程,並且作為學校三萬多名學生中的六名優等生之一,榮幸地參加了錫德·霍曼先生為學校的文理學院開設的高級寫作課程。在兩年修課期間,學生們每周至少要寫兩篇文章,霍曼先生每周選出一篇在課堂上宣讀,格里潘多就是在這期間第一次聽到有人當眾朗讀自己的作品,也就是在那一刻他開始對文學創作著了迷。

大學畢業之後,格里潘多得以進入斯蒂爾·赫克特律師事務所工作,這裡是許多法律專業畢業生嚮往的地方,被公認為佛羅里達州最好的律師事務所。美國司法部長珍妮特·雷諾就是從這裡邁出了律師生涯的第一步,聯邦高級法院和佛羅里達高級法院兩院院長都曾在這裡工作過。人們認為像格里潘多這般年輕有為的律師有朝一日肯定會步他們的後塵擇選仕途,誰會料到他竟然會在事業輝煌之時從這裡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格里潘多當了五年律師之後便開始嘗試寫小說了,但是他並沒有想到要發表自己的作品,更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職業作家。在一次周末朋友聚會上,大家聊天的時候談到了斯科特·杜羅的《無罪的罪人》,有人說斯科特·杜羅是在乘坐地鐵上班的路上寫出了這本小說。格里潘多當即暗下決心開始寫小說。

起先他給自己規定了一道底線,寫小說純粹是為了娛樂,為了滿足自己的寫作慾望,只能在晚上和周末私下裡寫,不可影響自己的律師職業。就這樣他開始了創作的探險之旅,同時把自己寫作時經歷的酸甜苦辣記錄下來。1990年8月,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並將手稿拿給朋友們傳看,希望他們能給自己提些意見,但是按照他的話說,其結果就如同問母親自己是否漂亮。

1991年初,格里潘多改變了主意,開始為他寫的第一部小說尋找出版經紀人。經過一番周折,他找到了阿蒂·派因,並接受派因的建議對他的小說進行了刪削修改。然而,儘管編輯對他的作品給予很高的評價,最終卻沒有予以出版。此時的格里潘多感覺受到了挫折,他有心放棄自己的作家夢,卻在阿蒂·派因的一再鼓勵下,開始繼續寫作,一鼓作氣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小說《赦免狀》。

1993年5月13日這一天對格里潘多而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上午十點四十二分阿蒂·派因打來電話:「祝賀你,你已經是一個作家了。」出版社終於同意出版他寫的第二部小說,格里潘多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自從1994年《赦免狀》正式出版之後,他的創作慾望愈發強烈,出版的小說一部接著一部,部部暢銷。目前,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了十九種語言,深受世界各地讀者的喜愛,格里潘多也因此成了聞名世界的法律懸念小說家。

《最終受益人》是格里潘多正式出版的第八部小說,也是他繼《赦免令》和《疑中之疑》之後以法庭辯護律師詹姆斯·傑克為主人公而寫的第三部懸念小說。

在格里潘多的系列作品中,詹姆斯·傑克是個令讀者喜愛的主人公。雖然格里潘多並沒有讓他超出佛斯特所謂的扁平人物的範疇,但他絕對不同於普通法律懸念小說中那些總是緊皺眉頭苦心思索罪犯的蹤跡、在槍林彈雨的危境中與罪犯較量的律師和偵探們。他正直、聰慧、機智,雖然屢遭磨難,卻又總能化險為夷;他講義氣、重友情,肯為朋友兩肋插刀;他瀟洒英俊,頗受靚女們愛慕,可是在與女人打交道時,卻又每每顯得過於愚鈍。從法學院畢業之後,傑克先是在自由律師協會工作了四年,專門為死牢里的囚犯辯護,公然與堅決主張實行死刑的佛羅里達州治安長官(他的父親)對抗。後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洗心革面,成了一個出了名的公正而又自負的聯邦檢察官,繼而他又辭去了聯邦檢察署的公職,成為一名法庭辯護律師,但他只接手自己感興趣的案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屑於律師的豐厚收益。

詹姆斯·格里潘多以善於在作品中設置扣人心弦的懸念而著稱。懸念從文本的角度而言,是藝術手段,是故事情節發展的推進器;從讀者接受的角度而言,是期待心理,是對人物命運和故事發展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作者力求在「奇」上下工夫,藉此來激發讀者的好奇心,使讀者急切地關注故事的發展和人物的命運。

《最終受益人》里設置的懸念可謂獨出心裁,構思奇崛。故事以灰暗的基調拉開序幕,在一幢破舊的老房子里一個年輕貌美的母親和其四歲的小女兒遭蒙面人襲擊,女兒慘遭殺害,母親身受重傷。這個兇殺案營造了一種神秘而恐怖的氣氛,立刻會激發讀者的好奇心,產生閱讀上的期待心理,急欲在後面的章節里找到答案:是誰殺害了小女孩?是誰傷害了年輕的母親?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作者並沒有沿襲俗套讓他的小說順著這個線索發展下去,他筆鋒一轉,設置了另一個懸念,年輕的母親五年之後成了一位腰纏萬貫的貴婦,她先是與職業殺手秘密會晤,後來卻自己飲彈身亡。令人驚愕不解的是,僱傭殺手槍擊她的人竟然是她本人!更令人驚異的是,她生前立下遺囑,將四千六百萬美元的遺產留給了六個繼承人:她的前夫、離婚案律師、報社的記者、職業殺手、檢察官,還有一個神秘的騷擾者。但是,遺囑中有一條特殊的規定,這六個人只有一個可以得到全部遺產,那就是他們中活到最後的人。於是,在這六個繼承人中開始接二連三發生怪事,懸念連連不斷。隨後,先是檢察官遇害,接著是報社記者被人扭斷了脖子……,這些懸念讀者恐怕只有到了最後才能揭開謎底,因為在這場爭奪四千六百萬美元的適者生存的遊戲之中,似乎每個繼承人都有可能是肇事者或兇手。

創作的中心是人物的塑造,人物之言行一般應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而詹姆斯·格里潘多的成功之處恰恰在於他運用了反常規的人物塑造手法。《最終受益人》里一群身份各異的遺產繼承人,上至州檢察官,下到職業殺手,表面上或清高、或文雅、或粗俗、或狡詐,嘴臉不一,卻一個個為了爭奪遺產爾虞我詐,使出恐嚇、誹謗、傷害等等各種招數,甚至殺人害命,暴露出資本主義社會的骯髒與醜陋,金錢對人性的腐蝕。

繼承人之一魯德斯基著墨不多,卻是一個極其可憎的人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