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回 見門生苦心猜聖意 入平台造膝沐驚風

張四維窩了一肚子火,從內閣回到家來,更過衣後,管家張順請他用晚膳,可他胃口全無,只讓張順吩咐廚下調了一碗蜜漬蘭花膏給他服用,自己悶坐在書房裡,還在想著下午馮保大鬧內閣的事。

自萬曆五年入閣擔任輔臣以來,張四維一直在提心弔膽中過日子,一來是懼於張居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嚴峻政風,二來更憚於李太后與皇上對張居正的言聽計從。人閣之前,他本來也是一個敢作敢為說一不二的干臣,但是,他那幾刷子比起張居正的鐵腕來,卻是小巫見大巫。加之皇上准他人閣的旨意是「隨元輔人閣辦事」,已判了他的身份就是隨班,張四維審時度勢,便將自己的政見主張盡行收起,一切惟張居正馬首是瞻。幾年下來,他在士林中的形象竟完全改變,官場中無論是清流還是循吏,兩樣人都視他為庸碌之輩。除了在張居正面前唯唯諾諾,對馮保,他也是十二分的巴結。他知道得罪了這位老公公就是得罪了李太后。但自擔任首輔以後,他的心態漸漸有了一些變化。就像阻止潘晟入閣這件事,他從自身利益著想,決不想潘晟人閣對他構成威脅。因此,他明明知道潘晟走通了馮保的路子,卻依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組織自己的門人進行彈劾。他這是聽信張鯨的話走了一步險棋。他想著如果皇上駁回,再去馮保府上請罪,甚至不惜把張鯨拋出來以討馮保的歡心。誰知皇上競如此爽快地同意了他的擬票,這樣一來便給他造成如下印象:皇上對馮保已存有芥蒂,而張鯨已越過馮保取得皇上的寵信。如果說過去,處理馮保與張鯨的關係,他是腳踏兩隻船。通過這件事,他決心棄馮親張。他甚至暗自忖度:皇上會不會是通過張鯨來試探他的心思。張鯨不止一次對他說起,皇上一直想親自柄政,只是李太后堅持不允,他才不得不在張居正與馮保的雙重挾持下,繼續當那種誠惶誠恐的「影子皇帝」。如今,張居正既死,皇上要想當事必躬親的社稷之君,還得搬掉馮保這塊絆腳石。皇上要這麼做,首先必須取得外廷特別是內閣大臣的支持。如果真是這樣,他這個新任首輔便是關鍵。但長期以來,在外人眼中,他張四維與張居正的關係是如影隨形。他要想取得皇上的信任,就必須有所表現,也就是說,要讓皇上看到他與張居正的不同之處。

基於以上分析,張四維決心投石問路向皇上表示忠心,彈劾潘晟只是他作出了一個小小的試探,此事成功之後,他自以為摸准了皇上的心思,暗自高興之餘,又開始琢磨更大的行動。簡單地說,他是想利用皇上即將得子這樣一件大喜事作為契機,通過施行晉封、大赦、蠲免田賦三件大事來順理成章地推行他的「德政」:晉封可討好皇室,自不待言,給全國納稅農戶蠲免當年三分之一田賦,也是老百姓歡呼雀躍的善舉。再說大赦——這是張四維最想做成又最沒有把握的事。由於張居正奉行「治亂須用重典」的政策。幾年來,各地大牢關押的人犯大為增加,每年秋決,全國被判斬決的罪犯由幾百人升至數千人,張居正猶嫌刑法鬆弛。更有甚者,十年來,被張居正的「考成法」罷黜或被拘讞判刑流徙的官員,也有數百名之多,若能恢複這部分人的官職,則等於從根本上否定了張居正的吏治舉措。皇上願不願意這樣做,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張四維心底清楚,惟其如此,他才有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人數眾多的中下層官員的支持,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晉封為了取悅「君心」;蠲免田賦為的是得到「民心」;大赦則是為了博取「官心」。若三樣實現,萬曆王朝必然在他張四維的輔佐下,掀開嶄新的一頁。可是,令他迷惑不解的是,他將如何實施這三件事的密折呈進大內後,皇上既不召見他,也不將摺子發回內閣擬票,正自焦灼,馮保恰在這時候登上門來興師問罪……

正在張四維獨自呆在書房裡如坐針氈之時,忽見管家張順推門進來,稟道:

「老爺,李植御史大人到了。」

「啊!」張四維迷盹盹地揉揉眼睛,剛起身準備到客堂相見,想了想忽又改變主意,對張順說,「你將他領到書房來。」

轉眼間,張順領了一個身穿五品白鷳官服的中年官員進來。只見他瘦得一根蔥似的,淡眉鼠眼,高顴骨尖下巴——這副長相,倒像是京城大店裡那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朝奉。他便是在都察院供職的監察御史李植。

李植一進門,立忙把官袍下擺一撩雙膝一彎跪了下去,口中大聲稟道:「門生李植叩見座主大人。」

張四維親熱言道:「起來,張順,給李植看座。」

李植半邊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副奉事惟謹的樣子。他是萬曆二年的進士,那一年會試的主考官是呂調陽,副主考是張四維。呂調陽萬曆六年病逝,這一年的進士便都奉張四維為座主。如今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員,十之八九都是張居正生前親自詮選。張四維雖然當了首輔,這些當道大臣卻是沒有一個肯聽他調遣。倒是他的門生中,有不少人聚集在他的麾下,這李植便是其中之一。李植屬於那種一按渾身都有消息兒的人,一肚子鬼點子多似天上繁星。因此,他就格外得到張四維的青睞,逢有難以決斷的事,張四維便會將他找來商量。此時,待張順退出把書房門掩上,張四維便一改座主的尊嚴,迫不及待地說:

「李植,知道老夫為何召你來嗎?」

李植眨了眨兩隻小眼睛,問:「聽說馮公公下午跑到座主的值房裡大鬧一通。」

「你聽誰說的?」

「黃際。」

黃際是張四維的書辦。張四維郁了一肚子的悶氣,終於找到一個人一吐為快,於是將下午在值房裡發生的事備細說了。李植一聽,縮脖兒一笑,說道:

「座主大人,唐代宗將『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兩句金言,做了護身符。這兩句話,如今正好用在你的身上。」

「怎的合用於老夫?」張四維不解地問。

「大人當五年次輔,一直裝聾作啞,現在,是您驚雷劈空利劍出鞘之時。」

張四維眉毛一蹙,回道:「瞧你興抖抖的樣子,說話高一句低一句不著邊際。什麼利劍出鞘?」

李植挪正了座兒,再不敢弔兒郎當打野岔,而是斂了笑容一本正經言道:

「依卑職猜測,眼下皇上心裡頭最嫉恨的還不是馮保,而是張居正。」

「你怎麼會這樣想?」張四維問。

「大人還記得萬曆六年皇上因醉酒而調戲宮女的事情嗎?」李植舔了舔嘴唇問道,「按理說,皇上的宮闈秘事,外臣既不能打聽.更不能干涉!張居正不但干涉,而且還替皇上起草《罪己詔》,刊載在邸報上。對於一個九五至尊的皇上,如此聽任大臣擺布,豈不是奇恥大辱?」

張四維覺得李植這番話無甚新意,說道:「《罪己詔》一事是有些過分,但這並不能費陘張居正。李太后當時在盛怒之下,有心要廢黜當今皇上,另立潞王,是張居正勸說李太后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就是癥結所在。」李植兩道稀疏的眉毛一陣顫動,身子朝前一俯,覷著張四維,神秘兮兮地說,「據說皇上當時跪在奉先殿門口,苦苦哀求李太后不要廢黜他,李太后硬是板下臉來不鬆口。為何張居正一勸說,李太后就能回心轉意?這裡頭的奧妙,叫皇上不得不深思啊!」

「你是說……」

「皇上肯定會這樣想:咱是太后的親生兒子,又貴為九五至尊,為什麼咱在聖母心中的地位,反倒不如一個張居正?」

「你瞎猜疑什麼?」

「大人,卑職並不是瞎猜疑。其實,宮廷內外,早有一些議論不脛而走,說李太后與張居正之間的關係曖昧,已超越了君臣界限……」

「閉嘴!」

張四維斷喝一聲,李植嚇得一縮舌頭把底下的話吞了回去。其實,關於李太后與張居正的傳聞他也聽到一些,但他根本就不相信。張居正雖然喜歡女色,但絕沒有膽量去打李太后的主意。李太后欽慕張居正是真,有時也難免有一些私情,但她更沒有勇氣越過皇家道德藩籬。退一萬步講,縱然李太后行為有失檢點,也必定是天下第一等機密,有誰膽敢將它捅出來?皇家秘事諱莫如深,不要說胡猜亂講,就是有心打聽者,也必將招來殺身之禍。張四維惱恨李植不知天高地厚信口雌黃,便把臉沉下來,厲聲斥道:

「從此以後,不許你再提這件事。」

李植點點頭半晌不吭聲,見張四維瞅著屋頂出神,復又鼓起勇氣,小心言道:「座主大人,卑職並不是要捕風捉影談張居正的隱私。而是想提醒您,可以從這件事上,揣摩皇上的心思。」

「皇上心思?」張四維揉了揉發澀的眼袋,疑惑著問,「你能揣摩出什麼呢?」

李植答道:「皇上大婚之後,懂得男女私情。他不願意讓任何一個男人取代他的父親隆慶皇帝,在李太后的心中佔有地位。一旦這個男人出現,他必定將他置於死地而後快。」

「皇上的這種心態,不穀也有所體會。」張四維腦子裡念頭一轉,又道,「可是張居正已經去世,皇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